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装配式建筑的兴起对传统的建筑行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对于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成为了许多建筑企业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五个方面将传统建筑行业与装配式建筑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可为建筑企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原因措施
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概述
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装配式建筑这一理念,1955年在北京东郊百子湾兴建北京第一建筑构件厂。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多种装配式建筑体系得到快速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于唐山大地震中装配式房屋破坏严重,结构整体及抗震性出现了许多问题,加之农民工大量涌入城镇,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出现了停滞,现浇结构得到了广泛应用。2008年左右开始,劳动力成本上升,工人要求的作业条件和劳动强度有所变化,节能环保有要求,技术逐步成熟,装配式建筑又开始在我国大幅推行。
2010年以来,住建部共发布19项政策文件,12部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来引导建筑工业化发展。各省市更是结合了自身情况,制定了许多地方性文件。天津市《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2015-2017年)实施意见》、《天津市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2017年占新开项目面积的不低于20%。
二、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对土建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
施工现场的土建工程施工成本主要由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措施费构成。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现浇建筑对施工成本有较大影响,装配式建筑对现场的各类生产要素及施工技术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人工费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传统的建筑业由于现场施工条件较为艰苦,生活条件较差,农民工劳动力对于待遇方面的需求逐年递增。另外,现场施工工人老龄化现象显著,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干净舒适的环境进行作业,导致现场施工效率较低。
装配式建筑和传统的建筑有所不同,它将原来在现场现浇的一部分构件改为工厂加工,使得现场一部分施工人员转变为产业工人、操作工人,还使得施工人员的一部分现浇作业转变为了现场安装。作业工厂施工环境相对较好,工作地点稳定,可减少人员工资与待遇,从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看,人工成本得到了有效的转移和控制。
(二)材料费
传统的现浇结构与装配式结构相比,一部分现浇混凝土构件,如板、墙、楼梯等,转变为了工厂生产,现场安装构件。减少了现场混凝土、钢筋、模板、保温等材料的工程量,增加了预制构件的工程量。
材料费由材料出厂价和运杂费共同组成。对于混凝土、钢筋来说,原材料的价格都是一致的,无论是给工厂使用还是提供到施工现场,但是预制构件的运输、堆放和保存成本明显高于现浇构件。现浇构件通过绑扎钢筋、支撑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并不占用现场特别大的堆放加工场地,运输中也一般不会出现误差外的损耗。但是预制构件,对于运输、堆放和保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材料运输首先,应选择合适的运输车辆。这取决于运输构件的大小和数量;其次,应选择合适的道路,限高道路合理避让;再次,运输过程中应考虑构件的摆放,避免不必要的磕碰,增加损耗;再最后,施工现场运输道路应适当加宽,需预留专用运输道路且宽度不小于6米,转弯半径不小于9米,行车道路需进行重载下的地库顶板承载力及裂缝验算。这些因素无疑增加了材料的运输成本。
材料堆放和保存,现场应留有一层构件堆放所需要的场地,不应存放过多,堆放场地做硬化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不同的构件,应采用合适的堆放方式、工具,与合适的堆放次序,避免构件磕碰。PC构件由运输车辆卸载后堆放于每栋楼的pc专用堆场,并按指定顺序进行归类堆放,PC专用堆场面积不得小于250m2,这些因素也增加了材料的堆放和保存成本。
除上述因素外,现场的一些零星材料费用也随之而来。套筒灌浆技术是装配式建筑中不可缺少的,由此增加了灌浆料和套管的使用。灌浆料的消耗量与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现场预留钢筋的调整、定位,保证现场的预留钢筋能够与装配式墙体预留孔洞位置吻合,成品保护费用也相对提高。
(三)机械费
对于现浇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来说,现场机械费占工程的总成本比例都很小,这部分成本可以看成是没影响。
(四)管理费
构件进场时,项目栋号工长组织材料、质量、实测、技术共同对构件外观、质量、尺寸等项目进行联合验收;现场构件定位,钢筋等的调直,各构件连接孔的灌浆及封堵成为了管理重点。由于工人施工技术的差异,质量意识的淡薄,构件吊装风险增大,可能会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管理成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另外,现场还应派遣有经验的管理者进驻生产厂家,实时监督构件的生产过程和质量。
(五)措施费
首先,施工现场塔吊的费用增加。塔吊的选用,应考虑预制构件的高度,装配式结构比现浇结构安装高度高出2~3节标准节,一般高出10m左右;装配式建筑布置塔吊数量多,还应考虑群体建筑中相邻塔吊的安全垂直距离;构件吊装前,钢筋位置、长度,间距、基层清理等严格验收,确保构件安装准确。
其次,支撑体系费用增加。该部分费用是采用工业化施工后,用于支撑预制墙板、预制叠合板等预制构件的支撑支架租赁费;
再次,施工降效费用增加。钢筋定位绑扎连接费,用来补偿预制构件连接节点部位钢筋绑扎困难造成的人工降效而导致的施工成本上升及预制墙板连接钢筋的定位措施费;预制构件及施工成品保护费,用来补偿保护预制构件外观质量直接相关的保护材料费;机电管线敷设费,用来补偿应用叠合楼板的项目中,机电管线穿越钢筋桁架而导致的施工降效而造成的施工成本上升。
最后,现场道路的加厚加宽,预制构件的现场堆放以及仓库的保管成本均上升。
总体而言,装配式建筑措施费用上升比重较大。
三、装配式建筑成本上升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一)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质量意识淡薄
专业吊装施工队伍严重匮乏、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吊装施工成本高。成品保护意识薄弱,返工修补,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二)生产厂家有限,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构件生产厂家有限,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导致预制构件加工成本高。密封胶、座浆料、灌浆料、独立支撑、斜支撑等材料市场供应单位有限,导致辅材及措施成本高。
(三)总包企业缺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目前市场上能够将设计、生产、施工一系列工作全部承揽下来的企业匮乏,导致施工管理成本增加。现浇施工队伍及吊装施工队伍的划分,导致施工管理成本增加。
针对现行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施工人员应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努力参加各种培训;企业应从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努力提升专业水平,为工人提供更加便利的进步途径;各科研机关以及高校应建立自己的科研实训室,努力帮助企业摆脱技术瓶颈和难题;国家应免费为工人提供培训机会,为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论文作者:李志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成本论文; 现场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钢筋论文; 现浇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