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观察分析论文_王亚丽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观察分析论文_王亚丽

湖北省罗田县妇幼保健院 王亚丽【摘要】目的:评估宫腔镜电切术实行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实行手术治疗的7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项目指标数据资料,抽取自2017年03月至2019年02月,分组方法是抽签法,一组入组35例,试验组开展宫腔镜电切术,对照组开展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实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减少,证明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2.86%)较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17.14%)减少,证明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实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方法展示出较优临床手术效果。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黏膜下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6-ZM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一种子宫肌瘤疾病,多需采取手术治疗[1-2]。本文将2017年03月至2019年02月本医院实行手术治疗的7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数据值统计资料,对宫腔镜电切术运用于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予以评定。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实行手术治疗的7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2017年03月至2019年02月是病例抽取时间段)收入项目指标计算资料,参考抽签法实行分组处理,一组归入35例。对照组:年龄最大49岁,年龄最小24岁,其年龄均值是(34.72±2.63)岁。试验组:年龄最大48岁,年龄最小25岁,其年龄均值是(34.66±2.54)岁。统计两组基础数据值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行麻醉处置,在患者盆壁三角部分实施开腹手术割口,将假包膜采取手术刀割开,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实施剥离处理,采取止血操作予以缝线处置。

试验组:于患者月经第三天到第七天,实行6小时之前予以禁止饮食,服用米非司酮促使患者宫颈得以松弛,给药患者120毫克米非司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29,生产企业: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设置宫腔电切镜的功率是60W到70W,设置功率是70W到85W,实施麻醉操作,将宫颈加大。如果病灶至宫颈之外,切掉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瘤蒂,如果宫腔中存在比较小的瘤体,采取环形电极将其切掉且拿出,如果宫腔中存在比较大的瘤体,采取环形电极从中间断开,将黏膜下子宫肌瘤的瘤蒂切掉且拿出。

1.3 相关指标

计算对照组及试验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

1.4 统计学分析

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计量资料(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计数资料(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依次以均数±标准差( ±s)、例数(n)或是率(%)开展描述,数据值各予以t检验以及X2检验,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指标添加到SPSS 23.0实施统计,P<0.05,出现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计算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

组间数据值经比对,试验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比较于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显著减少,出现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观察

分组 手术耗时(分钟) 术中出血量(毫升) 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小时) 住院天数(天) 对照组(n=35) 41.50±2.36 96.65±2.50 35.70±2.45 6.51±0.40 试验组(n=35) 34.23±1.40 41.20±1.56 23.47±1.30 3.30±0.24 t值 15.674 111.323 26.087 40.710 P值 0.000<0.05 0.000<0.05 0.000<0.05 0.000<0.05 2.2 计算两组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

组间数据值经比对,试验组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2.86%)比较于对照组统计指标结果(17.14%)显著减少,出现数据值计算及检验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观察

分组 术后三个月未复发(例) 术后三个月复发(例) 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 对照组(n=35) 29 6 17.14 试验组(n=35) 34 1 2.86 X2值 - - 3.968 P值 - - 0.046<0.05 3. 讨论

黏膜下子宫肌瘤是女性较为多见的疾病,以往临床常予以患者药物治疗或是开腹治疗,不过,药物治疗方法存在较多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开腹治疗方法具有比较大的手术损害,术后并发症较大,容易对其术后恢复带来不良影响[3]。

该文指标数据呈现出,采取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方法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运用抗生素药物用时、住院天数少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三个月复发合计值更少。宫腔镜电切术能够采取宫腔镜对子宫肌瘤瘤体予以观察,保证手术操作较为准确,手术并发症少。

综上所述,对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开展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方法呈现较优临床手术效果及运用于临床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珊珊.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7,37(z1):304-305.

[2] 彭广侠.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40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3):148-149.

[3] 韩一栩,刘玉珠,陈琨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J].实用癌症杂志,2018,33(10):1721-1723.

论文作者:王亚丽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  ;  ;  ;  ;  ;  ;  ;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观察分析论文_王亚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