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课上学生能否专心学习是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和兴趣,不断培养学生注意的学习品质,切实提高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注意的规律,认真考虑影响注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注意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认为,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发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才能进来。”只有那些进入注意状态的信息,才能被认知,并通过进一步加工而成为个体的经验,其目标、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光亮是注意。”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锻炼思维品质和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每个教师走入课堂必须要坚守的阵地。笔者遵循注意的规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方面作了以下努力:
二、遵循注意的规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1.任务驱动,唤起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初中英语的学习是一种紧张、艰巨的劳动,为了使学生能自觉地克服困难、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1)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往往与其学习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有很大关系。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会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有效地继续学习,注意力就会最大限度、持久有效地发挥作用。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或其中某一部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或所需完成的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是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即使遇到枯燥、繁难的知识也乐于付出意志努力、集中注意去学习。
我们现使用的《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教材这套教材的编写体现了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要求,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色。所谓“任务型”教学,实际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使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就是教师设计的“任务”,它的情景必须是实用的、真实的、明确的、可分解的和有趣味性的。“任务”由不同单元的主题组成,每个单元就是一个“大任务”,“大任务”下面可以设计多个“小任务”,一两个“小任务”可以在一节英语课上完成。“任务”设计还要突出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断地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在进行七年级《新目标英语》上册第六单元(Do you like bananas?)的教学时,笔者先请学生回去把自己喜欢的食品、水果、蔬菜的英语名称都列出来,从而激活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如:apples, pears, hamburgers, milk, eggs等;笔者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
(1)师生互动:我向部分学生了解对不同食品水果蔬菜的喜恶。 Do you like…?
(2)组内活动:学生利用表格谈论彼此对不同食品水果蔬菜的喜恶,并进行记录。 Do you like…?
(3)组间活动:根据表格上的记录情况,同学们之间互相询问其他同学对不同食品水果蔬菜的喜恶。 Does he / she like…?
(4)全班汇报:写出一个“本组组员对不同食品水果蔬菜的喜恶”报告单向全班汇报。
Lily likes tomatoes and ice cream, but she doesn’t like hamburgers, brocolli or milk.
Jane likes hamburgers and strawberries, but she doesn’t like tomatoes or French fries.
Tony likes French fries and broccoli, but he doesn’t like eggs.
Jim likes eggs, but he doesn’t like strawberries or ice cream.
在这些课堂任务的设计中,单句对话的演示,Do you like…?Yes, I do. / No, I don’t . 经过小组内的对子里进行真实的操练,再进行Does he/she like…? Yes, he/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即兴问答,优势就可以在全班显露。这种张驰结合,创造各显其能,和谐的交际环境,把课本中的话变为了学生想说的话,使全体学生都进入了角色,语言学习也就变得很自然了。这种明确的课堂任务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又增强了同学间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意识,学会了倾听尊重别人的良好品德。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思考,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提出一些具有适当难度的问题,激起学生期待解决问题并积极开动脑筋尝试解决问题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那天笔者在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触景生情,在学生之间相互了解了他们自己的食品爱好后,笔者快速地把自己的食品爱好罗列了一下,并用脸部表情的符号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Miss Ling的爱好。笔者先拿在自己手中,让学生用Do you like…?猜笔者的爱好,当学生猜到笔者喜欢的食品时,笔者将他请上讲台来当小老师,把这张纸交给他,让其他同学用Does she like…?让他进行判断是否已猜对,用Yes, she does. Or No, she doesn’t.来回答。假如猜对了就让他把自己的权力移交到这位同学手中,他们很想了解自己教师的爱好并品尝一下当教师的滋味,于是想尽办法设法猜到教师喜爱的食物,以让其他同学为他是如此地了解教师并能当上小老师而羡慕他,这样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
Miss Ling’s likes and dislikes
apples, pears, strawberries, bananas,
oranges, tomatoes, brocolli, carrotshamburgers, French fries, salad, ice cream,
chicken
当学生把所有的物品询问完毕之后,笔者马上要求各小组同学同桌间一起来描述Miss Ling likes…/She doesn’t like…看哪一组同学能把所有食品罗列完整,并能流利地告诉我们这个结果。与此同时,笔者尽可能地把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放在了笔者喜爱的栏目,而把学生很喜爱但却是对他们身体健康并不利的垃圾食品放在了笔者不喜欢的栏目,其实笔者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了吃营养食品的情感教育。
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原本枯燥的定式句型不知不觉转化成了学生的自我语言。直观、具体、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容易保持注意力,并且勤于思考、敢于求异、乐于表达。尤其是引导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师生换位,是促使学生参与教学、培养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3)变化课堂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通过文字、图像和声音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使学生视听结合,手眼并用,不断变化课堂学习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是学生注意力得以集中的最根本的基础。
2.优化活动设计,激发无意注意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固然重要,但长时间地处于有意注意状态中,极易使人疲劳。因此,教学中还需要遵循无意注意的规律,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努力:
(1)优化英语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应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过强的额外刺激出现,例如,教室周围应保持安静;教室内的布置朴素、简洁;教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课桌椅适合学生身体的高度;教师的着装打扮要适宜,言谈举止要朴实大方;教具出示的时间、距离要适当;学生座位的和谐等。
本校学生的生源结构较为复杂,有来自杭州、桐庐、临安,本市城镇和农村的,因为各地小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小学英语教师资源差别很大,所以笔者所在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别很大。在七年级从26个字母、从零开始重视基础的课堂教学中部分优秀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备课时上需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把主体、客体、环境等各方面情况联系起来进行周密的思考,寻找出三者之间互相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乐于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从而得到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有效训练。
(2)丰富课堂活动类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只要教师在课堂中丰富活动类型,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钳住,因为学生为了迅速处理信息,需要积极开动大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实践证明,全身反应法、猜谜引入法、情景引入法、歌曲引入法、游戏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唤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刺激大脑兴奋中枢,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迅速进入角色,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①全身反应法(TPR):通过动作来表情达意,进行知识反馈,让学生在蹦蹦跳跳中学英语、说英语,学用结合,其乐融融。
综上所述,活动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地组织活动,并创造性地发挥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中介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对英语活动的兴趣,转化为对学生的注意品质的培养。
(3)联系生活实际
“任务型”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把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对话、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是学习的课堂,在课堂中赋予生活的气息,让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学生的无意注意一次又一次地被唤起,为有效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多渠道努力,训练注意品质
(1)运用指导性语言,训练注意的分配能力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特性。从这一角度看,人似乎是可以“一心二用”的,但注意的分配(或“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注意分配的条件有:
①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例如:要做到边听课、边记笔记,写字就必须极其熟练。②同时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最多只能有一种不熟练,其他活动或动作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熟练程度;③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要有联系,并形成一定的活动系统。完全不相干的活动之间是无法进行注意分配的。
(2)巧妙衔接过渡,提升注意的转移能力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和对象上,及时地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的特性。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灵活而又正确的转移,是一种优良的注意品质。注意转移的快慢受原来注意的紧张度,新刺激的重要性、趣味性、吸引力以及人的神经活动的灵活性等因素的制约。
(3)调控学生情绪,增强注意的稳定性
控制调节学生的情绪,稳定学生的注意力与课堂教学节奏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节课如果学生情绪涣散低落、烦躁惊恐,教师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悬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热情洋溢、欢快喜悦的课堂氛围,将会使学生喜欢英语,爱上英语课。因此,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情绪,随时调控教学节奏,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当发现学生疲倦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唱一唱,动一动。当发现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应加快节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这样,歌曲、表演、游戏等教学活动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绪,让学生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转,并积极参与思考。
(4)运用分层教学,合理调配注意范围
英语学习活动是艰苦的劳动,学生不可能长时间地处于注意的状态中,有时又会因疲劳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调配注意范围,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一种积极的目标互赖情境中,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彼此指导,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4.转换注意方式,提高注意效应
(1)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转换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经意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例如,熟练地驾驶车辆、专心致志地解英语阅读理解题等,往往都是在有意后注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服从于当前活动的目的任务,又比较省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①对所从事的活动形成熟练技巧。例如,驾车,只有形成技能、达到熟练的驾驭程度时,才能在有意后注意的状态下进行。②活动具有系统性。在有连续动作的系统活动中,才能产生有意后注意。③兴趣。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具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在有意注意的基本上进入到有意后注意的状态。
(2)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使用
无意注意虽然省力,但却比较被动、带有偶然性,一味地运用无意注意,甚至可能导致为趣味而趣味的错误方向。而且学习活动是艰苦的劳动,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那么生动、新颖、有趣,这就经常需要运用有意注意。但长时间地处于有意注意的状态中,又会因疲劳而使学习失去中吸引力。所以,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自己向同学提出问题,做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是引导学生交替使用不同的注意形式的一条很好的措施。
三、实践效果
注意力集中的学习过程一定有效率高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中,笔者总是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入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智力、情感和体力都发动起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经过长时间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注意力培养的努力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上课效率提高了
在笔者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是在兴趣中、规范中学习英语的。在这样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之集中,是不言而喻的;这样的课堂效率之理想,是有目共睹的。
2.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了
每个单元结束以后,笔者都要求学生在反思本上整理重点难点,摘录错题并归纳错误原因,最后一个板块是我们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可以向我倾诉任何烦恼,也可以对笔者的英语课堂教学提出宝贵意见。
纵观看来,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学生能否专心学习是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遵循注意的规律,认真考虑影响注意的因素,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并保持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不断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永兴学校 311400)
论文作者:方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注意力论文; 英语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情境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