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水利局 安徽省桐城市 2314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信息化、自动化,为了能有效确保居民正常生活,对于经常发生干旱、洪涝的地区,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所有工作中的第一目标和首要任务,这对于社会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近些年来的天气情况来看,区域性极端气候灾害频发,且呈常态化和高发态势,对防汛抗旱形势判断、决策调度等提出了新的课题,做好新形势下的防汛抗旱工作,任务仍旧十分艰巨。对此,本文结合桐城市防汛抗旱工作现状,分析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
关键词:防汛抗旱;工作思路;措施分析
1桐城市防汛抗旱工作现状分析
防汛抗旱工作以减少水旱灾害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和宗旨,通过兴建防洪抗旱工程,建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抗灾体系,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合理掌控,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防汛抗旱措施。从防洪工程体系来说,桐城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00余条,自西北向东南流向,构成大沙河、孔城河、龙眠河、挂车河四条主要河流,均汇入菜子湖,经枞阳闸注入长江。有中小型水库65座,大小圩口108个,固定机电排灌站163座。我市通过重点建设堤防工程、水库工程、蓄滞洪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并在防洪工程的长度、质量和抗洪标准方面不断提升,加强了中小型的水库和水利枢纽防汛抗旱能力,进行合理的蓄滞洪区的规划和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对洪峰的削减和蓄滞,稳定了河势,提升了河道行洪的能力,较好地增加了水资源的供应,提升了蓄水能力。另外,还致力于对灌区的建设和改造,通过建构农村小微型抗旱设施如塘坝、泵站等小型水利工程,较好地减少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2防汛抗旱工作思路及措施
2.1提高抗旱防汛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
对于抗旱防汛工作者,首先应当严格把控住其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专业考核,其次随着国家与抗旱防汛相关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应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做到随时代和随着经验的不断改变而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处理相应的工作内容,积极参与抗旱防汛的各项任务中,我时每年安排15名技术人员到安徽水利水电学院参加业务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是要从事的相关人员明白自身的责任意识,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将抗旱防汛的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完成,加强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身工作态度的端正。
2.2抓好各项责任落实,制定完善的防汛预案
汛期来临之前积极做好汛前检查,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排查,确保汛期来临的时候工程能正常运行、设备能正常工作。加强落实防汛责任制度,全面落实市、镇(街)、村居包保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一处不放过”。 建立起汛前检查责任人、巡查责任人、防守责任人的连贯责任制,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各级行政责任人要做到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畅通,确保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上报,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在每年汛期前制定防汛工作预案,及时进行实地调查、勘察,积极向气象部门抽取数据,制定完善的防汛预案。加强防汛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建立微信等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及时发布天气状况、雨水情以及天气的趋势,让居民提前准备做好防范措施。
2.3加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坚持以防为主、以避为上的原则,加强山洪灾害防御责任落实、预案培训演练和监测预警设备维护。健全山洪灾害防御网格化责任体系,结合当地山洪灾害防御实际,摸清洪水风险区、地灾点、危房户人员分布情况,修订完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科学设定预警条件,合理布置转移路线和安置点。加强水雨情报预报工作,建立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准确地预报水雨情和洪水发生的频次,及时准确地提供灾害或危险水情的预警信息,较好地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实效和质量。
2.4加快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要结合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和支撑,建构气象水文预报系统、洪水调度系统等,使防汛抗旱工作向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如:降雨强度、河道比降、控制断面、土壤含水量等信息数据,并可以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移动端,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如:山洪灾害、洪水风险图、水利普查、水资源监控能力等。
2.5合理调控人类活动,实现合理的生态改造
在促进人水和谐的视角和思想引领下,防汛抗旱工作要注重对人类活动的合理调控。充分考虑桐城市的防汛抗旱要求,做好城市扩张规划、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等活动,将城市建设与分洪区、蓄滞洪区建设相结合,预留洪水的存在空间,增强城市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实现城市建设与防洪建设的有机协调。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用水行为,要避免城市过度用水的现象,全面推行节水工作,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实现保护地下水、提升用水效果的目的。转变原先全面防御的防汛抗旱工作理念,注重对洪水的引导和互动,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良性改造方式,寻求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的和谐共生,通过抗灾工程、生态工程并重的改造措施,较好地缓解人水矛盾。如:退耕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河道整治、蓄滞洪区建设等,可以较好地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共生。
2.6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水质监测和处理能力,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管理重点从保证水量到提高水质转变。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末级渠系和田间配套工程,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稳产高产的大中型灌区。我市今年争取了项目资金六千多万元,在13个镇22个行政村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项目实施后,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1.8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6万亩,改善排涝面积1.38万亩,大大改善了项目区灌溉及排涝条件,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农业抗旱保障能力,减少用水损失。加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应急送水、应急灌溉、农机具维修、旱情信息咨询等抗旱服务,解决农民抗旱实际需求,鼓励并支持民间组织自发管理灌溉生产用水,提高农民抗旱自救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工作的机制体系,全面树立人水和谐的治理思路和理念,充分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网络,推动防汛抗旱工作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和迈进,完善相关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做好科学调控,做好应急抢险工作,确保防洪减灾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野.防汛抗旱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12):195-197.
[2]王钢锋.坚持依法科学防控做好防汛抗旱工作[N].大兴安岭日报,2017-07-27(001).
[3]许祥虎.确保防汛抗旱责任措施落到实处[N].海南报,2017-05-09(A02).
论文作者:王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5
标签:工作论文; 桐城市论文; 洪水论文; 山洪论文; 工程论文; 较好论文; 灾害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