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疗效和护理分析论文_布布汗.胡斯曼

布布汗?胡斯曼

哈巴河县人民医院 836700

摘要:目的 探讨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运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采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确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300例,平均分为常规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干预组,将常规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进行临床效果对比分析,同时将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干预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结果可见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占总病例的92.00%,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9.00%。而通过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干预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治干预结果可见,阿司匹林干预组治疗效果显著,占总人数的99.00%,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7.00%。结论。经临床研究可见短暂性脑缺患者通过有效的实用阿司匹林以及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短暂性脑缺血通常为大脑短暂的血液供应不足,所出现的眩晕,耳鸣,视力障碍,身体麻木等临床表现。通常患者会突然发病,在二十四小时内恢复正常,因此也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数患者恢复正常后无后遗症。但由于脑缺血患者发病三到五年左右通常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脑脑梗塞,严重患者会危及生命,因此在临床中受到广大关注。在临床治疗过程发现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其临床治愈情况较之前与明显提高。特总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洽入院的确诊短暂性脑缺患者30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1.6±8.4岁,其中男性患者241例,女性59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8个月,平均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3.7±2.4岁。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100例,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1±4.8岁。阿司匹林干预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9±3.8岁。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一般性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脑缺血诊断诊断标准

对300例患者进行MRI平扫,均出现双侧基病节和半卵圆中心出现多发性腔隙病灶。同时进行CT扫描,结合MRI和CT结果进行临床诊断排除脑肿瘤,脑囊肿等疾病,同时进行DWI检查,可明确判断该患者是否并发脑梗死现象存在。可进行诊断是单纯短暂性脑缺血还是梗死型短暂性脑缺血。同时发病频繁的患者可进行微栓子的检测。而通过DSA可观察是否有动脉狭窄以及粥样硬化的斑块。同时进行心电图和心彩超检查,确认患者无房颤、瓣膜和左心房血栓等病变,但颈部动脉呈现程度不同的粥样硬化。合并各种检查结果,最终确定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常规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给予本组患者进行短暂性脑缺血的常规治疗,给予吸氧,静脉滴注低分子肝钙,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维生素C等。

1.3.2、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干预组

均在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50毫克,每二十四小时服用一次。

1.4、护理方法

1.4.1、常规治疗组和阿司匹林治疗组采取普通临床方法进行护理。

1.4.2、阿司匹林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

通过各种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进行有效疾病讲解。通过多方便的途径,如语言、手势、影像、图片等方法让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高血压以及脑缺血疾病病因、危害、强调有效进行控制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如发现患者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风应该耐心的进行疏导,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以及室外天气温度适宜的情况,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切记不可过于劳累。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 超重的患者要帮助减轻体重,控制饮食,禁止烟酒,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将其重要性告知患者以及家属,可将饮食单发放给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合理搭配饮食,并教会患者计算食物的热量,尤其是一些较为肥胖和血压较高的患者,均喜欢吃肉类,油炸等食物,护理人员应进行合理的劝导以及帮助其制定饮食计划。进行合理分配饮食的总量,做到低脂低盐低糖,同时还应该注意及时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铁和钙的摄入量。此外,餐后一小时后可进行轻中度运动。

患者入院后应立即给予患者心电监护以及吸氧,并实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同时对入院后出现疾病发作以及时间做详细准确记录,如患者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责任医生。在予药物医疗时,需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临床反应,如神智是否清晰,瞳孔有无放大,尤其在实用阿司匹林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注意患者有无皮肤粘膜以及口腔,鼻腔,消化道等出血现象,一经发现应及时告知医生。

1.5判断标准

依据患者通过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在治疗3天后缺血症状得到明显的控制,经临床血常规等各项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判断为显效,在治疗3天至7天内得到控制者判断为有效,7天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者为无效,发展成脑梗死并CT检查颅脑出血者为恶化。

2、结果

经临床结果可见阿司匹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占总病例的92.00%,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提高9.00%。阿司匹林治疗组无效患者4例,无恶化病例,而常规治疗组无效患者11例,恶化患者6例。经通过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干预治疗组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果可见,阿司匹林干预组治疗效果显著,占总人数的99.00%,

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治疗组7.00%。

表1 常规治疗组和阿司匹林组对暂性脑缺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注△标注数据为进行两组护理对比情况,由于两组均进行同种药物治疗,因此治疗效果不作复对比。结果中不做对比说明。

*标注数据为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由于常规治疗组与阿司匹林治疗组均采用相同护理方法,同时由于用药不同,临床效果不如阿司匹林治疗组显著,无重复对比护理结果必要。

3、结论

脑缺血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其发病率日益增长。同时脑缺血发病突然、并且短暂,发作一次常持续5-20分钟,可自行缓解,同时脑缺血为脑栓塞的前兆,很容易引起栓塞。而短暂性脑缺患者更为高发人群。同时由于血压较高,引发脑缺血的发病频率较高,严重危害患者生命。

阿司匹林在临床中常作为止痛消炎首选药物,而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凝集,该药物进入体内可产生TXA2,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以及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从而起到快速改善短暂性脑缺血的现象,同时可以预防血栓形成以及引出脑出血现象。同时通过两组临床用药效果,经表1可见,采用阿司匹林组患者无一例恶化现象,同时有效率较常规用药组明显提高9.00%。

因此经临床治疗结果对比可见,阿司匹林干预组对短暂性脑缺患者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因此在临床中,在进行合理用药同时,还应不断提升护理人员总体素质,以及临床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伊天爽.单金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护理干预体会[j];健康大视野:医学版.2013.4.345-345

[2]胡俊祥.杨东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转化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9.57-58

[3]李德兵.章燕.孙燕青;4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5.59-61

[4]吴钢 马晓玲;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短暂性脑缺血40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5.585-586

[5]王金芳、龚丹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4.341-342

[6]力保会 崔耿孙自富 马进显;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探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18.(6).2015-2016

[7]姜海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治疗浅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3).215-216

[8]林慈宽;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3.12(4).2257-2259.

[9]王金芳 龚丹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3.4(2).341-342

[10]李红梅;阿司匹林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8.(8).66-66.

论文作者:布布汗.胡斯曼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诊断疗效和护理分析论文_布布汗.胡斯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