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倾向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机制论文

消费倾向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机制

范德成1 , 王宏宇1 , 刘刊2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 .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

摘 要 :为了解决消费倾向变动与国民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中初次收入分配子项目和分配结构调整机制的影响关系,本文通过构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初次收入分配模型,计算出消费倾向、消费结构、投资倾向、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直接消耗系数、要素价格在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中的作用程度。通过研究发现,消费倾向的提高,能够推动劳动力和资本从低报酬率产业向高报酬率产业转移,从低效率产业向高效率产业转移,进而通过要素价格的调整,推动各产业的劳动报酬系数、营业盈余系数、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和生产税净额系数不断调整,形成新的国内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研究结论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理论意义。

关键词 :初次收入分配结构; 消费倾向; 劳动报酬; 投入产出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是,经济增长的体制性矛盾没有得到及时解决。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回落,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亦下降明显,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高速经济增长中掩盖的某些问题逐步浮现,比较严重的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4 年基尼系数0 .469 ,2015 年基尼系数0 .462 ,2016 年基尼系数0 .465 。近3 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需要进一步实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需要继续加大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通过采取合理政策及市场手段,提高中低收入阶层合法的收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总体收入,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合理化。

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原则是按照生产要素对生产贡献的大小分配,是影响收入分配结构的基础[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将研究重心逐步转移到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调整。针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演化趋势,张车伟等[2-4] 认为在对劳动报酬进行真实还原后,我国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基本上保持了总体上的稳定,但长期在较低的水平上稳定,且在初次分配结构中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白重恩等[5] 认为初次分配结构逐渐向财税和企业利润倾斜,我国劳动报酬占GDP长期低水平稳定[6] 。杨巨等[7] 认为导致初次收入分配中差异较大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劳资关系的不均等;陈宗胜等[8] 通过动态分析研究得出了劳动密集度和产业关联度会影响到劳动报酬分配,劳动报酬分配与劳动密集度呈正比例变动、与产业关联度呈反比例变动关系;许宪春等[9] 通过逻辑性论证,阐述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消费投资的行为对初次收入分配的影响。国外学者从个人行为[10] 、结构变化[11-12] 、地区[13] 、人口增长[14] 以及消费行为[15] 等方面,通过分析1993-2009 年间家庭收入分配的数据,研究了导致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上,国外学者强调非初始财富分布的影响和政府在再分配过程中的作用[16-17] 。Borge等[18] 通过分析挪威的财政数据、Terek[19] 通过斯洛伐克数据实证证明了初次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Kasy等[20] 通过研究1993-2009 年的家庭收入分配数据,认为家庭结构对家庭收入分配影响较大。国外学者更偏重于从税收角度研究如何平衡收入分配结构,Baerd等[21] 分析了政府支出对基尼指数的分布影响,表明巴西的再分配支出对收入不平等条件分布的。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了,取得了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当前各项改革不断深化,进入了新时代。研究会走过30年不平凡历程,要再接再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做出新的贡献。

事实上,考察问题的角度定位导致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因素并非简单[22] ,从以往研究中能清晰地分析出作用关系的复杂。当前国内外研究偏重于静态因素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静态的分析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下降原因而不考虑产业结构动态调整的因素将导致分析结果片面性。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内学者意识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22-24] ,在不断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深切地意识到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倾向的重要性[25] 。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中劳动报酬比例的提高能够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倾向,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6-27] ;但是对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较少研究。本文探讨经济发展方式中消费倾向的变动与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关联关系及相互之间的影响程度。

1 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形成机制

1.1模型框架

本文研究消费倾向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需要考虑到投资、出口和消费的产出影响,因为对投入产出模型做出简单改变。投入产出模型公式为产业产出的最终使用根据性质可以分为3个部分:一是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二是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产及存货总额;三是进出口。其中,用Y I (t )表示投资品向量,代表用于投资的最终使用部分;Y C (t )表示消费品向量,代表用于政府和居民消费的产业产出最终使用部分;Y O (t )表示净出口向量,表示净出口的产业产出最终使用部分[28]

消费品向量:

式中:表示第i 产业在t 时期用于消费部分。综上所述,可以得到Y C (t )=C yC (t )。C =[C 1C 2…C n ]T代表消费品结构,C i 表示消费结构中i 产业所占消费比例。

投资品向量:

按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式,国内生产总值(GDP)由劳动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4部分组成,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代入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公式求解,得出:

根据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社会总消费、总投资是社会总收入的函数[29],由此可得,当年的社会总消费和总投资是由上一年的社会总收入决定的。可以表示为:

y C (t )=α +β GDP(t -1);y I (t )=q +δ GDP(t -1)

式中:β 表示消费倾向;δ 表示投资倾向[29]

因此,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变为:

其次,在制定和修订环节还需要考虑企业外部因素,尤其是政策改变和社会责任。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在当前人民的生产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管理制度是统管企业运行的总规则,要在制度中体现社会责任的内容,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X =(I -A )-1×{C [α +β GDP(t -1)]+

I [q +δ GDP(t -1)]+y o (t )}

(1)

1.2初次收入分配模型

I [q +δ GDP(t -1)]+y o (t )}

表 1直接消耗系数
Table 1Direct consumption factor

注:L i 为i 相关产业固定单位产出得到的报酬;G i 代表i 产业投入形成的生产税净额比率;S i 为i 产业固定单位产出得到的折旧比率;R i 为i 产业固定单位产出得到的生产经营性盈余。

根据初次收入分配模型,N i =(L i, G i ,S i ,R i )表示i 产业的增加值系数,表示i 产业单位产出消耗L ,G ,S ,R 占总投入的比例;L =(L 1L 2…L i …L n )T

为劳动报酬系数向量;G =(G 1G 2…G i …G n )T是生产税净额系数向量;S =(S 1S 2…S i …S n )T为固定资产折旧系数向量;R =(R 1R 2…R i …R n )T为营业盈余向量。

因此,设第t 年的劳动报酬为l ,则有l =L T·X (t );设第t 年的固定资产折旧为s ,则有s =S T·X (t );设第t 年的生产税净额为g ,则有g =G T·X (t );设第t 年的营业盈余为r ,则有r =R T·X (t )。代入式(1),则有:

l =L T(I -A )-1×{C [α +β GDP(t -1)]+

I [q +δ GDP(t -1)]+y o (t )}

回波信号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拟合[7-9],本文通过根据回波信号选择混合指数模型[10]进行拟合。该模型可表示为:

(2)

s =S T(I -A )-1×{C [α +β GDP(t -1)]+

I [q +δ GDP(t -1)]+y o (t )}

(3)

g =G T(I -A )-1×{C [α +β GDP(t -1)]+

通过投入产出表第III象限可以看到产品部门增加值的构成及变动影响过程,因此用投入产出表第III象限代表GDP的初次分配格局[30]。市场经济运行中,生产要按贡献配置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通过这种方式,生产要素通过劳动报酬、国家税收、企业利润等实现了初次收入分配。在这个过程中,劳动报酬意味着劳动者因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财富分配的主要指标;生产税净额代表国家收入,主要指税费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总称为资本收益,在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中,资本收益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是由资本取得的。其中,固定资产折旧是生产过程产生的折旧部分,营业盈余是由资本形成的收益。

(4)

r =R T(I -A )-1×{C [α +β GDP(t -1)]+

I [q +δ GDP(t -1)]+y o (t )}

(5)

2 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机制

2.1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中子项目的影响机制分析

根据卡莱茨基模型,相较于利润性收入的消费倾向,由劳动者报酬得到的更高,因此,劳动者报酬的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变动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两者相关性较高。有鉴于此,通过研究劳动报酬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可以反映出两者变化时的增量,选择l β 表示变化率。综合上文,对式(3)求导得到:

l β
L T(I -A )-1C ·GDP(t -1)

(6)

根据上文分析,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中,不仅有劳动报酬的变化率,还包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企业盈余,可以得出:

生产税净额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可以表示为:

g β ·GDP(t -1)

(7)

企业盈余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可以表示为:

r β ·GDP(t -1)

(8)

固定资产折旧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可以表示为:

s β ·GDP(t -1)

式中:表示第i 产业在t 时期用于投资部分;y I 表示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总投资。由此可得,I =D yI (t ),Y I (t )=I yI (t )。I =[I 1,I 2,…,I n ]T代表投资品结构,I i 表示投资结构中i 产业的所占的比例。

3.造成的危害。“低头族”“低头”会浏览到各种文化垃圾,头脑很容易被娱乐信息和垃圾信息充斥,造成思维僵化、情感木然,探究能力消失,消解了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影响力,高雅文化很少顾及,最后成为了低俗平庸的精神生活主体,而不是追求理想与超越的创造主体;在道德建设方面,“低头族”接受的信息大多是满足青年人表面的低俗的感官欢愉,久而久之,降低了他们欣赏水平和分辨能力,造成价值混乱,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泛滥,造成个人道德无责任化倾向,社会道德冷漠化倾向;在理想信方面,信仰缺失,信念弱化,追求的不过是物质的满足和低层次的虚无缥缈的快乐。这些严重损害了他们构建和谐精神生活的能力,导致精神生活失衡、失序。

GDP=L +G +S +R

203 520.913 302

dGDP=(l β +s β +r β +g β )dβ

(9)

因此,

他是累哭的。狂奔途中,有几个瞬间,他甚至想放下静秋。后来他想,尚未牵手,便想到放弃,这显然不是爱情和婚姻的常态。然而,因为太累,所以放弃,却是爱情和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

她努力按捺内心的冲动才没有冲去涤尘居。她回到厢房就像理清思绪似地用双手捋着长发,可长发理顺了她却变得沉重起来,原因是她非常相信萧飞羽行事有不可逾越的底线,就像萧飞羽并不是对她的胴体无动于衷,可是无论昨晚萧飞羽救她还是今早安抚她都没有侵犯她的意图。故而萧飞羽要武成龙传话真像武成龙认为的那样别有意义就意味着萧飞羽没有侵犯她是由于有一条需要她心甘情愿的底线。她能够心甘情愿吗?那样即使摆脱困境她也难像昔日无愧安坐白家大堂,甚至无法面对自己。可是萧飞羽喜怒决定生死就意味着她获得萧飞羽喜欢并不像她初时认为的那样只是获得一线生机,而是生死攸关。

dGDP=L T(I -A )-1C ·GDP(t -1)+

G T(I -A )-1C ·GDP(t -1)+

与上述国家相比,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模式相对较晚。在金融严格监管的大环境下,初期各项操作较为谨慎,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该项工作也出现停滞。直到2012年5月中旬,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在全球经济形势较稳、市场预期普遍好转的情况下,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才重新步入正轨,并逐步驶入快车道。

R T(I -A )-1C ·GDP(t -1)+

167 250.003 811

(10)

可以得出,劳动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受劳动报酬系数、营业盈余系数、固定资产折旧系数、生产税净额系数、生产直接消耗系数、消费结构和上一年GDP的影响。其中,初次收入分配各项目系数受生产要素价格变动以及技术水平影响,生产直接消耗系数也主要受技术水平的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也就是劳动报酬直接影响消费需求总量,消费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短期内变动均较小。上一年GDP水平对初次收入分配各子项目对消费倾向敏感度的变化情况起到决定性作用。

2.2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机制

随着对初次收入分配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逐渐意识到二次收入分配调整对我国整体收入分配结构影响不显著[31],注重初次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将更大程度上解决我国收入差距扩大[32-33]。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可以使用劳动报酬率k l、生产利润率k r 、生产税净额率k s 和固定资产折旧率k g 来表示[34],不同的禀赋结构将导致上述配比的不同[35-36],同时,设定GDP(t )代表第t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假设消费倾向变化dβ 时,生产税净额率、生产利润率、劳动报酬率和固定资产折旧率设定用、k s 来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构成项目的比例变化量设为Δk l 、Δk r 、Δk g 、Δk s ,可以得出:

(11)

Δ

(12)

同理,

Δ

(13)

Δ

(14)

Δ

(15)

通过以上公式推导可知,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劳动报酬、生产利润、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在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中的原比例以及消费倾向对他们的影响程度。以生产利润率为例,r β 和k r(l β +s β +r β +g β )的大小决定了初次收入分配结构中消费倾向的提高能否提高生产利润率比率。

3 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的调整机制实证分析

3.1消费倾向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子项目的影响作用实证分析

本文数据分析模型所需要的初次收入分配系数N 、产业生产直接消耗系数A 、产业初次收入分配情况和第t 年的GDP等指标可以从统计年鉴中得到。为增加数据精确性,将所有数据计算结果均保留小数点后六位。鉴于消费结构与产业变化量非直接相关[37],因此考虑用传统的三产划分计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和消费结构等系数,得出:

生产直接消耗系数:

表 2相关指标数据
Table 2Relevant indicator data

生产利润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

这样让学生体会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笨:狐狸开始紧张,眼珠骨碌碌一转想办法,虚张声势,扯着嗓子借老天爷吓老虎,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多么狡猾。老虎开始愣住了,半信半疑,后来的信以为真,多么愚笨。

·GDP(t -1)=

中国的政治文化由礼乐来担当,无异于将审美提升到为政治服务的高度了,这是中国传统政治突出的特点。关于此,《乐记》有明确的表示。《乐记·乐论篇》说:“钟鼓干戚,所以和安乐也。”“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中国古代将礼乐与天地相配,《乐记·乐论篇》云:“乐由天作,礼以地制。”“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联系到良渚祭天礼地活动,我们发现,中国祭祀、礼乐活动的雏形当在良渚已经具备。

69 300.569 321

同理,劳动报酬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

l h =L T(I -A )-1C ·GDP(t -1)=

等式两边同时对消费倾向求导,可以得出GDP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等同于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分别对消费倾向变化率的和,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折旧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

s h =R T(I -A )-1C ·GDP(t -1)=

79 250.952 590

生产税净额对消费倾向的变化率:

g h =R T(I -A )-1C ·GDP(t -1)=

S T(I -A )-1C ·GDP(t -1)

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主动护理,主动护理是在患者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在医嘱范围内主动进行护理,主要护理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若消费倾向增加0.01个点,d β=0.01时,2013年劳动报酬会增加2 035.21亿元(lh×0.01)、生产利润会增加693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会增加792.5亿元,生产税净额会增加1 672.50亿元,具体变化见图1。

3.2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机制分析

通过研究消费倾向变动比率对初次分配结构的影响,可以分析出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机制[38-39]

图1 消费倾向提高0.01时初次收入分配项目的变化量
Fig.1 The change in the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for every 0.01 increase in the propensity to consume

研究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机制,需要从两方面考虑:1)考虑消费倾向变动程度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2)分析消费倾向变化前后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采用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劳动报酬率k l =0.449,生产利润率k r =0.156,固定资产折旧率k s =0.129,生产税净额率k g =0.265。

通过上述分析,消费倾向每变动0.01个点时,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变动为:

Δ

-0.000 518。

同理:

Δ

-0.000 204。

Δ

在全校师生中开展知识产权推进工程的现状调查,介绍调查问卷的情况,包括主要内容、题型调查的方面要达到的目的等。

0.000 211。

Δ

0.000 511。

由此可得,在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各项目中,如果消费倾向每增加0.01个点时,劳动报酬比例会降低0.000 518个点、生产税净额比例降低0.000 204个点,固定资产折旧率会提高0.000 211个点,营业盈余率会提高0.000 510点。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构成公式可得知,消费倾向变动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程度超出其对劳动报酬和生产税的影响程度,这是导致数据分析中消费倾向变动促使生产税净额率和劳动报酬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以2016年为基年,计算消费倾向年提高0.02个点时,收入分配结构比例的变动趋势,得到图2。

本实验使用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搭建了跌倒检测神经网络模型,并使用实验数据集检验模型的精确度和时延。实验在个人电脑上完成,处理器型号为Intel core i5。网络模型的超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经过实验比较,在这些参数值下模型的收敛速度较快,训练精确度也较高。

图2 消费倾向提高0.02时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变化趋势
Fig.2 The tendency of the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when the propensity to consume is increased by 0.02

4 结论

1)消费倾向变动对国民经济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程度与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相关性,且经济增长越快,消费倾向的影响程度越大。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不发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调整我国消费倾向对我国收入分配各子项目影响的幅度仅受上一年国民收入的影响,也就是消费倾向对我国收入分配各子项目影响的程度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加。

2)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方向保持稳定,但资本流动可以促使作用方便改变。资本的流动会导致技术发展,进而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到要素价格和产业关联系数,可以使消费倾向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的方向发生变动。

3)提升第二、三产业劳动报酬系数是推动内需增长型经济增长正向循环的拉动力。文中分析可知,我国第一产业劳动报酬系数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明显偏高,而消费比例与第二、第三产业相比明显偏低。所以,消费倾向提高会降低劳动报酬比例,恩格尔系数亦支持上述观点。扭转这一局面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在消费提升的同时,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报酬系数,推动劳动力资源向第二、三产业发展拉动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最终才能从根本上缩小贫富差距,形成消费提升拉动收入增加,进而收入再拉动消费的正向循环中。

4)消费倾向的提高能够提高我国初次收入分配中营业盈余的比例。通过文中计算得到,我国第三产业的营业盈余系数最高,远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且从第三产业自身属性看,消费比例较高。因此,提高消费倾向可以较大程度提高第三产业的营业盈余系数,间接提高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营业盈余的比例。在具体促进手段上,可以采取税收、定向货币投放、国家投资等方式促进资本向第三产业转移,进而带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第三产业的转移,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

[1] 周志莹, 梁俊伟. 我国初次收入分配失衡分析及对策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 2015, 37(6): 6-12.

ZHOU Zhiying, LIANG Junwei. The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for the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imbalance in China[J].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2015, 37(6): 6-12.

[2] 王小华, 温涛, 朱炯. 习惯形成、收入结构失衡与农村居民消费行为演化研究[J]. 经济学动态, 2016(10): 39-49.

[3] 张车伟, 赵文. 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基于雇员经济与自雇经济的测算与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5(12): 90-112, 206-207.

ZHANG Juwei, ZHAO Wen. The question of labor share in china: an estimate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employee economy and the self-employment economy[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5(12): 90-112, 206-207.

[4] 乔榛. 收入分配的逆向转移: 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特殊机理[J]. 学习与探索, 2013(6): 86-91.

[5] 白重恩, 唐燕华, 张琼. 中国隐性收入规模估计——基于扩展消费支出模型及数据的解读[J]. 经济研究, 2015, 50(6): 4-18.

BAI Chongen, TANG Yanhua, ZHANG Qiong. An extended expenditure-based estimation of income underreporting and size of black economy in China[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5, 50(6): 4-18.

[6] 张车伟, 蔡翼飞. 中国“十三五”时期劳动供给和需求预测及缺口分析[J]. 人口研究, 2016, 40(1): 38-56.

ZHANG Juwei, CAI Yifei. Forecasting China′s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unemployment structure in the 13th five-year-plan period[J]. Population research, 2016, 40(1): 38-56.

[7] 杨巨. 关于提高劳动收入比重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3(5): 73-74.

[8] 陈宗胜, 高玉伟. 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及橄榄形格局的实现条件[J]. 经济学家, 2015(1): 30-41.

[9] 许宪春. 准确理解中国的收入、消费和投资[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2): 4-24, 204.

XU Xianchun. Accurately understanding the income,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in China[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3(2): 4-24, 204.

[10] DEBOWICZ D. Poverty,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cge micro-simulation modelling: does individual behaviour matter?[R].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 (IFPRI), 2012.

[11] CAI Fang, WANG Meiyan.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s in employment in transition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0, 38(1): 71-81.

[12] BOCCANFUSO D, SAVARD L. A segmented labour supply model estim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CGE microsimulation model: an application to the Philippines[J]. Margin: the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 research, 2012, 6(2): 211-234.

[13] DAO M Q.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J]. 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journal, 2010, XIII(1): 25-32.

[14] ZHONG Hai.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income inequal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1, 22(1): 98-107.

[15] CHEN Binkai, YAO Yang. The cursed virtue: government infrastructural investment 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in Chinese provinces[J].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11, 73(6): 856-877.

[16] BANERJEE A V, NEWMAN A F. Occupational choice 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3, 101(2): 274-298.

[17] AGHION P, BOLTON P. A theory of trickle-down growth and development[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7, 64(2): 151-172.

[18] BORGE L E, RATTSØ J.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ax structure: empirical test of the Meltzer-Richard hypothesi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4, 48(4): 805-826.

[19] TEREK M. Regional incomes structure analysis in Slovak republic on the basis of EU-SILC data[J]. Scientific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2017, 64(2): 171-185.

[20] KASY M, RAMOS-CHAVES A. The impact of changing family structures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mong Costa Rican women 1993-2009[J]. Feminist economics, 2014, 20(2): 122-144.

[21] BAER W, GALVO JR A F. Tax burden,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in Brazil[J].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6, 48(2): 345-358.

[22] 胡秋阳. 产业分工与劳动报酬份额[J]. 经济研究, 2016, 51(2): 82-96.

HU Qiuyang. Division of labor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the aggregate share of labor reward[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6, 51(2): 82-96.

[23] 许明. 提高劳动报酬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吗?[J]. 经济评论, 2016(5): 96-109.

XU Ming. Will higher labor incom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exported?[J]. Economic review, 2016(5): 96-109.

[24] 吕光明, 李莹. 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变动的统计测算与结构解析[J]. 统计研究, 2015, 32(8): 46-53.

LV Guangming, LI Ying. The measurement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labor income share in China[J]. Statistical research, 2015, 32(8): 46-53.

[25] 陈晓飞, 赵昊东. 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与边际消费倾向——基于整体性与区域差异的比较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6(13): 177-179.

[26] 原鹏飞, 冯蕾.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富分化——基于DCGE模型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效应研究[J]. 经济研究, 2014, 49(9): 77-90.

YUAN Pengfei, FENG Lei. Research of housing price rising effects based on DCGE: economic growth,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wealth gap widening[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4, 49(9): 77-90.

[27] 陈素梅, 何凌云. 环境、健康与经济增长: 最优能源税收入分配研究[J]. 经济研究, 2017, 52(4): 120-134.

CHEN Sumei, HE Lingyun. Environment, health,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energy tax revenue[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7, 52(4): 120-134.

[28] 程大中.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基于跨国投入—产出分析[J]. 经济研究, 2015, 50(9): 4-16, 99.

CHENG Dazhong.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value chains: a transnat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5, 50(9): 4-16, 99.

[29] 刘刊, 范德成. 投资倾向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5): 78-84.

LIU Kan, FAN Decheng. The effect of propensity to investment on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J].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2014(5): 78-84.

[30] 刘佳, 朱桂龙.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我国产业关联与产业结构演化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2(2): 136-139.

[31] 陈建东, 夏柱兵. 二次分配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效果分析——基于2007—2010年安徽省城镇住户调查数据[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9): 87-93.

CHEN Jiandong, XIA Zhubing. Studies of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n urban income disparity-based on the urban household survey of Anhui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0[J]. 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2011(9): 87-93.

[32] 厉以宁.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初次分配改革为重点[J]. 经济研究, 2013, 48(3): 4-6.

[33] 臧旭恒, 贺洋. 初次分配格局调整与消费潜力释放[J]. 经济学动态, 2015(1): 19-28.

[34] 姬旭辉, 邱海平. 中国经济剩余价值率的估算: 1995~2009——兼论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J]. 当代经济研究, 2015(6): 13-20.

[35] BASU S, WEIL D N. Appropriate technology and growt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113(4): 1025-1054.

[36] ACEMOGLU D, ZILIBOTTI F.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1, 116(2): 563-606.

[37] 刘慧, 王海南.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5(2): 35-39.

[38] LIN J Y, CHEN Binkai.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equality in china: a new perspective from the government′s development strategy[J].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2011, 6(1): 1-21.

The effect of propensity to consume on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FAN Decheng1 , WANG Hongyu1 , LIU Kan2

(1 .School of Manage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01 ,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influencing degree between them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to determine the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the influenc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subproject and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djustment mechanism in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national initial income. Using input-output theory, we calc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pensity to consume,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vestment propensity, investment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production, and element price in the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ccording to our findings, the increase of propensity to consume promotes labor and capital transfer from industries with a low rate of return to those with a high rate of return. Then, by adjusting factor price, labor remuneration in every industry is promoted; and operating surplus coefficient, depreciation coefficient of fixed assets, and net production tax coefficient are adjusted continuously, thereby forming new domestic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hav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current economic restructuring of China.

Keywords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propensity to consume; labor compensation; input-output model

DOI :10 .11990 /jheu.201709090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3 .1390 .u.20181009 .1611 .008 .html

中图分类号 :F062 .9 ; E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 -7043 (2019 )02 -0412 -07

收稿日期 :2017-09-20 .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0-15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4 CJY035 );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内博士后项目(2017 BSH020 ).

作者简介 :范德成, 男, 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宏宇, 男, 博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 :王宏宇,E-mail:why03921 @163 .com.

本文引用格式 :

范德成, 王宏宇, 刘刊. 消费倾向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机制[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9, 40(2): 412-418.

本次班会大胆地尝试了将歌曲《窗外》贯穿班会始终的新颖形式,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其参与兴趣,最后决定由我亲自将这首歌唱给学生们听。现在想来,之所以学生们在班会上积极发言,乐于参与其中或许有这个缘故吧!

FAN Decheng, WANG Hongyu, LIU Kan. The effect of propensity to consume on primary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J]. 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19, 40(2): 412-418.

标签:;  ;  ;  ;  ;  ;  

消费倾向变动对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机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