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运用系统自然观正确看待思想教育现状论文_刘俊华

立德树人视角下运用系统自然观正确看待思想教育现状论文_刘俊华

(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265500)

摘要:随着“立德树人“思想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落到个人、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现实的个人,在探索人的生存规律、化解人的人生难题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中实现着其“立德树人”的价值,学会运用系统自然观的哲学观点探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各要素的普遍联系和个别事物之间的联系对正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系统自然观;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1.前言:

自然辩证法是技术时代,人们从哲学的角度对待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以及自然界的一种哲学思考,它揭示了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科学技术体系,研究任务是以自然观为基础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进行辩证的哲学思考,并对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作用进行价值判断。但如果我们深入探究自然辨证法的三大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将其运用到现实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产生重大的作用

2.系统自然观的三大观点

系统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一个系统,一切事物都处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中。系统内部子系统和系统之前,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强调运用系统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它主要包括整体性、层次性、演化论的观点’。

2.1整体论

整体论强调每一个具体事物都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统一的有机整体,整体不等于其要素的简单相加,因此,不能将系统的整体属性归结为其要素的属性或行为。系统内部各种相互作用的总和就是系统的结构,而系统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时体现的属性就是系统功能,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反作用于结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独立性,这是整体论的核心思想。系统内部具有错综复杂的纵向因果联系和横向的相关效应,因此,任何一个局部的扰动都会对系统的整体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系统内部各要素对系统本身的影响,也表现在系统的改变对其环境的影响方面。

2.2层次论

层次论强调系统的要素对系统整体的属性或功能具有决定作用,系统的整体属性尽管不能归结为其子系统或组成要素的属性或行为,但却可以在子系统或要素上找到有关根据,这就是所谓系统的上向因果联系性。而系统一旦形成,系统整体就会对其子系统或要素原有的属性或行为产生选择,约束或放大的效应,从而使系统的整体属性得以突现。复杂系统的形成是通过逐层递进的方式完成的,每一个新层次的出现都代表新的属性或功能的出现由于结合能与层次成反比,因此越是深层次的物体越稳定,越难以改变,越是高层次的物体越复杂、越多样而且富于变化性。

2.3演化论

演化论将系统看成是一个动态演化的存在物,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其属性或功能,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随着时间的进程而不断改变其存在状态。系统的演化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当外界的变化到达某一个临界点时,环境的作用会使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强烈而复杂,呈现出非线性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非线性相关使整个系统演变的前途面临多重选择的机遇,这时随机涨落扮演了选择的主体,它通过正反馈使系统的演变脱离其原有的轨道,表现出突变或飞跃,与此同时,非线性机制又由于其收敛性將系统的演化进程约束在一一个新的轨道中发展。

当我们运用上面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时,就是系统自然观。

3.现状探究

现实社会中人类以自身特有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人性的“潘多拉之盒”也被打开,物质欲望的无限膨胀、传统道德的断裂和新价值观的缺位、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对抗、社会矛盾的加剧等,使人的生存境遇面临危机。“现实的个人”的发展陷入了两难境地:全面发展与单向度发展、人的现代化与物的现代化之间的张力难以弥合。人如何才能诗意地栖居于朗朗乾坤?如何才能在物质的丛林中找到自己真实的身影?一切发问都聚焦到了人的生存和命运的原点。

然而,在物化依然是当代社会的强势话语面前,社会越发展就越需要克服人的个性的撕裂与异化,越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任务。要实施“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使人的才能、天赋、意向、兴趣等得到充分发挥,让“走向生活的每一个青年男女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如何实现主体自由和个性解放,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解决精神世界的矛盾和价值观的冲突,完善道德品质,构建精神家园,成为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面临的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4.运用系统自然观正视问题

面对思想的困惑、价值的错位、心灵的痛楚、精神的焦虑和前途的迷茫,出于对自身意义的反思、对主体力量的肯定和对个人利益的关切,人们将视线转到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注意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期待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个体更多的关怀,深入人的内心、触及人的灵魂、关注人的成长、构建人的精神世界。

由此通过系统自然观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的协同与互补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最终的归宿一-阐明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类文化中应有地位,从而唤起我们心中的道德感,激发我们的人文主义情怀,展示“真”、“善”、“美”的统一,进而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追求科学的人文价值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逻辑起点、终极目标和实现途径上的内在逻辑契合性,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现实的个人”的逻辑起点,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以“每个人的解放”为目的和手段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德树人”价值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实基础之上,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何煦.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解读及制度建设永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41-42.

[2]朱坚强,韩狄明.可持续发展概论[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3]张耀灿.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若干问题[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俊华(1990.01-),女,山东省潍坊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论文作者:刘俊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立德树人视角下运用系统自然观正确看待思想教育现状论文_刘俊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