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政党制度与建设中的政治文明--从政治文明建设过程看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_政治论文

完善的政党制度与建设中的政治文明--从政治文明建设过程看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_政治论文

完善中的政党制度与建设中的政治文明——从政治文明的建设进程看我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文明论文,国政论文,制度论文,看我论文,政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 成的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的有益成 果,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与本质,既 是政治思想的固化,又是政治实践的基础,就像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治理国 家中,制度建设问题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认识的实践基础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 制度。

政党是现代社会最重要和最活跃的利益聚合体、表达者,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普 遍采用的有效形式,政党制度的发展状况从政治制度方面反映了国家的政治文明程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马列主义统战理 论和政党学说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项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各族 人民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的一项制 度创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近现代以来我国的政治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中国近现代政党制度的发展先后经历 了资产阶级多党制、国民党一党专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制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其特点和优势是:①它在我国政治制度架构中的地位是基本政治制度;②它的显著特点 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③处理政党关系的原则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运行机制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基 本方式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⑤它除了发挥政党制度的功能外,还具有统 一战线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政治资源,具有强大的凝聚力;⑥在民主政治上,它 既能实行统一领导,又能实现政治上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适合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适应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有利于政局、 社会稳定,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十六大将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写入政治报告 之中,是对其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中的政治文明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社会 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由于受到落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传统文化 、集权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们曾经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出现过偏差,党和国家的民主制 度、民主生活受到严重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坚持 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 完善。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不仅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 得了重要成果,而且通过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将政治文明建设推向新的历史发展 阶段。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江泽民“5·31”讲 话重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主要目标”,中共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 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十六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开辟了认识社会 主义文明的新境界,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 、文化和政治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应“不 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列 宁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 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达、物质的繁荣,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民主政治方面的重要成果。将政治文明作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是对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理论的 继承和发展,是对当今中国社会进步趋势的正确把握。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境界。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已具雏形。

要理解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就要首先搞清楚: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两大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是国 家的主人,建设高度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为此,中 国共产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 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坚持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 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益完 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法制对民 主的保障作用日益加强,政治权力运作机制将更为科学,一整套更加成熟、更为科学和 更为先进的政治制度正在建设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已具雏形。中国 的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前进,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正在形成。

二、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创新、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

1.我国政党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对人类一切政治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高 级形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制度设计上,我们可以借鉴 、吸取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文明中的一些合理因素,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上提出过,建立无产阶级的民主 政治制度,要继承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民主形式。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也指出:“社会主 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 果。”资产阶级创造的共和国这种国家形式,是人类的政治文明成果,我党从中国的实 际出发,借鉴了这种国家形式。我国的选举制、任期制等政权运作形式,也来源于资本 主义社会创造的政治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惟有继承、吸收人类政治文明成果, 才能全面提升现代政治文明,进入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

2.我国政党制度坚持并实践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理念。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人民主权,是通过多数人的统治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国家 形式。民主制度反映了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具有民主和专政 的不同功能。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 度,为实现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及保障其政治统治地位奠定了经济基础,从而确立了 工人阶级领导的全体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实现了绝大多数人参与的新型民主法制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以及处理国家各项重要事务上所持的基本理念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它将民主政治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 利益紧密联系,要求政治领导者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来寻求解决上层建 筑、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矛盾的最佳方式,寻求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充分发扬民主 的最佳制度模式。以民主政治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实现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 让人民群众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就必须通过一系列制度和程序来实现。我国政党制度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勾勒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厦的基本轮 廓,并从制度上构建了其基础框架。

3.我国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和有效载体。

在我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领导者居于主导方面,其理论素养、组织状 况、廉洁程度、政治觉悟,其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其政治行为和思想观念,都反映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际状况。共产党努力贯彻和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 将促进整个社会政治文明水平的提升。作为非主导方面,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 功能和政治价值也十分重要:其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体现了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广泛性;其二,有利于充分发挥智力集团的优势,更好地进行利益综合,实现 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其三,形成中国政治体系内政党之间有组织的监督机制;其四 ,有利于实现政党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吸收更多的政治资源融入政治体系,协调社会 利益关系。

4.我国政党制度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

以政治文明来审视我国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目标 与实践指向都是保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①政治参与的广泛性、保障性。政治参与的广 泛性包括参与主体和参与内容的广泛程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的 政治参与主体不仅包括共产党和8个民主党派,还包括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各民 族、各界别都有自己的代表。②政治决策的程序性、民主性。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实 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的重要环节。要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广泛听取民主党 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③政治权力的监督性、制约性。权力不受约束就会产生腐败。 要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建立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保证政治权力的文明运行。④参政 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参政议政的党外人士要做到政治觉悟高、思想素质好、文化基 础深厚、参政议政能力强,积极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理念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政党制度 在理论创新上突破了西方传统的民主政治理论,将民主政治与生产力、人民利益相联系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执政党的指导思想,使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价值更加突 出,政治功能更加强化;在制度创新上,走出了苏联一党制和西方两党制、多党制的窠 臼,成功构建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政党制度模式。实际上,我党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 具体实践相结合,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已经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并成功地找到了衡量我国政党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成效的标准。

三、我国政党制度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所需的动力支持与保障系统

我国的政党制度内含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方式、途径、内在动力,能够确 保其成功实现。

1.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一致的根本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体 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政治建设必须按照真正实现人 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来进行。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可靠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实现民 主政治运行的法治化。法治保障民主,而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将人民意志上升为法律, 有助于实现人民主权。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 位,使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实现人民当家作 主和依法治国,党的领导是根本的保证。

2.我国政党制度既集中了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力量,又联系着广泛的社会支持力量, 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过程中,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负有重大 的历史和政治责任,其重要职能作用无可替代。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民主政 治建设涉及民主制度、民主意识、民主作风等诸多问题,要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 化生活等领域进一步实现制度化和民主管理,就要在人民政协等政治组织中扩大社会各 方面的政治参与,以民主协商为主要方式对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 论。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提供体制内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可促进党 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 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因此,必须解决好党与政、党与法的关 系问题。党和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不同、职能不同、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也都有原则上 的区别。要改变以党代政、以党代法,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有效监督 。没有监督,公共权力就有可能失控,就会导致权力的异化或权力的滥用。加强宪法和 法律监督,完善民主监督,在全社会形成配套完善的监督体系。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 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各人民团体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政治协 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政 治资源和力量支持。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十分浩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 的政治任务,需要有坚强的领导和强大的力量支持。执政党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力量 ,参政党是与之亲密合作的真挚友党,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 力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推进社会主 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政党制度的政治领导、政治动员等 重要功能,又有统一战线的巨大优势,在政治领域中体现了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 在社会领域中能够化解矛盾、争取人心、实现团结、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

3.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夺取政 治文明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

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简单继承。它的建 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 和科技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市场经济体制还 不完善,民主法制尚不完备,封建专制主义影响尚存,人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 ,公民思想道德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建设高度的民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社会 文化条件很不充分,人民民主的实现受到很多历史与现实因素以及国内外形势发展带来 的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和制约。

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出现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 展为我们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新的表现。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维护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 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 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我们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民主政治建设不能急 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必须采取积极而又审慎的方针,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 推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是已经完成的、封闭式的概念,而是建设中的、开放式的概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马克思主 义精神品格。

标签:;  ;  ;  ;  ;  ;  ;  ;  ;  ;  ;  ;  

完善的政党制度与建设中的政治文明--从政治文明建设过程看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