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农村论文,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统计,当前我国农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同时有40%以上的农民群众未能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之中,真正受过规范化职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左右。这一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此,构建起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中国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十分薄弱,主要存在着以下严重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对于农民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为形式主义,培训责任十分不明确;二是农民群体的职业技术培训经费十分短缺;三是农民群体的职业培训比较盲目,缺乏长远的规划;四是缺乏农民教育培训基地,资源浪费十分严重;五是培训的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和轻视实践,导致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为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推进农民群体职业教育培训的实施。具体来说,应当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形成市、县、乡三级农民培训教育组织体系,保障农村教育的顺利实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升农村群众素质上,政府的作用十分关键。为了实施好农村群众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明确市、县、乡等三级政府管理组织体系,从而保障农民职业教育能够顺利地加以实施。在农民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政府的组织与领导作用,通过正确的引导与长远的规划,认真积极实施,务求取得成果。
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从而为农民群体的职业教育培训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农民教育与培训主要是依靠政府进行投入,但是也应当不断地拓展培训资金的筹措途径,让农民培训教育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进行发展。要切实调动起社会各方力量,着力加大对农民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应当依据农民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安排好相应的专项经费。
三是科学地规划好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中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与技能,并非是一代或者两代人能够完成的事情,因此,一定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下去。目前,应当针对农村群众和农业发展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规划。同时,应当进一步地健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以市场为主要导向,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主要目标,依据公开、公平和公正之原则,通过招标以确定农民教育培训基地,运用好社会资源落实培训工作。要通过发放培训券或者降低收费标准等方式,将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广大农民,由农民群众自行选择适合的培训单位与培训专业,从而保障受训农民能够学到一技之长,实现转移就业。
四是要强化骨干示范性职校建设,从而为农民群体的职业培训提供更为固定的场所。政府部门应当保障财政性的经费投入能够逐年增加。通过政府所进行的投入,能够让每一个县(市、区)均能建设起至少一所骨干示范性职校或者职教中心,并在其中配置较为先进的实验培训设备,设置符合农民培训教育需要的实验培训基地,从而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技工学校建设成为融教育、培训、技术引进、试验及生产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综合性农民培训教育基地,切实增强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为农村群体掌握实用性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创造出良好的条件。
五是要不断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实施农民教育,应当从农村与农民的实际来出发,不断地适应于农村经济往专业化、商品化以及现代化转变之需求,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发家致富之渴望。对于不同的地区、行业与对象,应当分别提出各种不同的培训要求。高等院校、农业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培训中心等均可开始面向农民群体的短期技能培训班,传授相关知识与技术。在形式上,要力求多样化,要求做到短、平、快,注重实用。与此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的专业设置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实际状况,因此,在专业的设置上,不仅需要设置农业类的专业,而且还应当增设适应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
二、提高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
在构建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应当着重提升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应当提高他们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要致力于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素质。目前,我国农业的结构十分单一,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以及技能素质相对来说都十分滞后,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农产品的质量与价格等均面临着剧烈的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以市场为主要导向,有目标、有方向地调整好农业结构,将农产品的质量调优,将农产品的品牌调精,将农产品的效益调高,而且还应当不断提升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以及对于科技的吸收能力等等。唯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地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二是要致力于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现代化管理素质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能力。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当前农业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种与养了。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一大批创业型人才以及专业产业工人。传统意义上农民作为自产自销的小生产者,十分缺乏现代化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农民在应用了农业科学技术以后,在农业生产上尽管已经得到了丰收,然而其收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可能还会减少,从而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有鉴于此,农民群众们对于学习现代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十分感兴趣,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农民群体进行现代企业管理与市场营销方面知识的培训与教育,让其掌握经济规律,能够更好地应用经济知识来分析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从而让其成为自主创业型的新型农民,更好地投入到市场经济竞争大潮之中。三是要致力于不断提高农民群体的信息素质。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信息化程度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距离信息化社会还有一定的距离,信息不够畅通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取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采用各种措施,比如,开展互联网知识培训、网店经营知识培训等,切实提高农民群体的信息素质,让一部分农民能够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经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农民群体的专业技术培训实施途径上,笔者觉得应当实施三大工程,以求切实提高农民群体的综合素质。一是要积极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落实好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制度。要运用立法与行政等多种手段,将农民从业所需的技术资格条件、培训、考核以及发证等进行明确规定,并且制定出详尽的配套政策,从而实现农民从业的持证上岗。这不仅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的一种客观要求,而且还是实现我国科技兴农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二是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工程。要选拔出能够实施规模化农业生产,并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的优秀农民学员,将其打造成为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农民草根企业家。通过对其实施引导性培训与示范性培训,不断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三是实施农业远程培训工程。主要是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便捷、高效地向农民群体传授相应技术,提供信息以及咨询服务,开展科技扶贫攻关,让农民群体能够从职业教育当中受益。要通过开展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对农村中的优秀青年群体开展以科技知识为主的综合技能培训,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让其逐步成长为本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骨干力量。
三、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方式
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目的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是要致力于提升农民群体的生产技术水平,让其能够切实掌握农业方面的新知识、新品种以及新技术;其二是要致力于提高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与食品安全意识,进而实现农业环境保护的科学法,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食品安全,推广标准化生产知识等;其三是要致力于提升农民群体的经营管理水平,具备适应于当前市场经济能力的经营管理知识、市场经知识以及技能;其四是要提升农民群体的职业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与一定的政策水平,这就需要掌握相关的职业道德知识、法律知识以及农业、农村方面的政策等;其五是要致力于提升农民群体转岗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鉴于此,应当依托于各种类型的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各类培训机构及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等,分别针对不同农民群体的各自需求,以实用性知识与实用型技艺为主体,运用现场指导、典型示范、项目推进、能人培养、媒体传播等多元化的培训形式,实施多层次和分类化的培训,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努力让农民群众掌握更加多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呼唤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学习需求,培养出符合当前新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村职业教育人才。笔者坚信,随着大学生就业的持续与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今后将会有愈来愈多的高校毕业生回到农村创业和就业。这就要求我们树立起大职教观,切实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
(联系电话:023-6871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