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张晶, 李芳

山东济宁邹城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 273500

【摘要】目的:探究在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并分别对其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检查(TCD)、经食管超声检查(TEE),通过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50例患者中,TCD和TE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00%、56.00%,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均对PFO诊断有临床价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CD对较小的PFO诊断更有优势。结论:在筛查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和经食管超声检查均对PFO诊断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超声;经食管超声检查;发泡试验;卵圆孔未闭;隐源性脑卒中

脑卒中是一类由于机体脑部缺血、缺氧而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疾病,其常见的诱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1];其发病率占全部心脑血管性疾病的2/3,而隐源性脑卒中约占40%左右,目前随着各种辅助检查设备的完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筛查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的运用在不断提高。据相关研究表明,约有44%的隐源性脑卒中合并有卵圆孔未闭,因此筛查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且每组各25例患者,其中,男患者32例,女患者18例,年龄主要集中于41~56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8.5±7.5)岁,病程约为1~3年;且所有患者均需符合入排标准,纳入标准:经头部CT、MRI等相关检查均已诊断为隐源性脑卒中,且自愿受试;排除标准:卵圆孔未闭以外的心源性脑梗死,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存在认知障碍、意识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经食管超声检查,研究组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检查,并由我院经过规范理论及操作培训的临床医生操作,其具体的操作流程为[2]:首先让患者仰面平卧,在其肘静脉处留置静脉通道,连接好三通管,安装双通道监测设备,以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并调节相关参数,调低增益参数;制作微栓子并激活,将制作好的激活盐水进行静脉推注,观察10s内有无微栓子信号;同时记录微栓子信号出现的时间及栓子数量,直到监测结束;若未发现微栓子信号者,可再次将激活的微栓子注射5s后行Valsalva动作,待监测仪中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峰值下降大于25%时,为有效动作,屏气后观察屏幕20-25秒,观察有无微栓子信号,并可重复上述试验操作2~3次。

1.3诊断标准

目前在临床上,可根据发泡信号的数目分为四个等级:Ⅰ级为阴性结果;Ⅱ级信号数目为1~ 10MB;Ⅲ级信号数目>10MB且非雨帘状;Ⅳ级为雨帘状,且不能分辨单个微泡信号。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分析统计软件SPSS19.0对本次实验所获得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下表可知,本次实验的50例患者中,TCD和TEE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4.00%、56.00%,提示两种检查方法均对PFO诊断有临床价值,但经统计学分析,提示两种检查方式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诊断为 PFO 的16例患者中,其发泡信号为Ⅱ级的有4例,Ⅲ级有3例,Ⅳ级有9例;分析经食管超声检查结果中可知,PFO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例(72.54%)、5例(81.35%)、7例(89.51%),而且随着其程度的加重而有所增高,三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物理原理同B超一样,是以发生声波的装置为能源的一种检查方法,因超声波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能在同一种较为均匀的媒介中传播,而不产生方向性变化;而人体的血流中,主要为大量的红细胞,红细胞可被看成散射体,其反射回来的散射波是多普勒频移信号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泡试验是在常规TCD 微栓子检测基础上新开展的一类检查技术,在操作过程中,经肘静脉注射一定量的“激活盐水”,同时让患者行Valsalva 动作以提高阳性检出率[3];在试验进行中,患者无任何疼痛感,也无须镇静,全程可轻松配合完成系列标准动作,同时医护人员也可通过观察微泡查看患者大脑中动脉的情况,目前是一种诊断 PFO较为理想的方式,特别是发现重度PFO时,其敏感性增加,要优于经食道超声检查[4];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可给予发泡试验检查,以确定有无PFO的可能[5]。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防止患者出现栓塞、心律失常等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在筛查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与经食管超声检查的阳性检出率其差异较小,但对于小分量的卵圆孔未闭的筛查,TCD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是筛查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姜鸿,赵海霞.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25.

[2]李世军,岳庆雄,王苏平,等.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治疗及近期随访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6): 448-452.

[3]杜微,宋晓南,邢英琦,等.先天性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的最近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7):669-672.

[4]周志彬,于生元,王广义,等.经颅多普勒和经食道超声诊断卵圆孔未闭的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2010,5(5):388-390.

[5]戚玉娟.发泡试验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护理应用体会[J].航空军医,2015,43(8):299-300.

论文作者:张晶, 李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2

标签:;  ;  ;  ;  ;  ;  ;  ;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卵圆孔未闭导致隐源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论文_张晶, 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