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我校是一所典型农村初中校,教师的年龄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学生数目不多,大部分都是外来工子弟,父母成年累月都在工厂上班,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家境都在温饱线挣扎,孩子的教育也是无心无力关照,属于散养群体,教育无法重视,但是学生都很自立,聪明活泼,大胆有主见。
这学期由于一位女教师请产假,学校安排我接手初三年级的体育教学工作。为迎接一批新鲜的面孔,开学第一节课我激情满满地就在田径场等学生来上课,可是钟声都响了两遍了才有学生三三两两地、慢慢吞吞地、勾肩搭背地、打打闹闹地走下来。又等了有两三分钟,才看到学生有一点队形,但是队形很乱、歪歪扭扭,很多同学还在放肆地喧哗,根本没有注意到新来的我,更没在意体育委员的口令。我强忍着怒火。突然听到一声“报告”,此时上课已经有5分钟了,看在他风风火火赶来为我捧场的份上,我很有礼貌地说了声“请入列”。脸上的喜悦还没散尽,又连续听到两声报告,我顿时不悦,强忍住心中的怒火,两眼恶狠狠地盯着这两个同学,许久,学生们可能感觉到了什么,静了,过了片刻学生见我没什么反应,突然哄堂大笑,笑完了,一个大胆的女生厚着脸皮笑着对我说:“老师别生气,我们以前都是这样的,你多见几次就习惯了,习惯了就好了,你上课吧!要跑几圈?”
二、主题
通过第一节课这几分钟学生给我的“下马威”,我感觉任重道远,这个课不好上,这些学生不好对付,为了我将来的教学日子好过,我决定要改变这种散漫、厌学、不想跑步的不良现状。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上体育课的重要性。
其次,要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然后走到学生的心里去,拉近师生距离,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体育的乐趣。
最后,让学生愉快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重点是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喜欢跑步,还要让他们快乐地参与跑步。
三、案例问题事件
我知道学生还是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因为他们早已摸清了体育老师懒惰的套路,上课就是跑步,跑步都是定个时间,定个圈数一直跑。偶尔有个球类活动,也都是随便扔几个足球或篮球自己随便玩,老师轻松学生简单。上课长期如此,既不丰富,也不精彩,更谈不上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就随意地应付体育课,就看不起老师,这样一来老师再要求学生,学生都置若罔闻,无动于衷,随便应对,故意迟到、吵闹、恶作剧,让你不能舒心地上课。
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为了教师的尊严,为了十几年的工作荣誉,为了将来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我必须要上好体育课,上出新意。你越是不喜欢上跑步课,我偏要上跑步课,而且我还要上到让你喜欢,让你佩服。我当场向学生宣布这节课我们继续跑步,而且我们以后还要经常上跑步课,因为体育中考中长跑必须及格,所以我们必须要常练习。学生懒洋洋地回答道:“是。”
情境一:跑图形
学生带着迁就的心情迎接我的挑衅,我先违心地夸奖一番学生如何聪明,如何能干,如何有团队合作精神,如何有组织纪律性,然后就开始讲现在要跑的规则。同学们分成4组,每组右边第一名同学为组长,带领大家在田径场跑出各种形状,在我没鸣哨停止时不得停下和步行,跑动中队员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向组长出主意,跑出花样,跑出新意,队伍必须整齐有序、有形。最后我再根据同学们跑的情况评出表现最好的小组,同学们一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跑,马上就兴奋起来,催着我快发令。一声哨响,4队同学拔腿就跑,一开始队伍很乱,同学们叽叽喳喳地都在出主意,有的说向东,有的说向西,有的说跑圆形,有的说跑三角形,有的说跑8字形……方法多多,队伍杂乱,还好没有停止脚步。看着激情高涨的溃兵心中窃喜。再声哨响,同学们停下了奔跑的脚步,一个个怒气冲冲地相互指责着向我走来,队伍还没站好就争先恐后地向我告状,我举手示意让大家安静听我说。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很想得到我的肯定和支持,霎时都静下来了,我心里特别有成就感、特自豪,学生还是需要老师的。我没有评判谁好谁坏,也没有教他们要怎么做,只是用征询的口气对同学们说还要不要再比一次,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道:“要!”我说可以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但我不想再看到刚才的结果,同时还可以让同学开1分钟的小会,然后再开始。各小组马上围在一起自发地讨论起刚才的成败,很快就制定出了方案。时间到了我集合好队伍,一声令下,迫不及待的同学们再次出发了。此时的队伍和刚才判若两班,整齐有序,花样新奇。刚才是乱得的无法判断,现在是好得不分仲伯。同学们吵着还要再比,我说可以,但要换一种练习。
情境二:争当红旗手
经过刚才的较量大家都不服气,我终于吊起了学生的胃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开始讲解第二个活动的方法和要求,还是分成4组,每组成一路纵队在跑道上不停慢跑,排头举一面小旗,排尾快速地冲到前面接过排头的小旗成为新的红旗手,然后此时的排尾再飞快地冲到旗手前接过红旗成为旗手,其他同学依次循环争当红旗手。要求队伍永远处于慢跑状态,整齐有序,排尾必须看到排头举好小旗成为旗手后才能冲刺抢夺红旗。此时的同学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都非常认真地执行着我的要求。这个环节练习完,我马上抓住时机对全部同学进行了大大的夸奖,并承认了老师的错误,平时上课不够用心,不够尽力,希望大家以后相互监督、相互配合把体育课上好,并真诚地给学生鼓劲问有没有信心,学生大吼道:“有。”接下来趁热打铁,向学生宣布下一个活动是迎面接力,目的是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更重要的是检验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合作精神。希望同学们不要食言,不要让我失望。
情境三:迎面接力
我帮助同学们分好了组,讲好了游戏规则,一声令下,同学像离弦的箭一样向终点冲去。他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奋勇向前。后面的同学使劲拼命地高声喊着:“加油!加油!”谁都不甘落后,谁都不服输,也有的同学紧张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跺脚,生怕队友被追上,嘴里不停地喊着“快!快!快!”。比赛结束了,赢的同学跳起来欢呼,输的同学都很难过,有的同学眼泪都流出来了,撅起嘴不服气地对我说:“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要比,我们这组的同学下次要好好配合,要练好交接棒,每个同学都要拼命,谁不尽力谁不是人!”
情境四:团队跑
快下课了,我告诉同学们今天的放松活动还是跑,只是和我们平时跑的不一样,像解放军哥哥跑操一样,踏步慢跑还要喊口令跑出节奏。全班同学在我的带领下排成4路纵队,喊着铿锵的口号,踏着整齐的步伐,没有一个不认真的,没有一个掉队的,没有一个有怨言的。
一节课下来学生满头大汗,好像心里很开心,也好像突然长大了,懂事了,由课前的散漫到争先恐后,到主动配合,我感觉效果很好,很感动,心中窃喜,满满的成就感。
以后的跑步课上我又变出了很多花样,短距离接力跑、背人负重跑、三足合作跑、运球跑、传接球跑、跳绳跑、男女混合让距跑、移动击球跑、分段计时鸣哨跑、郊外越野跑、短距离定向越野比赛等等。也让学生自己编排上课内容,每天都有花样,每天都有惊喜。学生玩得很开心,没人再迟到了,也没人捣乱了,课堂纪律也好了,师生关系也融洽了。课余时学生还经常和我探讨上课内容和方法。学生说:“老师你上课方法真多!上你的课好开心!其实跑步还是挺有趣的!”
四、效果
这节课其实还是跑的课,从头到尾都在跑,只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改变了上课的方式和教学状态,把被动教育,改变成了学习信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真正做了课堂的主人。由传统封闭放羊的教学模式转到了开放、生动、灵活多样、平等合作创新的上课方式,很受学生欢迎,被吸引参与了,这节课的效果也出乎我的预料。
跑图形时,允许学生自由控制节奏,发挥聪明才智变换方向,不存在巨大的能力强弱差别,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跑只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奔跑能力才是教学的目标,一切有效的教学手段都可以大胆地试验。
争当红旗手这种跑的形式不像正规的快速跑,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全组同学的默契配合。活动中,速度并不是最重要的,只有最和谐的互相配合,才能获得成功。它使学生享受胜利喜悦的同时,又体验了相互合作和团队的重要性。较好地解决学生不喜欢反复跑、定时跑、定距跑等乏味练习方式。在欢快的学习气氛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跑的练习中。
迎面接力游戏,突破了以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传统做法,为速度较快的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优势的机会,也强化了速度较慢的学生加强锻炼的动机。在这个尝试中,学生们有了认识自己角色的机会,奔跑能力强者,担负了更多的责任,奔跑能力较弱者,更需加强锻炼。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奋勇拼搏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让学生明确努力才是成长的意义。
团队跑练习,使跑得快的学生和跑得慢的学生都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跑的形式由单纯的比速度变为既需要一定的速度,更需要协调的配合。此时,跑得慢的同学也会为跑整齐而努力,感到自己有了用武之地,在集体中体现了自身价值,都很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学中只要勤动脑,勤思考,就会想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五、评析及启示
一段时间后,慢慢地和学生熟悉了,看到他们的表现,对比第一节课,感慨万千。我们老师平时都抱怨学生没纪律、没礼貌、没团队精神、没组织能力、自私。这些缺陷不都是我们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吗?同样一块泥巴不同的人会捏出不同的作品,有的价值连城,有的贱如芥蒂。
我们老师习惯了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然而我们面对的是充满着激情、洋溢着青春活力、思维活跃、动感十足的中学生。我们有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们想一想,在巨大的文化课学习重压之下,体育课应该怎么上?老师应该怎么样去教育学生?方法很重要!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老师的性格和责任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可我们老师有没有从兴趣入手,把教育当事业来做?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努力,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
改一改,可能柳暗花明,也许会精彩无边。学生会给我们惊奇!
论文作者:杨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9
标签:学生论文; 同学们论文; 同学论文; 老师论文; 都是论文; 体育课论文; 小旗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