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小学 528303
摘 要: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真正形成内化,教学中经常利用思维导图,动画演示,展示推理过程,设计发散性思维题等方式将思维可视化,使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可视化 思维导图 动画演示 推理 发散性思维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有些数学题学生反反复复做了几遍,还是照样出错。问题出在哪里?原来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达到知识的真正内化。正所谓“你做过≠你会做;你会做≠你会讲;你会讲≠学生会了;学生做对了≠学生真会了。”要化解这些不等式,需要教师对教学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而思维的可视化正是一剂良方。
一、利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
“思维可视化”就是将不可见的思维转化为能看得见的内容,主要运用一些图表技术把思维呈现出来,使之清晰可见,而思维导图则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化。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为了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必须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画思维导图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将本单元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系统地加以归纳和整理,比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整理的效果要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翻书,查找公式,以及平时的做题经验整理出来的思维导图,印象比较深刻。
二、利用动画演示将解题策略可视化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复习一课中,通过探讨“挖-拼-切-叠”四种题型,深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为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充分利用动画演示将解题策略可视化,立体图形平面化,抽象内容具体化,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切”:一个正方体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把它平均分成两个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是一道空间想象难度较大的题目。为了让学生明白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的过程,我设计了一个动画演示:将一个正方体分成两个长方体的动画,最后让学生将思维聚焦到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根据学生的解答反馈如下:
想法1:找出小长方体的长宽高5,5,2.5,从而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想法2:先求一个面的面积:150÷6=25cm2。
再求4个面的面积:25×4=100cm2。
问题是许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乘4?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将思维可视化:
本题实际是求4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哪一个最小,根据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
想法①:分别求出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4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比大小,本方法太麻烦。
想法②:找出4个长方体谁重叠的面积最大,则表面积最小。A和C舍去,剩下B和D。教学时,我采用了思维可视化呈现:B:重叠了6个大面;D:重叠了4个大面和4个中面。
6个大面○ 4个大面+4个中面 (比大小)
2个大面○ 4个中面(比大小)
1个大面○ 2个中面(比大小)
12×8 12×5×2
那么,D隐藏的面积最多,所以最省包装纸的方案是D。
四、设计发散性思维的开放题将思维可视化
发散性思维在数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本课中我设计了一道具有发散性思维的开放题,进一步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本题是这样的:“用18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要全部用完),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请完成下表。表面积最小的是哪种拼法,其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练习,展示学生的原始作业:
思考:18,1,1和1,18,1以及1,1,18是三种拼法还是同一种拼法?由于学生比较模糊,我先拿出一个长方体,摆出三种形态,并分别说出它们的长、宽、高。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在投影上演示三种立体图形,比较它们的长宽高。通过对比发现:这三种长方体,虽然它们的长宽高不同,其实是同一个立体图形,长宽高数据不同是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质的填表题,让学生放开思维,大胆猜想,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最真实的思维可视化,将具有争论性的问题图示化,让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揭示数学问题的真缔。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思维可视化,就是对数学思考的“表达”。将头脑里想的用文字、图片、式子表达出来,让思维更清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多花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11),188。
[2]王泽华 利用研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为例[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9,(6),38。
论文作者:陈期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长方体论文; 思维论文; 表面积论文; 正方体论文; 学生论文; 大面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总第3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