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心理阻抗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国家教育水平提高,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很普遍群体了。大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栋梁之才,必须具备良好身心健康,才可以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本文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心理阻抗及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心理阻抗;对策研究
如何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以往的教育理论和研究多侧重于施教方面,而对受教育者如何接受教育往往重视不够。应该说,德育是一个施教者和被教育者双方互动过程,如果仅有教育者主动性,受教育者缺乏必要响应和互动,甚至产生个体心理阻抗,德育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
一、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阻抗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生个性心理存在的弱点引起心理阻抗
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经常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唯我中心”的成长过程使得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个人中心和强调自我价值的个性弱点,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对他人、集体、社会表现出一定的趋避现象。同时,长期备受宠爱的生活体验使得学生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索取,形成了自尊心强、个性偏执、叛逆的性格弱点,只喜欢恭维和表扬,对批评意见和否定结论往往难以接受,对教师的教育存在抵触、反感和抵抗情绪,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却不太懂得尊重别人,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易走极端,不能辩证思考问题,存在偏执、逆反心理。
(二)难以适应新的环境
许多学生在读高中的时候都离父母、离家的距离比较近,在学校里老师的管教也会比较严格。但是进入大学之后,不仅远离家乡和亲人,老师也仅仅只是负责上课的时候为大家传授知识。学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安排以及面对的一系列的选择和挫折都要靠自己。一些学生可能会在饮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难以习惯,比较严重的学生会因为生活难以自理而给自己和周围的同学带来诸多的麻烦和不愉快,这样会导致他难以在新的环境下生存。这也是他们产生心理阻抗的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阻抗的对策
(一)加强培养和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家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备相当全面的知识和技术技能,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科学、心理科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学生当中的“社会活动家”、“演讲家”、“思想家”;另一方面强化技能,特别是人际沟通技能、心理辅导和咨询技能、学生事务处置技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和“主心骨”,从而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以克服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技术技能不高引起的心理阻抗。
(二)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提高,但不能教条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以活生生的现实做为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良好教材,让他们学会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认识事物,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抑制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做社会道德提升的使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借鉴、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良好道德风尚。
(三)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阻抗
要安排各个班级的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定期的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平时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在学校期间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压力,在恋爱中的烦恼,在各种选择面前的迷茫等等。这样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就可以及时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趋向,并且可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对于有心理阻抗的学生就可以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对于没有心理阻抗的学生也可以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切实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认可和肯定,更需要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高校建立和执行的学生测评机制包括考试考核机制、德智体量化考核机制、综合素质学分测评机制,三大机制的运作在思路上是正确的,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完善课程教学的考察考核机制,要构建以学生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为基本模块的考核机制,一改“一卷定终身”和唯成绩论的现象;二是要完善德智体量化考核机制,通过建立“思想政治素质成长档案制度”而建立“德”的考评支撑体系,一改“辅导员印象分”的不科学做法;三是要依托高校图书馆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资源平台、人文知识讲座、科技知识讲座构建好综合素质学分测评机制,并严格管理,提升质量,保证学生获得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资源。通过完善以上教育评价机制,切实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从原来的严厉变为如今的宠溺。以至于现在的大学生存在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总是自高自大,有许多的阻抗心理。面对这种情况,首先学校要增设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课程,普及大学生的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抵制心理阻抗;其次,学校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问卷调查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现状和发展趋势,及时地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除此之外,学校要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吴晓霞.关于大学生心理阻抗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李晓月.浅析现代大学生心理阻抗产生的原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03).
论文作者:马超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阻抗论文; 心理论文; 学生论文; 大学生论文; 机制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论文; 《成功》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