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郭丹丹

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郭丹丹

(空军总医院;北京100142)

摘要:目的探究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并提出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日—2016年11月20日我院就医的耐药结核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76例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一般组(38例)应用一般护理,系统组(38例)应用系统护理,研究对比两组耐药结核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后,系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一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耐药结核患者采取系统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关键词:耐药;结核;心理;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被称之为结核病,在人体多个脏器中均可累及,而肺结核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核病具有治疗时间长、易复发且病情恢复慢等多种特点,导致该病的耐药性也很强。除此之外,结核病会给患者以及家属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压力。因为心理以及生理等各方面原因,当患者患上结核病后很容易产生绝望心理,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作为护理人员,应当了解患者的这些心理变化,改变患者思想,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尽早恢复健康。笔者所在医院对76例结核患者的心理展开分析,并使用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日—2016年11月20日我院就医的耐药结核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76例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进行分组,每组各38例患者。一般组(38例)中,男21例,占55.26%,女17例,占44.74%;患者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56.75±3.73)岁。系统组(38例)中,男20例,占52.63%,女18例,占47.37%;患者年龄为31~74岁,患者年龄为(56.69±3.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

1.2.1心理分析方法

在患者人院时、接受相应护理措施后分别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总结。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加强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谈心、聊天等方式,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动态,然后根据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开导,促进患者消极心理得到有效缓解。加强用药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并嘱咐患者定时接受肝、肾功能检查。饮食护理。嘱咐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且忌烟酒,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1.3评估指标

研究对比两组耐药结核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选择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一般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6.63士2.58)分、(51.35士2.28)分,护理后,一般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5.58士4.75)分、(42.35士2.20)分护理前,系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56.71士2.65)分、(51.40士2.32)分,护理后,系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9.53士2.47)分、(37.11士2.03)分。护理后,系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一般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对于结核耐药患者而言,具有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等,会对大部分结核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和心理上的伤害,最终使结核病患者产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心理状态。对结核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尤其是注重他们的心理护理对帮助患者治疗结核病有重大意义。

对76例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以下心理特点:(1)自卑:出现该种负面心理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了解,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严重者甚至产生社交恐惧症,其中以未婚青年、老年人群较为常见。(2)焦虑、紧张:出现该种负面心理主要是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有一定了解,但该类患者缺乏治疗信心,担心该类疾病易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部分患者由于担心治疗费用昂贵,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进而产生焦虑等负性情绪。(3)抱怨:部分患者由于长时间服药易出现不良反应或病情反复发作,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感,认为医护人员未认真尽到医护责任,从而易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抱怨等负面情绪。(4)悲观、绝望:出现该种负面心理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治疗周期过长,而治疗效果欠佳,从而易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孤独、无助、抑郁、悲观,甚至产生绝望等负面情绪。

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及饮食和运动护理。根据患者心理动态,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不良心理得到有效缓解。通过饮食和运动护理使患者机体免疫力得到有效提高。观察组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也随之得到有效提高。

总之,结核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次治疗都显得极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避免患者出现多服、误服以及漏服药物的情况发生。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对结核耐药患者进行全面心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体护理,能够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在临床上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 石丽彩.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256-258.

[2] 程军,姚华.结核耐药患者的心理分析与整体护理干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5):101-103.

论文作者:郭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耐药结核患者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对策研究论文_郭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