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贸组织下的我国FDI与技术引进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贸组织论文,技术引进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FD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足够的技术基础,其核心就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问题,即我国是否能够有效地将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融入自己的产业体系之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的“市场换技术”战略和不断增长的技术引进规模,对获取外国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活跃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步伐,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提高了国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但是,加入WTO后将从市场保护和技术转让等方面改变原有的竞争环境和政策环境,我国的FDI和技术引进策略有必要进行相应调整,以改进外国技术的全方位引进并有效激励先进技术在我国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
一、“市场换技术”的弱化和竞争政策的实施
我国利用外资的“市场换技术”战略长期得到了认可和实施,但当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过去单纯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和获得技术的做法已行不通了。这一“市场换技术”战略弱化了,利用外资的内涵也有所改变,需要掌握跨国公司投资和技术转移的规律,借鉴国际经验创造环境和设计政策来促进技术转移和溢出,推动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竞争是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技术的真正条件和动力。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转移技术的层次,最终都是为了增强其竞争力,保住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利润。由此,促使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营造竞争性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
1.注重形成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
加快国内的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培育能够和外商投资企业竞争的国内企业。除关系国家安全领域外,在国有企业高度垄断的行业,应放松政府管制、引入竞争;对于大量的一般性竞争性行业如机械制造、轻工、纺织、服装、家电等应实行充分的放开市场竞争策略。利用WTO过渡期,对外开放的领域事先对有条件的内资企业开放,并适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除了鼓励外资转让技术和增加研发有关的条款外,拉平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竞争条件。要特别注意建立面向市场、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融资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私营科技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生力军,也是加大国内市场竞争力度的重要新生力量,要从政策环境、资金融通,协调服务等方面促进私营企业特别是私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2.注重形成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
一个产品领域中至少要引进多家外商投资企业,使他们之间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这是国际上竞争促进先进技术溢出的重要经验。一个产品领域由一二家外商投资企业垄断与有多家外商投资企业相互竞争,企业的定价策略、技术引进行为和技术开发安排都是很不相同的。因此要进一步向外商开放竞争性行业,取消股权比例限制、布点限制,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投资,特别是鼓励跨国公司转让高新技术。形成多家跨国公司间竞争,迫使每家跨国公司必须投入最新的技术。
3.注重形成跨国公司投资企业产品与进口商品之间的竞争
有少数产品,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处于暂时的垄断地位,既没有国内企业作为竞争对手,也缺乏其他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有力竞争。这样将使跨国公司倾向于使用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品技术。而同类进口商品可以作为竞争品发挥作用。这种竞争关系的前提是相应进口商品的关税水平较低,也不存在明显的非关税壁垒。因此,对一些有少数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居垄断地位的产品,降低同类产品的进口关税,能够有效改变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行为。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严格、透明和可预期的规范和管制,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避免反竞争活动对技术转移及其对东道国积极效应的削弱,在跨国公司之间、内资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竞争强度,促使跨国公司在高水平的竞争压力下动态地向我国转让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
二、促进复合式技术引进模式的建立
技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不仅包括生产制造技术,还包括组织管理技术和市场营销技术,因此,不能单纯就引进技术而引进技术。尤其是硬件技术所占比重过大的“重硬轻软”的倾向将加大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难以获取完整的生产技术并形成独立的生产体系。在同等技术引进规模的情况下,应通过改善技术引进方式构成来提高技术引进对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应将技术引进模式从单一技术引进为主转向复合式技术引进为主。
我国技术引进的类型结构近些年来发生了重大变化,1999年技术引进合同成交金额中,以纯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方式引进的比重首次超过了与设备结合的技术引进。从纯技术引进的结构看,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增长迅速,1999年已分别占引进总额的18.6%和14%,而通过技术许可方式的技术引进有所减少,1998年、1999年技术许可的费用虽又恢复增长,但仍比技术许可费用最高的1996年降低了8%。2001年技术引进合同金额比2000年增长5%。以技术为主的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软技术引进占据了主导地位。为63.6%,而关键设备、成套设备等硬件引进仅占36.94%。
2001年约30%的技术引进属于跨国公司内部的技术转移。在各行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所获得的技术基本是来自于投资方内部的技术,748项技术中来自内部的技术680项。从2000年与2002年我国引进FDI分方式数据和实际情况表明,跨国公司投资的独资企业技术的先进程度要优于合营企业,合营企业中跨国公司控股的企业技术水平要优于其不控股的合营企业,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要大大优于其向内资企业转让的技术。当前利用跨国公司内部转移和技术溢出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渠道。
目前我国技术引进、外国投资、技术商品贸易的多渠道多元化引进模式已基本形成。但值得注意的是外资与合资企业在技术引进中占有很大优势,目前全国技术引进总额中主体是来自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中有将近69.19%属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只占15.78%。我国技术引进主要涉及机械、电子、能源、交通、信息、化工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同样也是外商投资最集中的行业。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也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来进行的,2002年三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口550.30亿美元,占66.54%。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44.05亿美元,占29.51%。因此要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许多企业虽然认识到技术引进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国际技术市场不了解,技术引进程序不明白和经验不足等问题,我国技术贸易法律咨询、市场信息等技术引进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完善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引进和国际贸易传递、交流的中介服务体系。
三、提高FDI的技术含量及与当地经济的融合
1.FDI技术含量的决定因素
如果把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做一比较,实际情况证明跨国公司很难通过技术转让将最好的技术卖给我国,而且大都不追加动态技术。一般来讲,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项目如果具有一定规模,其投入的技术都是较为先进的,如果这一产品是面向国外市场则对技术的要求就更高,而且还不断地追加动态技术。
在产业水平上,不同产业的跨国公司以不同的所有权优势为基础从事国际生产活动。跨国公司的主要所有权优势在于拥有资本、技术、研发能力及规模经济等,不同产业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含量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反映着他们所在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着他们向东道国转移技术的速度、数量和先进程度。一般来说,高中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与低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相比,前者向国外子公司转移更多和更先进技术的概率更高一些。FDI类型及技术含量和东道国的经济状况,如专利制度、人口教育水平、劳动力流动和企业环境,都决定了从国外的技术转移和在本国经济体内的扩散。FDI的技术含量可以反映跨国公司产品的技术先进水平或者在东道国活动的技术能力。外国公司决定在东道国生产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及是否开展高技术活动(如研发)。提高FDI的技术含量是东道国的获得先进技术的重要前提条件。长期以来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一方面可以直接增加以FDI为媒介的技术转移带来的创新机会,另一方面对更多先进技术的接近和学习有助于东道国经济和技术能力的增长和提高。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其所吸引的FDI类型(水平FDI和垂直FDI)高度相关,(见图1)。欠发达国家除了自然资源以外,必要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的缺乏使得其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随着经济发展,借助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吸引垂直FDI,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工资水平提高,购买力提高和投资环境优化将吸引水平FDI的进入,为适应当地竞争需要FDI的技术含量也逐步提高。
图1 垂直和水平FDI流入和一国经济发展水平
资料来源:Zhang(1996)and Maskus(1998b)。
最初跨国公司向我国转让技术最主要的动因就是满足其进入我国市场的需要。近年来跨国公司向我国转让技术的原因有了一些变化,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资司2002年底对已在华投资的64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引进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在各个行业中,进入我国市场是跨国公司进行技术转让的最主要的目的,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仍然把进入我国市场放在了首选的考虑。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公司的全球战略同样放在了最先考虑的。这说明,跨国公司越来越看重进入我国市场,跨国公司在我国的经营活动在其全球业务活动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决定跨国公司投资走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成本,再好的市场也要以低成本的生产来支撑,调查表明降低成本是跨国公司第二考虑的因素,为57%,商务部外资司的调查也是这一结论。我国具有优秀的低廉劳动力,而且轻纺、家电、机械、电子在世界市场上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我国目前工业生产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国内配套能力的提高,原材料状况、生产工艺水平、管理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生产,无须大量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当地就能进行生产配套,这会形成巨大的生产聚集效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技术投入是和其进入我国市场同步进行的,采取了十分谨慎的策略,基本上是先设立企业(小规模的),向所投资企业适当转让生产应用技术,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产品的生产,相应加大技术投入,并不断地投入动态技术。近年来根据西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跨国公司正在将,IT、机械制造、石化、原材料等大量向我国转移。跨国公司要将我国作为生产制造基地,把在我国生产的产品扩展到全球市场,这就要求跨国公司要把在我国生产的产品不仅定位在我国市场,而且要面向全球市场,要在我国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这同样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必须对其在我国的投资有大量的先进技术投入。跨国公司技术投入的目的逐步从单一生产技术的投入转向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创新能力的技术投入。我国的整体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有些领域达已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政府对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采取了许多扶植的政策,我国通信设施的建设已达到了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的技术要求,再加上我国的人才优势,也为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提供了可能。
2.促进跨国公司和当地经济的融合
对给定的FDI技术含量水平,与当地市场和劳动力的融合程度也决定FDI扩散技术潜力。关键在于FDI是否有意使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并将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或者使用当地劳动力和生产商的中间品来满足当地市场需求。前者即垂直FDI,通常集中在与国内市场较少联系的出口加工区。仅通过培训和边干边学雇用的劳动力实现有限的技术转移。后者是水平FDI,往往指市场寻找型投资,在发达国家间更为常见。跨国公司很可能与当地经济发生紧密的前向和后向联系,引入激烈竞争和示范效应。
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一方面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在我国所投资的子公司与我国企业之间通过市场关系所形成的共给与科研等方面的有效契约,并通过这种契约与跨国公司形成有效的反馈,使得跨国公司大量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大可能地转移到我国企业形成溢出效应。另一方面,随着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的OW(原始设备制造商)业务转移到我国,通过OEM、ODM的方式进行合作,并不过多地投资设立企业,而是寻找内资企业作为供货商,对一些内资企业进行技术支持,使其达到所需的技术标准,采购其产品使其进入全球生产系统。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我国设立采购中心。
因而,促进跨国公司与我国企业之间关联和融合的政策尤为重要。要采取廉价基础设施和营销技术咨询服务等措施,激励跨国公司与内资企业建立分包商或供应商的关系,以实现跨国公司对内资企业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转让。运用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办技术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交流。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和研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包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研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国内外交流的限制,给与税收优惠和进出口优惠,减少国内人才流动的限制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