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专业档案管理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就业论文,档案管理论文,社会保障体系论文,现状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专业档案是指劳动部门、民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部门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劳动就业管理、社会保险经办、处理民政事务、维护劳动者权益、扶助社会弱势群体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档案。一般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三个部分。其中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两项专业档案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社会救助专业档案由民政部主管。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主要内容就是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在全国档案事业中,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专业档案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然而纵观全国,该项专业档案工作已经落后于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在前述背景下,该项专业档案工作应当开拓创新,奋起直追,尽快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一、劳动就业专业档案
劳动就业专业档案是指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就业管理、维护劳动者权益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档案。主要包括企业职工、劳动监察、劳动争议、劳动力市场等项专业档案。
从全国情况看,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仅今年1-3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0万,共有110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这其中,作为保障职工切身权益、记录职工劳动状态的企业职工档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全国情况看,虽然国有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普遍比较规范,但在大多数已破产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以及个体经营者中,企业职工档案的管理基本处于随意状态,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分散、缺少监督机制,基础设施普遍较差,档案内容缺失严重,转递手续不健全等。
吉林、辽宁两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先行一步,分别于去年1月和11月下发了新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两项新规定均调整了归档范围,扩大了适用范围。吉林还增加了诚信档案等新内容,并将企业建档纳入了行政许可范围。福建省于今年2月下发了《用人单位职工档案管理方法》。该办法不仅涵盖了原企业职工档案的相关内容,还将管理范围扩大到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境外就业人员等边缘性劳动者。
吉林省长春市档案馆在去年底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涉及100万人的工人调配档案提前接收进馆,在全馆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苦战两个月,在去年春节前建立了工人调配档案数据库,数据条目达100万条。这一举措为当地下岗职工查找相关情况、出具证明、接续劳动关系提供了极大便利,受到了当地职工的热烈欢迎。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以建立劳动力资源状况,信息档案资料库服务于再就业工作,并且实现了将就业供求情况从产业结构、经济类型、行业、学历、技术特长、求职意愿的合理匹配,满足了供求双方的要求。
吉林敦化市借鉴社区劳动保障站的模式,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档案、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输出档案、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去向档案。具体实施是由村委会对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分类汇总,设立了各种台账。同时各村还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对本村劳动力进行动态管理。目前已经有300个村的10.7万人纳入其中。
去年全国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6万件,涉及劳动者76万人。去年全年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15万户,年检用人单位100万户,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25万件。国务院发布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于去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并提出要建立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对劳动争议、劳动监察等项专业档案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社会保险专业档案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保险专业档案是指社会保障部门在经办社会保险业务中形成的专业档案。
有关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1亿6554万人,失业保险为1亿41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为1亿2708万人,工伤保险7009万人,生育保险4488万人。而在相关专业档案管理方面,社保部门形成的文件材料数量巨大且管理失衡,管理规章制度亟待建立健全。
辽宁省档案局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民政厅互相协作,在总结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即将出台“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大连市于今年4月出台了《大连市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适用于大连市承担社会保障职能的行政部门、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和所有参保单位的社会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保障业务档案的归档范围、整理和分类方法作了详细规定,并对其鉴定、保管以及开发利用等工作做了说明。
去年8月,山东省档案局联合省社会保险事业局联合下发了《山东省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并在东营、潍坊等四个地区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相关档案。此前,该省社保局印发文件,对全省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实行目标规范化管理考核,推动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努力达到管理服务标准化、经办流程规范化、干部队伍专业化、信息网络科学化,医、保、患关系协调,实现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的目标。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初见成效。东营市医保处设立了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整理了定点医疗机构档案、医保支付档案等类约5000卷。
山东省潍坊市在12个县(市、区)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和全市184个乡镇、8000多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依据档案,潍坊市已为7.3万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农民按月发放养老金。
三、社会救助专业档案
社会救助体系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其专业档案是指民政部门在经办各项业务过程中形成的专业档案。
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是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最高的工作之一。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就有965万户、2182.9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
目前重庆、天津、云南、吉林等地由民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发布了城市低保档案管理规定。上述地方均将城市最低保障档案确定为城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在处理低保待遇申请、审批、发放、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并通过在城镇街道、社区档案室建立城市低保档案、规范管理方式和归属流向的方式,使城市低保档案得到了有效的归档和管理。
天津市河西区为全区11237户低保家庭建立了低保档案,并实现了低保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柳林街街道办事处利用低保档案将有工作能力的人员和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分类,建立了“三位一体”安置低保人员就业网络。去年1至5月该街道利用低保档案推荐安置了300余名低保人员。
去年9月,民政部召开的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单项突破,系统完善,点上突破,面上扩展,大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思路。社会救助体系专业档案工作也应当加强,跟上业务工作的发展步伐。
综上所述,从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专业档案管理现状来看,该项专业档案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但管理却未能到位。主要表现在各项专业档案发展不均衡,管理水平相差甚大;部分专业档案尚未建立,应归档文件流失严重;部分专业档案管理未得到有效指导和规范,各地做法各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或者严重滞后。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需修改。部分专业档案管理规定至今也未由国家专业主管机关制定、下发。只有国家专业主管机关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尽快制定、下发相关专业档案管理规定,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专业档案管理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