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讨在教学中培养新入学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方法。通过教学中各种各样的手段让新入学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大大提高。
关键词:新入学儿童 课堂教学 兴趣 多样 活泼 自主
新入学儿童充满了对事物的新鲜感和陌生感,他们用自己天真、好奇的眼光去看,去认识这个新环境,在认识和体验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寻找和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美术教学活动能以形象,直观、活泼、自由、美好等独特的形式,满足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当前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开发智力的关键时期是幼儿时期,发展思维的最好阶段是少年时代。小学美术教育正是开发智力,训练形象思维的极好形式之一。
小学美术教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是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常言道:“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而且会使之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教学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主要职责之一,是要让学生对获得有用的知识本身发生兴趣。”
美术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保护儿童在学习绘画活动中获得的兴趣,闪光点,并巧妙地将其导入课堂教学中来,创造一个活泼、自由、生动的绘画气氛。此时是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明确每课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要充实多样,新鲜活泼,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现以儿童新入学阶段的教学为例,浅谈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一、以“游戏”教学——诱发兴趣
新入学儿童的绘画技能,基本上处于涂鸦期到象征期的过渡集段,画画对他们来说还是愉快的涂抹游戏,尤其是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这时教师不要过分苛求、要用温和的态度,有趣的语言,启发他们高兴的画,以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绘画的辅导材料。例如在教《让大家认识我》一课中,我先来讲一个关于小树长成大树的故事,并使用生长的快速视频,教师观察学生进入情景,看到黑板的大树后发出惊叹时,提出适当问题,大树上会有什么?大树是谁的家?你想不想也去大树上做客?怎样在大树上安家呢……及时提出要求,在大树上安家的要求是要介绍自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们的身心都沉浸在画面的角色中,挥洒这天真的纯洁的童心,享受着极大的乐趣与幸福。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绘画的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在愉悦的心情中练习一些基本枯燥的形,促进他们对线、形等基本画法认识,训练了他们绘画的基本技能。
二、“情景添画”式——激发兴趣
教材内容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低年级阶段儿童的绘画处于“意愿画”阶段,这种意愿画有很大创造性,充分展示了儿童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补充、拓宽教材内容,儿童会感到有意思,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作画的愿望,使儿童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教《谁画的鱼最大》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出自然界中的鱼什么样,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哪条鱼好看,为什么好看?再让学生在鱼的身上添画,发挥想象把画面画完整。经过儿童自我想象的造型艺术加工,组合成一幅充满儿童气息并颇有“新意”的儿童创作画。生动有趣的添画,对儿童的创新精神与对美术的兴趣的培养起了促进作用。
三、绘画形式多样性——增进兴趣
低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只知道作画工具是纸和笔,作画就是用彩笔在白纸上涂画,如果一味地让他们涂画下去,也就腻味了,没有新鲜感了,激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绘画,并穿插进行,有意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觉得有意思而极想亲自上阵。如:蜡笔画、折纸印画、剪纸、拼图、泥塑等形式,教学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又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孩子们的兴趣自然也就很浓厚,水到渠成。
四、“鼓励”式——培养兴趣
人人都喜欢听赞歌,孩子们优胜,因此教学时不要吝惜鼓励、表扬的语言。儿童喜欢听老师鼓励、表扬、夸奖,肯定自己的劳动成果。即使画得不太好,只要他想画,有兴趣,教师就要找出画中的亮点,多夸奖几句,然后在娓娓指出某些不足之处。这样循序渐近地进行辅导,孩子们既有成功的满足,教师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五、“欣赏体验”式——激悦兴趣
“欣赏——体验”的审美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到美,达到开阔眼界,增长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认识事物以及用各种形象去表现心目中的世界。低年级学生喜欢欣赏的美术作品,不是艺术佳作,也不是名画珍品,而是同龄小朋友的绘画和手工作品。我常常把孩子们的优秀作业选出在本班、同年级乃至全校展览,充分发挥学生作品的观摩作用,通过这些作业的欣赏,孩子们感到亲切、真实,克服了学习上为难情绪,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也提高了他们鉴赏美得能力,从而促进了对美术的兴趣培养。
论文作者:李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兴趣论文; 儿童论文; 学生论文; 孩子们论文; 美术论文; 教师论文; 阶段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1月总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