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还是替代:“机器换人”对就业的冲击
——来自江苏常熟的调研分析
晋友迪 董 周 籍艳丽
(常熟理工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 “机器换人”,作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就业可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应引起关注。文章从县级层面出发,以江苏常熟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解析其“机器换人”对就业人群的冲击效应;并结合发达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应对策略。弥补了当前国内“机器换人”对就业影响研究的缺乏;同时,研究结论对同类地区“机器换人”开展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机器换人;就业;冲击;应对
一、引言
常熟,稳居中国百强县的前五,与国内其它地区一样,在经济增速放缓、生态环境压力渐大的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已进入关键阶段。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外来劳动力回流潮频现与老龄化程度持续加剧的背景下,“机器换人”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全国各地积极有序地推进“机器换人”,且已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享受“机器红利”的同时,也暴露部分问题;如新生代农民工失业、高级技能人才不足[1]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其优势更好地发挥,从而延缓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如冲击效应较大,可能会影响一个地区社会稳定[2]。由此可见,研究“机器换人”对常熟地区就业人群造成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对该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围绕“机器换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开展情况的讨论,多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和浙江地区的工业、制造业或农业展开。当然,也有其它地区的分析。另外,就“机器换人”对就业的影响分析,相对较少。这类研究,观点不同。部分学者认为,“机器换人”不会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如崔立勇觉得“机器换人”换来的不是失业,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3];卞梦健以为“机器换人”会产生许多设备维修保养等新岗位[4]。然而,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如罗斌发现浙江工业“机器换人”后,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压力增大[5];马洪君等研究得出辽宁“机器换人”会“蚕食”就业空间[6]。云霞的分析指出“机器换人”短期会造成失业人数增加[7]。
与此不同,国外文献较为系统与翔实。其中,Acemoglu D等运用经济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自动化会减少传统任务就业、增加新任务就业”的作用机理[8]。也有学者基于历史数据测算“机器换人”对就业的冲击效应。研究结论有所不同,Michaels G等发现工业机器人对总就业不存在显著影响[9]。Acemoglu D等研究表明,使用机器人会减少美国就业[10]。然而,Dauth W等觉得使用机器人不会造成总就业损失,只改变结构[11]。Hoedemakers L则认为机器人技术进步促进就业[12]。
应该说,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就“机器换人”是否会引发失业,国外学者[8]-[12]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机器设备引起劳动力替代时,也创造一些新岗位,但哪种效应更大,结论尚未统一。国内学者[5]-[7]就浙江、辽宁等地区工业或制造业的就业结构进行讨论,结论也不一致。尽管如此,“‘机器换人’对就业存在抑制效应与创造效应”是肯定的。不过,也有不足之处。国内学者分析较为零散、简单、深度不够、缺乏数据支撑,且围绕“就业”冲击的系统研究十分匮乏。与以往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从县域层面出发,基于调研数据翔实解析“机器换人”对就业的影响,并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经验提出应对策略。弥补了当前国内“机器换人”对就业影响研究的缺乏;同时,研究结论对我国同类地区“机器换人”开展有很好的启示。
二、“机器换人”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调研分析
结合实际,讨论常熟制造业“机器换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为此,展开专项调查和个案访谈,搜集数据。共调查80家企业,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涉及纺织、服装业、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等多个细分行业;且涵盖中资、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和民企企业等。应该说,此次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国海域两大盆地的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及所占比例均有所增长。与上世纪后期珠江口盆地领先相反,本世纪初渤海的增储上产明显超过珠江口并使原油剩余可采储量在全国的排名中居第三位,略低于鄂尔多斯、松辽,而略高于相邻的渤海湾陆上。
用于果蔬采后病害防治的生防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果实表面自有的拮抗微生物和人为引入的拮抗微生物[23],其中,人为引入的拮抗微生物主要为植物内生菌[24]。
(一)“机器换人”开展情况
2、约六成企业认为最缺乏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机器换人”支持和持中立态度,约各占一半。调查数据显示,综合多方面因素,提及“机器换人”的态度时,41家企业表示支持,34家保持中立,仅仅5家不支持。这说明,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但其优势“机器红利”尚未充分发挥。具体见图1。尤其是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保持中立的比例高于支持比例。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管理改革,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没有在学校层面设置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对组织机构的层次、人员组成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一个系统科学的能够统筹规划全校通识教育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建设规划、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运行及教学评估与考核的组织架构。很多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主要是由教务处制订计划并负责实施,但由于教务处工作繁忙而且其管理模式多停留在专业教育的管理运行模式上,通识教育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
图1:企业“机器换人”的态度饼图
调查结果显示,44.83%企业(13家)因产品质量提升选择机器换人,机器设备往往出现在人力操作无法达到的精度场合和高危险环境;其次劳动力成本上升,比例24.14%(7家);不足10%的企业(2家)迫于生态环境压力;当然也有少部分企业因为经济发展增速回落(2家)所致。这与东莞等地区最初主要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致不同。具体见图2。
由表1可知,三成以上企业开展机器换人。调查数据显示,29家企业存在“机器换人”现象,比例36.25%。由于资金、技术等困难,企业在这方面走得比较慢。
表1:性质不同的企业“机器换人”开展情况统计表
其中,26家机器设备出现于生产的某个(些)环节,也即部分工序;只有3家机器出现在整条生产线上。且这一状况不随企业性质、规模改变而改变。这说明,常熟制造业“机器换人”刚刚步入发展期,更多是人机结合。具体见表2。
表2:性质不同的企业“机器换人”出现场合统计表
3、昆山的“机器换人”
2、“机器换人”刚刚步入发展期,更多是人机结合
图2:企业“机器换人”原因柱状图
(二)“机器换人”开展过程中难题及影响
1、技术人才缺乏是“机器换人”面临的首要问题
58.62%的企业认为首要问题是技术不过关,缺乏技术人员;24.14%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不足一成企业认为设备难以购买。尤其是缺乏高端技工人员和研发人员。车间走访了解到,“挺多机器报警跳红灯的情形常常出现,且公司内部工程师去调试、维修也解决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只能找机器对应的供应商过来维修。这样做会耽误好多事情”。具体见表3。
表3:性质不同的企业“机器换人”开展中首要问题统计表单位:个
1、“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但其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调研结果的图4显示,“机器换人”过程中,所需技术人才,38家认为高校毕业生是优先考虑渠道,24家企业优先考虑职业技术培训,18家企业选择地方高校等科研机构人才的兼职。由此可见,高校毕业生与职业技术培训均是所需人才主要来源渠道;也有地方高校等科研机构人才的兼职等。
表4:性质不同的企业“机器换人”最缺乏高级技术人才统计表单位:%
95%企业认为对普通工人冲击最大,且体现为“替代效应”。技术工人和研发工人更多地表现为 “补偿效应”。调研发现,29家开展“机器换人”的企业中,技术工人增加的企业5家,而研发工人增加的企业4家,也即大部分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技术工人和研发工人并未增加。车间访谈了解到,“以前没什么学历的人都可以操作的岗位,农民工最多;机器变多以后,这部分就失业了,不是回家,就是转向其它行业,比较多的转向服务业”。具体见图3。
3、“机器换人”对普通工人冲击最大,尤其是农民工
图3:规模不同的企业“机器换人”劣势情形柱状图
4、成本高、回收周期长是“机器换人”的第一大劣势
光头小子把一张油光光的脸伸到雪萤脸下,认真地看了看,又皱皱鼻子嗅了嗅,回头冲同伴说:“是个美女!”另外两个人便散散松松地折回来,把雪萤围在人圈中,把一杭围在圈外。
表5数据显示,46.25%的企业认为成本高、回收周期长是其第一大劣势,23.75%的企业则认为造成部分工人失业。这说明,尽管当前“机器换人”对工人冲击最大,但仍是局部现象,挤兑效应并不严重。
表5:性质不同的企业“机器换人”劣势比例统计表
(三)“机器换人”难题解决思路、渠道等
1、技术、设备与人才困难,解决思路呈现多元化
由表6可知,“先引进设备、技术,再培养人才;或者先培养工人,再引进设备、技术;直接引起设备、技术和人才”分步骤或一次性解决。45%的企业认为先引进设备、技术,再培养人才;38.75%的企业认为先培养工人,再引进设备、技术;15%的企业认为直接引进设备、技术和人才。不过,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企业对三者偏好程度有所差别。
浸没燃烧式气化器出口天然气(natural gas,以下简称NG)的温度和气化器水浴温度是SCV运行中非常重要的参数,其中出口NG温度是SCV运行的关键联锁因素[4],它的稳定与否不仅关系到能否达到生产要求,而且关系到整个外输系统的稳定。而稳定的水浴温度对SCV的安全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过高的水浴温度会导致排烟热损失增加、加速加热管等金属构件的腐蚀;而过低的水浴温度可能会导致水浴池内部分区域结冰,从而导致传热恶化。因此,需要将气化器出口NG温度和水浴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给身体健康的宝宝应用任何诸如“丙种球蛋白”之类的免疫增强药物都会扰乱宝宝正常的免疫功能发育,不但不能防病,反而会抑制宝宝自身的免疫功能或者引发宝宝出现新的免疫紊乱性疾病,因此不要轻易给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宝宝服用免疫增强剂这类生物制品。
2.4 2010-2011年新生儿疾病筛查补采血标本情况 2010年总采血人数8 438人,补采964人(11.42%),通过补采血提高筛查率为11.28%;2011年总采血人数10 264人,补采1 734人(16.89%),通过补采血提高筛查率为1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0,P<0.05)。
理论范式的进化带来实践活动的变迁。早在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德国、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以立法形式强调矿业开发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并进行了矿山生态模式的相关研究工作,例如德国在这一时期开始探索在矿山废弃地进行植被覆盖试验,并提出了“生态现代化”概念。美国在此阶段制定复垦法,从顶层规范复垦行为,并设专门机构予以管理。早期欧美国家着重于矿山环境的绿化工作,尚处于“浅绿”阶段,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西方国家的矿业发展逐渐转入“深绿”和“泛绿”阶段,即从矿山“外观绿色”向矿业“内涵绿色”深化,着重矿业的制度设计、合理规划以及资源的集约开采和环境的科学保护。
表6:性质不同的企业“机器换人”的设备、技术和人才解决思路统计表
2、高校毕业生是技术人才的首要来源渠道
由表4可知,在高端人才中,18家企业认为最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占比高达62.07%。“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懂得调试、检测,出了问题能马上处理的技术型工人”。“公司当前的高技能人才文化低、年龄大、学习能力又弱,对工艺复杂的设备没有能力安装调试”。尤其是小、微企业,情况更糟。“人才市场上的年轻技术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有经验技术人才却难以引进,老一辈技术人员又无法跟上企业要求。”这样的局面导致当前对口“机器换人”的技术人才较为缺乏。
图4:企业“机器换人”的人才优先解决渠道
3、最希望政府搭建专业化服务机构平台
政府方面,最希望政府搭建专业化服务机构平台与给予财税等优惠。调研显示,最希望政府搭建专业化服务机构平台,48家企业这样认为;其余31家最希望政府给予财税等政策优惠。具体见图5。
图5:规模不同的企业“机器换人”最希望政府作为柱状图
三、国内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经验
(一)国外发达国家
1、德国的“双轨制”
德国的“双轨制”,包括学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两部分。学校负责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而企业安排他们到一线实习和培训。学生在企业集中参加培训和实习后,会就企业生存状况、业务痛点、实习内容等多方面与学校教师交流,倒逼教师与时俱进,结合企业业务需求传授相关技能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相关资料表明,德国60%的青少年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保证了制造业所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2、日本的“企业培训”
日本企业培训由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和自我拓展培训组成。在职培训员工不必离开工作岗位,主要培训工作岗位相关技术技能;脱产培训,员工放下手中工作,全心投入学习,可在企业内或外进行;自我拓展培训,员工结合自身需要,在业余时间进行素质、知识、技能等全面提升,由社会培训机构完成。另外,日本企业培训发展体现出产学研联系趋紧、学历层次渐高、教育培训方式向多、教育内容更为人性化的特点。
(二)国内先行地区
1、东莞的“机器换人”
东莞,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在“机器换人”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2014年起,东莞为破解“招工难、用工贵”的难题,在部分强度大、污染重的制造业岗位采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纷纷出现于部分高重复度、高强度、高污染和高危险性岗位。截止2017年1月30日,相对减少用工近20万人。近来,机器换人不断升温。目的是通过机器换人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优势。
就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不足问题,东莞校企合推育人“组合拳”。东莞多家企业与当地中高职院校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技师学院通过教师企业跟班研修等方式完成技能人才的联合培养,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的精准匹配,且已现成效。其中,东莞技师学院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体系,围绕企业需求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完成技能人才的培养。
2016年至2017年,我国冰雪旅游市场达1.7亿人次规模,冰雪旅游收入约2700亿元人民币。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冰雪运动的普及,以及提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这无疑为冰雪旅游打了一剂强心针。以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为例,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游客数达到6199.08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人民币1160亿元。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全省接待冰雪旅游游客更是同比增长了17.18%;旅游收入稳步提升,同比增长达22.57%。冰雪旅游规模和冰雪旅游收入均创新高,产业发展潜力大。
2、温州的“机器换人”
温州,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机器换人”方面走得较早,步伐较大。2014年温州企业落实“机器换人”项目136项;2015年,其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覆盖率达28%,比高出浙江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
除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外,很多企业选择对现有装备进行优化的技术改造,也即“改设备”。由于后者投资少、效益好、回报快的特点,尤其适合中小企业。全市企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性投资比重逐年提升,且正在加速推进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的“五年倍增”计划。
在技术、人才方面,温州成立机器换人产业技术联盟,加大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校企合作。为温州企业机器换人过程中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保障。
3、产品质量提升是“机器换人”的第一主因
以制造业立市的昆山,早在2010年就有“机器换人”计划。广兴电子2010年率先实施“机器换人”。随后,富士康通过引入机器人,解雇6万工人,昆山类似例子很多。与温州一样,除引进机器人外,政府多方鼓励企业开展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同时,重点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提升机器设备的就地配套供给能力。
对产业工人的技能需求,昆山主要通过企业培训与校企合作满足。一方面,依托昆山完善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如通过经济手段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职业培训机构、昆山市人社局牵头组织相同需求的企业在外地高校开设“昆山班”等。另一方面,如高校、科技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如“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登云学院‘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就是一个例子。
四、“机器换人”对劳动力市场冲击的应对
(一)发展目标
机器换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同时,为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能量”。故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同时,理论和事实证明,其对就业存在破坏和创造两种非对称效应。如控制不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尽管,当前常熟“机器换人”刚步入发展期,其造成一线工人失业与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并不严重。但随着技术进步,其在未来可能加速前行,就业效应也可能在特定时期集中释放。因此,需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未雨绸缪、考虑如何化解。因此,有序推进“机器换人”,加快常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缓解“机器换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进而稳定社会。
(二)重点内容
常熟制造业正处于工业化2.0、3.0和4.0混合式阶段,如何有序开展“机器换人”,需结合企业实际,因时制宜地推进。
坚持“换设备”与“改设备”两条腿走路。引进机器设备,是机器换人。但其成本高、回收周期长;对中小、微型企业而言,困难很大。且新设备技术要求高,本土化又是一个问题。而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改造,占用资金少且核心技术问题也已解决。因此,技术改造也是一有效的途径。常熟也要注重“技改”,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当然,也适合于底子不错的大型制造企业,如资金雄厚、研发人才较多的常熟开关厂。本文侧重机器换人的就业影响,故主要探讨“如何解决一线普通工人失业与高端技术人才需求增加”问题。
(三)对策建议
1、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
对沈从文小说的原型研究,虽然存在成果数量少、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但作为新兴研究领域,现有研究成果为解读沈从文的作品,特别是解读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同时也使得运用原型理论研究沈从文的小说成为一种可持续的、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坚持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适当鼓励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发展,适度鼓励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民营经济的发展,如居民等其它服务业、餐饮业、零售业等。餐饮业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大;零售业的物流配送,正以前所未有增速高速发展;居民等其他服务业在老龄化程度加深和二孩政策完全放开背景下更是大有作为。这些岗位可成为农民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继续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集聚示范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气机械等装备制造业。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构建汽车产业链条;多措并举打造综合性现代化汽车城。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发展应用信息技术、租赁和科学研究等服务业。立足常熟制造业实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做精、做大、做强常熟地区生活性服务业。如致力于打造常熟服装产业聚集区的莫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就是一个例子。这些行业适合于年纪轻、文化水平高的失业工人再就业。
2、多管齐下,培育“现代工匠”
构建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联动培养模式,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企业培训。充分发挥常熟地理位置优势,由当地企业与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的相关院校进行需求对接,对“机器换人”所需专业人才进行“订单式”培养。如昆山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上海大学联合培养。实施时,需加强企业与学校就“人才需求”精准沟通、重视不同学段人才能力培养差异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考核。同时,在中职院校与高等学校联合培养过程中,加强现代学徒制式的校企合作方式。也可通过企业培训完成。地方政府多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职业培训机构;激励大型企业联合办班活动;也可牵头组织相同需求企业在外地高校开设“常熟班”等等。为提升效果,可将培训结果与奖励挂钩。
3、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从研究的时间、力度和成效来看,“翻译诗学”研究在中国翻译界仍属较为前沿和年轻的领域,因此刘华文教授倾注十余年心血完成的《翻译诗学》具有开拓意义。该书体现了学科交叉性原则、主题相关性原则、中西比较性原则和脉络回溯性原则。
结合常熟制造业实际,有针对性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如加大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高端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力度。积极营造“创业”氛围,在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也可考虑他们的优质教育需求;一方面,可布局区域优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可设立私立学校,高层次人才中有海外经历较多,对于国外小中教育更有倾向性。继续打造常熟更为精致的“宜居”环境。
(3)决策气象服务的参谋作用还有利于一些大型社会活动的举办,这就需要加强其与社会活动的联系。比如在运动会或者博览会的举办上,好的决策气象服务能够通过天气预警而帮助相关活动不让天气影响,成功举行。同时还可以为一些小型社会活动提供参考作用,比如演唱会、校园运动会等,通过参考决策气象服务的信息来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诊治的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患者的护理资料,按照就诊号单双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51~81岁,平均(68.3±1.8)岁;患者肌力(1.7±0.8)级,生活质量评分为(23.1±7.6),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2~82岁,平均(68.2±1.9)岁;患者肌力(1.6±0.7)级,日常生活质量评分为(21.6±8.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多方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
多方搭建专业化服务平台,常熟已迈出成功一步,如绿色智能制造业服务中心。该中心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可作为政产学研的示范进行推广。也可探索结合本地服装业较为发达的实际,成立服装行业管理办公室,专门服务服装业;搭建有经验企业和有需求企业间交流平台,为“机器换人”技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注:通讯作者、指导老师为籍艳丽;余欣雨、唐敏参与了本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张阳,张力跃.“机器换人”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技能提档升级的问题和策略探析[J].职教通讯,2018(1).
[2]聂洪辉,朱源.“机器换人”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与社会稳定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17(4).
[3]崔立勇.机器换人:换来的不是失业[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7).
[4]卞梦健.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技术发展与人类就业不相冲突[J].劳动保障世界,2017(16).
[5]罗斌.“机器换人”促进浙江劳动就业结构转型升级[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3(9).
[6]马洪君,金玲,穆林等.“机器换人”新形势下辽宁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经济,2016(12).
[7]云霞.“机器换人”对就业结构的影响[J].中国国情国力,2017(3).
[8] Acemoglu D, Restrepo P. The race between machine and man: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for growth factor shares and employment[J]. NBER Working Paper, 2016.
[9]Michaels G, Graetz G. Robots at work: the impact on productivity and jobs[J].Technical Report, 2015.
[10]Acemoglu D, Restrepo P. 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J]. NBER Working Paper, 2017.
[11]Dauth W, Findeisen S, et al. German Robots: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Robots on Workers[J]. CEPR Discussion Papers, 2017.
[12] Hoedemakers L. The Changing Nature of Employment: How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Robotics Shape the Future of work[D]. Lund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2017.
基金项目: 江苏省2019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合作还是替代,‘机器换人’对就业的冲击”(201910333014Z);常熟市软科学“常熟‘机器换人’对就业人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CR201813)
中图分类号: F241;C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537X(2019)10.0066-06
标签:机器换人论文; 就业论文; 冲击论文; 应对论文; 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