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针灸科 165399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DOA)是中老年常见病,以绝经后妇女多见,常因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DOA病因复杂,其治疗方法虽多,但绝大数患者希望行非手术治疗,因本病有进行性、反复性的临床特点,故其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1]。为提高DOA的临床疗效,2010年2月一2011年10月,我们采用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DOA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DOA患者60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骨痹诊断标准,并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6年提出的DOA诊断标准:①1个月中大多数时间膝痛;②年龄≥40岁;③晨僵≤30 min;④膝部检查有骨性肿胀伴弹响或不伴弹响;⑤DoA性滑液透明、黏性;⑥x线示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以上6项中存在4项即可诊断DOA。排除年龄>75岁、<40岁;关节严重畸形;合并重要器官疾病;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合并糖尿病、胃溃疡发作期及肝肾功能损害;皮肤易过敏或有过敏体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2例、女28例,年龄48-74岁,病程2个月-11年;病变位于双膝12例,左膝12例,右膝6例。对照组男3例、女27例,年龄49-75岁,病程1个月-12年;病变位于双膝10例,左膝13例,右膝7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口服尼美舒利分散片0.1 g,每日2次,连用1-2周为一疗程;膝关节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由0.5%利多卡因20 mL、曲安荼德注射液20 mg、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维生素B,:100斗g混合而成),患者仰卧,患膝关节下垫一5-6 cm高薄枕,于患膝关节和髌骨周围寻找痛点并用蓝笔作标记,常规消毒后,每个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2—3 mL,每次注射4~5个痛点,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1.22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配合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小针刀松解:患者仰卧,患膝关节下垫一5—6 cm高薄枕,于患膝关节和髌骨周围寻找痛点并用蓝笔作标记,常规消毒后,用l%利多卡因局麻,将小针刀按“四步法”垂直从痛点标记刺人病灶达骨面后,沿韧带(或肌肉)纤维走向行“纵疏横剥”或“铲剥”或“提插”2—3刀,退出小针刀后,以无菌敷料覆盖针孔、胶布固定。每次选4~5个痛点,每周治疗1次,治疗4次为一疗程,酌情治疗1—2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采用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公司生产的玻璃酸钠注射液行膝关节腔注射,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后,先用1%利多卡因局麻,行膝关节腔穿刺有落空感、回抽无血、推注无阻力后,抽尽积液并将2mL玻璃酸钠注射液注入关节腔内,拔针后,在针眼处覆盖无菌敷料、胶布固定;然后缓缓屈伸膝关节数次,使药物均匀分布在膝关节软骨和滑膜表面,每周1次,连续3—5次为一疗程。
3.疗效评定方法
治疗4周后,参照《中医症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治愈: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关节功能无变化。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l.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分别为5、8、13、4例,总有效率为8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未复发27、复发3例(10.0%);对照组分别为19、1l例(36.7%)。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
6.讨论
DO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关节病变,其病因复杂。以往将骨关节炎看作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关节病变,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现认为DOA是由于生物因素和机械损伤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产生生物力学紊乱所致的关节病变[2]。这种观点最令人兴奋的是可以阻止、改善或治疗DOA。针刀医学认为,DOA的根本原因是力的平衡失调,改变了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正常结构和毗邻关系,引起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关节积液,最终导致膝关节畸形。针刀松解治疗的机理是松解膝关节周围紧张、粘连、挛缩的软组织,解除血管、神经压迫,恢复软组织的正常血液供应,降低其过高的张力,促进软组织新陈代谢,解除肌肉痉挛,恢复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正常结构和毗邻关系,达到
治疗DOA肿痛和功能受限的目的。此法可弥补单用药物注射治疗远期疗效不佳的不足,也可改善口服消炎止痛药和局部注射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不良反应。玻璃酸钠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生理活性物质,是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乙糖组成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一种黏多糖。研究发现,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滑液中玻璃酸钠的分子量及浓度均降低,关节液黏弹性下降,因而引起骨关节软骨及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加重骨关节炎的病理变化。补充外源性玻璃酸钠后,可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保护软骨细胞免受降解酶和毒素的影响,对受损的软骨细胞有修复和营养作用,并能有效地缓解炎症,消除关节疼痛,促进关节的润滑作用,改善并阻止骨关节炎的病理变化。膝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极少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更无口服药品对胃肠道和肝肾损害的弊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骨性关节炎不仅是关节退化和磨损,更重要是关节内发生了生物力学和生物化学改变。本研究采用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DOA,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高,远期复发率低,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因本研究观察病例较少、时间较短,关于小针刀联合玻璃酸钠治疗DOA的确切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绪平,张天民.膝关节疾病针刀治疗与康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68-70.
[2]李天发.针刀结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28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234-235
论文作者:周忠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膝关节论文; 关节论文; 疗效论文; 酸钠论文; 玻璃论文; 针刀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