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困生每个学科都有,但信息技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因计算机在农村学校及家庭的非普及性,其学困生呈现出来的表征也不一样。比如说,一个其他学科都好的优等生,但长年灌输式非主动性学习,导致其动手能力很差,加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上网的惧怕,对孩子用计算机有诸多限制,所以这样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方面就呈现弱势。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学困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2-126-01
高一很多新生都是从乡下来的,有些家庭条件不好或学校条件不大好的,初中很少接触到计算机,连最基本的操作和键盘都不熟,所以他们的基础几乎是空白的。下面笔者就谈谈学困生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困生特征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在高一年级的必修课程中,每一个模块涉及到不同的研究内容,因此在不同单元课堂中会存在不同的学困生。归纳起来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不同人群的学困生。
(一)软件操作困难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课程内容之一就是对office软件的操作,要求学生能根据生活需要设计完成电脑作品。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的软件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作品创作,但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们在软件操作中存在很大的难度,。比如,在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这一节中,学生不能利用word软件对文本进行加工。在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学生不能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在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不能熟练的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
(二)编制程序困难
对于程序这一单元的内容,大部分学生感觉学习困难。在编制程序中,要求学生们能和数学知识联系,要求学生写出算法并进行编程,最后上机调试。在此过程中还要学习相应的编程的代码。学生们在学习中,大部分感觉程序设计编制复杂,代码太多,不容易记忆,设计算法难度较大。同时,感觉程序代码很接近数学和英文表示方法,但是和数学的编写方法又有区别。学生们在转变数学模式中,还要学习英文单词,整体感觉程序设计难度大。
二、高中信息技术“学困生”成因分析
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环境因素
学生们存在信息技术学习的不同差异,这些差异和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环境都有关。有的学生在小学,初中时接触电脑时间比较多,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们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而对于一部分农村的学生,他们在以前学校从来没接触过电脑,在家里也没有使用过电脑,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感觉信息技术学习难度大。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非常迅速,有的学生却很久都不知道怎么去做。
(二)心理因素
1.学习动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学习信息技术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只对游戏,网络聊天等感兴趣,求知欲不强,很难适应由初中到高中的教学转变。有的学生一开始喜欢信息技术是由于游戏,但在高中课程中真正让他们要学习有难度知识时,遇到挫折后就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平时贪玩,经不起诱惑,不能坚持学习。
2.自卑心理。有的学生进入高中,发现身边的很多学都会操作计算机,甚至可以上网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而自己鼠标都不能熟练运用,从而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自卑、恐惧理,缺乏自信,导致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存在心理障碍。
3.个体差异因素。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学生善于音乐,美术等。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导致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出现学困生。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很努力,可是对于程序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始终觉得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不管怎么学,就是感觉学习很吃力。而有的学生感觉这部分内容很简单,自己一看就懂,同时还买了很多其他的学习资料,自学编写各种程序。对于学习程序感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使用软件制作作品,他们却能完成优秀作品,而且完成速度也快。
三、高中信息技术“学困生”的转化和发展
(一)精心设计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多方面综合考虑,精心设计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可以利用主题式方法,首先确定一堂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这样的主题中积极主动操作,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视频操作资源,课本)解决操作困难。其中,教师在一堂课中采用主题式研究方法时,必须选择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这样,更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能紧紧围绕主题,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问题。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在竞争中,学困生也能主动寻求帮助,小组成员也能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二)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
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强调教师的引导性,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是组织者。面对信息技术中的学困生,教师更多的是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如:在软件操作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提前制作的视频教程,先让学生按照视频教程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反复操作,当学生已经学习完一个操作技能后,教师可以给出高于操作的贴近生活的任务,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操作技能,主动建构知识,当学生在建构知识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又引导他们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他们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更牢固。掌握困难的学生也能很好的掌握好知识。
(三)设计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一个班,一个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给学生任务时,就应该布置难度低点的任务,给出视频教程让学生多次学习。作为教师,要给于学困生多多鼓励,当看到学困生的进步,教师在语言上要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加他们的学习信心。这些感觉信息技术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师的关注下,关怀中,他们将逐渐热爱信息技术,他们也将很快跟上领先的学生。
总之,对于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学困生,教师要给与更多的帮助与关怀,让他们能更快适应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赵元斌.例说对高中信息技术学困生的帮扶转化教学策略[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6(1).
论文作者:陈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1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困生论文; 操作论文; 高中论文; 困难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