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民印刷厂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改革发展的重要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直接管理我国的国有资产。在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国有企业必须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建设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管理者队伍,创建新时期的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为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好准备。
关键词: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下,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市场的变化下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的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从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历程上来看,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唯一的经济形式,基本没有竞争的威胁,但是在当前的市场改革和不断的变化下,国有企业的传统优势已经越来越小了。而且,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固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实际的问题。当今的国有企业必须要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才能保证自身能够不被市场所淘汰,只有推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一些问题,为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动力,本文就对当前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相应的研究。
1概述
国有企业经济体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中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来临,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经济市场也迎来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国有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中面临着十分巨大的挑战,很多国有企业由于经营不善已经被淘汰的危险。国有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形势下,就需要顺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进行必要的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的改变与创新,提升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能力。当前的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指的就是国有企业参考市场企业那样的管理方式和办法,根据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和变化,进行发展方向、生产方向的变化与革新,创新国有企业内人才招募与管理的模式,为国有企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新时期国有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2.1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实施战略管理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表现不尽如人意,国有企业实施的管理和发展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充分了解自身体系的优缺点,这有助于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优化人员结构,从而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同时可以充分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稳定客户资源,开拓市场,提高企业上下的整体素质和行业地位,实现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与发展。
2.2国有企业想要适应国内外竞争,实施战略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质量发展阶段,企业的国内、国际市场都在变得更加开阔,双方的整合深度越来越强,带来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国有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充分适应现阶段的市场竞争环境,了解竞争市场的具体供求情况,有效地研究和分析竞争对手,同时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质量、优化企业管理和管理发展战略,从而在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和主导地位。
3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制度的实行和开展,市场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与转变中,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在当前的时代发展面前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新需求。由于这些影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问题的存在,也使得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
3.1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法规,以监督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度。大部分企业都遵守了这些规定,但仍有些公司没有按照严格的规范体系进行改革,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未起到约束作用。一些企业只是简单地阅读了监管部门的批文,却并有召开企业小组讨论会,研讨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中,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司所有权的分配紧密联系。部分企业的管理者未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当前的国有企业治理中,存在诸如责任的稀释、权利交易和腐败等问题。在评估国有企业的资产时,审计制度不科学,没有实施审计透明化,不时有不良分子暗箱操作。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策略的不完善,对发展进程有着直接影响,产生负面影响,损害了人民群众和政府的根本利益。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管理,规范国有企业管理方的行为,建立完善企业管理机制,须与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与严格执行密切关联。
3.2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缺乏创新
现阶段,中国大多数公司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最为突出的有高度企业行政化,产权分配归属不明确、管理和市场经济不适应等。这在国有企业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此外,政企界限不明确、现代企业特征模糊,也是大多数企业正面临的问题。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改革意识不强,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管理国有企业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效率低下,员工工作草率、怠慢,动力不足。无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共同的认知,在新时代,对企业改革的内容和方向没有深刻、与时俱进的认识。长此以往,国有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行政创新不足,阻碍了企业发展,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3.3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导地位,随着时代的变化,部分国有企业依旧没有对其管理理念产生相应的转变,这就导致了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从目前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来看,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还带有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占据着垄断的地位,这些国有企业由于缺少了相关企业对其的竞争,导致其缺少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同样的在市场开拓和服务方面也没有足够的意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落后,这就使得这部分的国有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差,严重的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
3.4国有企业成本管控不足
在实际的国有企业生产活动中,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大部分是由国家出资提供的,而且在当前的国有企业经济考核中,都是通过季度的业绩营收等方面来进行的,对于成本控制方面的考核几乎为零。这就导致了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营收的收入,对于生产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工作重视程度不足,甚至部分国有企业为了加大营业收入反而投入了更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成本,反而还降低了投入产出比。不重视成本的管控工作会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埋下严重的隐患和问题。
3.5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虽然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是以全体员工为主体,但管理层对企业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整体内控工作的推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是由政府选拔和任命,部分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缺乏深入了解,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有些管理层仍然是重发展、轻内控,认为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内部控制无关,因此忽视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加强内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由于管理层的内控意识淡薄,公司员工往往忽视内控工作,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在内部控制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有效支持,造成内控工作流于形式。
3.6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任何制度均需要按照既定目标执行方可实现其设置的意义和目的。但是,由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内控意识淡薄、监督机制欠缺,使得国有企业的内控工作执行力度不够。一方面,因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视度不够,以及从事内控工作人员的专业性较低,使得很多内部控制工作只是停留于表面,走过场,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并未考虑到工作是否真正发挥其意义;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公司结构较为复杂,分公司分布广泛,集团公司对于分公司或子公司缺乏足够的掌控,导致分子公司没有完全按照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相关工作。此外,有些公司的内部控制缺乏可执行性或无实质性内容,增加了企业内控工作执行的难度,造成很多国有企业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不力,无法充分发挥内控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
4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战略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柱型企业,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和效率的重要保障方式,下面我们就对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些策略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4.1加强管理战略研究,明确发展方向
由于国家的支持,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政治优势和经济优势。所以,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取胜的两条根本道路就是: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这意味着要制定合理科学发展的战略,确保公司正确的改革方向,明确要进军的工业和产品领域,这是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国有企业必须放弃固有的计划经济模式,重新认识国内外产业的竞争环境,注重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量,充分利用所有人力资源。最终成为能够科学规划和合理管控的现代化、国际化企业。
4.2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
面对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现状,企业必须改进现有的生产方法,提高产品的综合质量。一方面,企业应坚持政府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充分利用政府现阶段提供的改革福利,加快企业内部改革创新的步伐。根据市场形势,增加对国内国外市场有效供给,消化过剩产能。投资创新产品的研发项目,为产品创新提供充足坚实的物质基础;实施新的招收政策,大力宣传,招收国内外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通过人才筛选,任命具有科技创新高水平的团队,开发监管新项目;积极与各高校和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关系,促进科研新成果诞生。另一方面,公司应大力改善各种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控现状,严控产品输出标准,防止低质量产品流出,进入市场,败坏企业声誉。
4.3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离不开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国有企业要切实发挥内部控制的防范风险作用,就必须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首先,国有企业需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部门,以确保其审计的客观公正性,而不是走过场、走形式的监督。其次,要优化内部控制人员的配置,确保有专职人员从事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而且全职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法律、金融、财务、生产等方面的知识,熟悉企业业务运营的各个环节,以便在识别风险、评价业绩时给予更专业的评价和建议,从而真正提升对控制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评价的有效性。最后,除了内部监督审计,还要完善外部监督制度,加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畅通性,做好与外部审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内外部监督机制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高效开展,以实现企业内控工作的事半功倍。
4.4与时俱进加强管理理念的更新
当今社会是发展十分迅速的社会,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时刻保持对市场管理理念的革新研究。针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相应的改进,并且将这些管理理念切实的融入企业生产中,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4.5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障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有效运行的前提。配合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将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其一,加强国家立法制度,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有效地规范、约束国有企业的行为,强化企业责任意识,为确保企业发展不偏离轨道提供保障。其二,积极完善组织结构及投资制度,加强董事会建设,完善全面协调合作机制,有机结合各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其三,更新管理制度,保持经营机制的市场化,科学利用人才资源以及资金分配、就业等;开展公司内部活动,活跃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动力,增设激励政策,适当提高员工薪酬和待遇水平。其四,重视人才的潜力挖掘,培养、发展优秀企业家和管理型人才,发挥企业管理者的领导作用,改革企业用工制度,完善晋升制度。最终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从而加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
4.6树立产品特色,打通销售渠道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时刻影响着居民消费模式,而今这种需求在个性化和人性化方向上显著发展。个性化意味着产品设计要充分体现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人性化意味着产品设计要更多地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产品的具体功能,最终使产品更加便捷、舒适。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产生了新需求,这要求企业创新出更加独特、个性的产品。为满足客户需要,企业应重视产品的创新性设计和开发,并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企业应为消费者提供沟通和销售渠道,以及消费者体验服务,并将用户评价作为参考信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企业销售应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相连,改善消费者数据,简化分销渠道,实现全面的企业与客户之间互动,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打造群众基础,才能在市场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4.7提高国有企业对于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缺乏认知,一件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因此,为了确保内控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必须为内控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氛围,提高企业整体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企业管理层的决定引导着企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只有从管理层重视起来,才能制定出实用有效的企业内控机制,并确保其能够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企业要大力宣导内控工作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印制内控制度等多种形式宣传内控工作,提升全体员工对内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一个重规矩、讲合规的工作氛围,同时做好对内部控制实施的监督,让全体员工都行动起来,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环境。
结语
通过学习全球市场的成功企业,无一不是具备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战略计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应与时俱进,科学、有效的执行,探索出适应自身企业的战略发展道路,并不断强化,如果跟不上社会进步的步伐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所以加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战略计划,为企业健康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俊德.浅谈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营管理创新[J].陕西建筑,2014(10):181-182.
[2]杜玉芹.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经济,2016(17):53.
[3]郝美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时代金融,2017(3):117-118.
[4]程小玲.如何提升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J].商业会计,2016(10):66-67.
[5]樊君.试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7(19):128.
[6]杨雷.试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8(35):40-41.
论文作者:李志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国有企业论文; 企业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工作论文; 内控论文; 市场论文; 企业经营管理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