局部放血配合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海永

河北省三河市医院 065200

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放血配合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以120例面瘫致乳突部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级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局部放血与毫针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局部放血配合毫针针刺应用于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治疗,疗程短、疗效快,为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治疗提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见效快、经济实用的新治疗方案,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关键词:局部放血;毫针针刺;周围性面瘫;乳突部疼痛

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是周围性面瘫病变部位位于膝状神经节,也称为Bell麻痹。临床研究发现,局部放血与远端取穴治法相结合,增强活血化瘀、疏通经脉的作用,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肌肉肿胀,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快速恢复神经正常的传导功能等作用。本次研究旨通过大样本的病例观察,探讨局部放血配合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之乳突后疼痛的疗效和作用规律,使本疗法更具推广性和可操作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三河市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面瘫致乳突部疼痛患者为来源,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选择病例120例,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在14-68岁,平均年龄36.5岁;所有患者病程均在2年以内;120例患者不包括:妊娠期妇女;继发于其他疾病及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和过敏体质者;经头颅CT检查中枢性面瘫患者等。遵循随机、对照、单盲的原则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分布,可以比较。

1.2 症状体征

症状:发病突然,病前多有面部受凉、吹风或外感史;多在晨起漱口时发现口角漏水,或进食时发现食物积存于腮与齿龈之间,或因说话不便、闭目不全而被他人发现患病。有耳后、耳内、乳突区疼痛。

体征: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表现为眼睑闭合不全,或泪液分泌减少;蹙额、皱眉均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或张口、笑时被牵引向健侧;病侧角膜反射消失;示齿、鼓腮、噘嘴、吹哨均不能或不全;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或听觉障碍,耳郭、外耳道、鼓膜等处可见疱疹,乳突有压痛。具有上述典型症状,不能蹙额,兼有示齿、鼓腮、噘嘴、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有耳后、耳内、乳突区疼痛。即可确诊。

1.3 方法

对比组60例采用针刺疗法:穴取患侧完骨、风池、翳明、翳风、头窍阴、颅息、下关、听宫,远端配取关元、足三里、合谷,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局部放血与毫针针刺结合治疗:远端取穴:患侧阳陵泉(患侧)、列缺(患侧)、太冲(患侧)。三棱火针刺络放血:刺血前先于病灶部皮肤周围寻找阳性血络,即紫暗色充盈的小静脉。用碘伏、酒精消毒局部皮肤,随之将三棱火针烧针以消毒针具,采用缓刺法刺阳性血络。每次选取2-3 处,隔日1次,五次为1疗程。1疗程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痊愈:周围性面瘫患者乳突部疼痛消失。显效:周围性面瘫患者乳突部疼痛明显缓解。有效:周围性面瘫患者乳突部疼痛稍缓解。无效: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分析:

应用SAS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取t检验,P<0.05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60例患者中,达到痊愈标准者41例,达到显效标准者11例,达到有效标准者5例,余者3例无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60例患者中,达到痊愈标准者31例,达到显效标准者7例,达到有效标准者8例,余者14例无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1: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是周围性面瘫病变部位位于膝状神经节,也称为Bell麻痹。祖国医学认为其病因多由于素体虚弱,禀赋不足,劳累过度,起居不慎,以至气衰血少,营卫不调,络脉空虚,外邪侵入面部阳明、少阳经脉,使面部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其濡养,纵缓不收而致,病初多以风寒型居多。现代医学认为此病由于风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面神经局部的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致使面神经受压和脱髓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面瘫伴乳突部疼痛严重者患侧乳突部疼痛、灼痛,常伴患侧味觉减退、听力改变及眩晕,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因而对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经研究发现,局部针刺疗法对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缓乳突部疼痛,改善面瘫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消除神经炎症等。点刺放血配合针刺可减轻并消除局部瘀血、清除局部炎性水肿。减轻面神经受压,从而有利于面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使寒湿邪去,经脉得通,气血得复,筋肉得养,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局部放血疗法在放血部位选择、出血量的控制、疗程选择和间隔时间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控制,来保证研究的规范性。配合远端取穴是通过毫针针刺穴位,使邪尽去,经脉得通,气血得复,筋肉得养,挛急得缓,肿痛得消,给神经以营养,使其功能得以恢复。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局部放血配合毫针针刺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局部放血配合毫针针刺应用于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治疗,疗程短、疗效快,为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治疗提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见效快、经济实用的新治疗方案,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光岩,顾晓明,蔡志刚.周围性面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3

[2]唐运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现状[J].中国医疗前沿,2015,22(7):10-11.

[3]秦小红.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近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3(10):213-214

[4]吴峻,沈晓柔.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例对照观察[J].中国针灸,2014,21(9):553-554

[5]张亚峰.针灸分期治疗特发性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4):213-214

[6]李双平.电针合灸法治疗面瘫22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9):66-67.

论文作者:刘海永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  ;  ;  ;  ;  ;  ;  ;  

局部放血配合毫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之乳突部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_刘海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