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把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根本利益论文,切实论文,各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以来的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又一重要发展时期。各级民族工作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发展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增强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巩固。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作,有许多方面值得认真总结。
一、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把握民族工作的时代主题,突出民族工作的时代特征
民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抓好学习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重视抓学习,是这几年国家民委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每当面临重要任务的时候,每当中央有重大决策出台的时候,我们总是先抓学习,通过学习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统一行动。
在学习方法上,我们始终注意突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习与运用的结合,着眼于民族工作中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思考,着眼于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在学习内容上,我们着重抓住三个重点:第一,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进一步增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第二,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理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第三,深入学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理解“什么是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怎样解决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1998年,为配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我们举办了委系统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班,明确提出要从加强理论学习入手,推动民族工作的发展。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要求,决定把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点放在学习邓小平民族理论上。1999年,把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与邓小平民族理论研讨会合起来开,学习总结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十个方面的主要观点,推动了民族工作的新发展。
科索沃事件发生后,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一定要注意观察和研究当今世界的民族、宗教问题,同时做好我们自己的民族、宗教工作。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党组从抓学习入手,深入分析了当代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要高度重视世界民族问题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注意从国际大环境中观察和处理我国的民族问题。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教训,总结了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特点。
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后,立即举办委党组中心组理论研讨班,并将范围扩大到机关司局级以上领导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好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新形势下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举措的共识。
江总书记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的讲话发表以后,我们举办学习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民族工作部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共识。
中央工作会议对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进行了全面总结之后,中心组在全面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决定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撰写10篇文章,以对各级干部和在全社会开展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基本观点和政策的教育,并汇编成《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干部读本),出版后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江泽民总书记"5·31"讲话发展后,我们及时举办了全国民委领导干部研讨班。研讨班深入学习了"5·31"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认识到,实践“三个代表”,关键是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进一步提高了民委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贡献、新发展。
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对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做出了基本判断:第一,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即民族问题的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将长期存在。解决民族问题,必须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第二,国际敌对势力企图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分化、西化我国的本质没有改变。第三,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改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第四,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没有改变。
进入新世纪,在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对形势的分析,我们提出民族工作进入新阶段的四个重要标志:第一,“三个代表”成为民族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二,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标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进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第三,以中央工作会议进一步阐述我们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为标志,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我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第四,以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为标志,民族工作依法行政进入新阶段。
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总体思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加强团结、维护稳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也就是改革发展的思路,团结稳定的思路,开拓创新的思路。确定改革发展的思路,是因为发展问题是现阶段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只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寻找民族工作服务大局的最佳结合点、着力点和支撑点,不断更新民族工作的观念、手段、方法,拓展民族工作服务领域,完善民族工作的服务形式,提高民族工作的服务水平,形成出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思路的风气,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
强化参谋助手意识,提高宏观服务水平。在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后,通过调查研究,适时向国务院提出把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建议,使全国5个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都进入了西部大开发范围或享受有关政策,使这些地区能够借助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加快发展步伐。这不仅符合这些地区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针对民族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边疆的实际,倡议发起了“兴边富民行动”。决心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使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基本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提高,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达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统一,实现边疆的长治久安和繁荣进步的目的。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上的107个民族自治地方将在这项旨在“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行动中受益。这项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目前,“兴边富民行动”确立了试点县,编制了实施规划,落实资金10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针对我国各民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为加快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步伐,提出加快22个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这22个民族的总人口,只有60万左右,其中有17个民族是跨境民族。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原因,22个民族在发展中面临更多的特殊的困难。国家民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按照“小民族、大政策、大发展”的思路,集中地、突出地解决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国家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加快22个民族发展的政策建议。国务院2001年以国办44号函做出批复,同意国家民委提出的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区,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贯彻落实。目前,一大批项目已纳入到相关省区的十五计划中。
制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意见。深入分析、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关系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把握规律,与中央统战部等七个部委局联合起草了《关于正确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意见》,由中办、国办转发。这个《意见》已成为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同时,深入开展“三个离不开”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三个方面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即民族宗教基本常识、民族宗教理论基本常识、党的民族宗教基本政策的宣传教育。在处理民族纠纷和矛盾上,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原则。
探索新形势下民族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在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的同时,提出了开办内地新疆班的建议,并得到批准。教育部、北京市和国家民委订了共同建设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为中央民族大学等民族高等院校建立50周年题词精神和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民族大学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民族院校的思路。与有关部门一道加强了民族教育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办法建议。国务院已经做出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提出发展民族文化的新思路。强化了民族宣传工作手段。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成功举办,推动了少数民族文艺事业的新发展。
针对民族干部工作的新形势,提出了民族干部工作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关系,三是坚持干部标准与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关系,四是培养党政干部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关系,五是处理好培养一般干部工作与注意培养高中级干部的关系。
加大了民族工作领域对外交往的力度,宣传我国民族工作的成就。
三、只有切实加强民族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民族工作的服务水平
我们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中的重大实践问题调研。如“三个确保”问题、牧区发展问题、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问题、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问题、穆斯林群众清真食品生产和管理问题、影响民族地区稳定的主要因素问题、城市民族工作、民族干部培养问题等。国家民委党组的同志每人都有工作联系点,每年都有明确的调研任务,每年都有重要的调研成果,每年都有一批调研成果得到较好的转化,提高了民族工作的针对性。我们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提高民族工作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提倡干净和干事。深入总结了国家民委系统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做到“实、新、严、紧、情”。“实”,就是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问题扎扎实实地办实事、办好事,多办事。自己要多下去,少把人请上来。少开会,少发文。不搞迎来送往,不作表面文章。“新”,就是要大力提倡创新精神。工作中要勇于和善于开拓创新。要提倡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政策、新措施、新思路。反对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严”,就是要严于律己,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工作上要高标准,严要求。生活上要低标准,严要求。要敢于多做批评和自我批评,反对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紧”,就是要有紧迫感。开展工作要雷厉风行,纠正错误也要雷厉风行。杜绝办事拖拉、遇事推诿和麻木不仁,真正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局面。“情”就是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饱含深情,对民族工作要有热情和激情。我们实行了财务、会议和重大活动的三统一,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办事效率。
我们切实加强了民族工作部门干部的学习培训,把学习培训贯穿于干部成长的各个环节。在新形势下,在新阶段上,民族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使命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把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