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摘要:东北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地方。在俄国布尔什维克的积极活动和所进行的宣传下,马克思主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传到了东北,并对当地革命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早期传播的基本情况、传播主体、传播特点与意义对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进行探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东北 传播主体
马克思主义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的出版为标志,宣告诞生。其无与伦比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对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认同,为全世界劳动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的革命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因此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70年代被传入中国(特别是东北)后,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传播。
一.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早期传播的基本情况。
东北是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早在清朝同治年间,巴黎公社和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就在东北地区传播开了。1871年,中法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下,清政府被迫惩凶、赔款,并派使团前往法国谢罪,当时随行的翻译叫做张德彝。此时恰逢法国大革命,使团滞留法国,在法国的将近一年时间中,张德彝等人亲历了巴黎公社起义的全过程。归国后,他将自己出使日记整理后写成《随出使法国记》(即《三述奇》)一书,书中详细记述了巴黎公社的起义过程。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称赞公社社员视死如归的精神。由于书稿无法在北京刊印,张德彝只好将书稿带回铁岭秘密印刷,在知识分子中广为流传。
二十世纪初,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局部传播阶段。随着黄俄罗斯计划的进行,中东铁路的修建,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在中东铁路沿线聚集的几十万俄国侨民和驻军中,有一些布尔什维克,他们是俄国革命的积极响应者,并将俄国革命运动扩散到东北,。1900-1908年,便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传播的第一波浪潮。1917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打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一年二月革命后,在哈尔滨的俄国侨民中建立了多个革命组织苏维埃,同年六月,中国第一个苏维埃——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成立。1918年10月,中国工人建立了第一个工会———三十六棚工人维持会,与俄国职工会一起领导中东路中俄工人开展对沙俄残余势力的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从1918年到1920年间,中东铁路中俄工人为反对沙俄残余势力以及外国干涉者,掀起了全线四次大罢工。
二.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早期的传播主体
由上述可知,在清末无产阶级革命思想被带入中国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以下简称俄共(布))又通过中东铁路在黑龙江地区开始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后,由旅俄华人、先进知识分子在东北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初期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
1897年中东铁路开始修筑,1903年全线通车。这条铁路是沙俄侵略和掠夺中国的工具,同时也是俄国文化传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工人的集聚地哈尔滨成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立后,尤其是1903年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成立后,便注重对中东路这支工人队伍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宣传和武装。
通过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宣传,使中国工人受到深刻的教育,斗争方向更加明确。这期间的中国工人运动,无论在规模和觉悟程度上都有很大扩展和提高,在东北乃至全国都有相当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深入传播——旅俄华人、知识分子
1.旅俄华工华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与英、法协约国在华招募大量华工为战争服务。1917年俄共(布)领导推翻沙皇统治的二月革命时,不少华工参加了革命。十月革命期间,许多华工自觉地拿起武器和俄国工人一道参加了各地武装起义,创立苏维埃政权。有些人经过革命洗礼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还有些人为这场伟大的革命而英勇献身。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部分,是最先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付诸实践的一支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又是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生力军。
俄国十月革命后,数万华工通过中东铁路陆续回国,他们不仅带回了《旅俄华工大同报》、《华工醒世报》、《社会警钟》、《社会星》等报刊和大量宣传十月革命的书籍,而且还将亲眼目睹、亲身经历和亲自听到的有关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给周围的人。
2.先进知识分子
与内地一样,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活跃在东北,进行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大连爱国人士付立渔先生早年在《泰东日报》曾发表多篇介绍十月革命的文章,是辽宁传播马列主义最早的人。沈阳的阎宝航、高崇民等人看到付的这些文章后,于1920年在沈阳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18年4月,著名教育家邓洁民在哈尔滨创办私立东华学校,使之成为早期传播马列主义的重要基地之一。他带领东华中学著名的“五君子”张西曼、邓西园、于芳洲、霍占一、赵松年,在东华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向东华学校师生介绍俄国革命的经过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经过革命夺取政权的;并在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社会中坚人才;学校还曾接待了许多爱国人士并掩护过党的活动。以东华学校为宣传阵地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东北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活动,对唤起人民的觉醒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起到重要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在东北早期传播的特点与意义
纵观革命历史过程,布尔什维克传播马列主义进入哈尔滨的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东北的政治环境是极其险恶的,穷凶极恶的沙俄残余势力与封建军阀当道,伪军警宪横行,特务施虐,整个东北暗无天日,因此马列主义是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传播的。
第二,由于东北现代工业较为发达,产业工人密度大且人数众多。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中俄工人并肩战斗,罢工浪潮不断出现新的高潮,这是马列主义传入哈尔滨的有利条件和雄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东北,俄国布尔什维克起到了积极作用。因为东北直接与俄国接壤,中东铁路又有相当长的部分是在东北境内。这为俄国布尔什维克传播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客观条件。也正因此,布尔什维克传播马克思主义是与中俄工人运动相结合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传入东北,有力地促进了东北人民的觉醒,为东北建党以及日后东北人民的艰苦斗争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且促进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推动了周边国家反帝、反封建革命浪潮的高涨。
参考文献
[1]郭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与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J].北方文物,2007,(4)
[2]黄进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传播:(1900—1931)基于历 史学和传播学的视角[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中国科学院吉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近代东北人民革命运动[M].吉林人民出版社,1960.
[4]张大庸.清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东北的传播[J].党史纵横,2006,(9).
[5]周跪男,吕旧辉. 二十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1,(4).
[6]胡庆祝.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哈尔滨的传播探析[J],兰台世界,2016
作者简介:任梓溪(1992年5月—),女,汉族,陕西省延安市人,在读研究生,西北政法大学。
论文作者:任梓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俄国论文; 布尔什维克论文; 中国论文; 中东论文; 哈尔滨论文; 沙俄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