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盛实百草药业有限公司品质管理部
【摘 要】在国家经济的推动下,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在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同时,医学领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融合。相比较而言,中药的副作用更小,且治疗效果更加彻底,因此,人们愈发关注中药的质量及效果,基于此,本文探讨如何从本质上来保证药材质量,并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药材;不良反应;药材质量
前言:中医药最为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的劳作、生活的产物,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与大量的医学人才对中医药的不懈研究,形成了世界上最为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它历来是保证人民健康与发展的关键所在。虽然理论层次上来看,中药相比较西药而言其副作用相对较小,但不可忽略,仍然在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且中药在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炮制、制作手段不同,其质量也存在明显差别,基于此,本文借助多种视角探索中药材质量与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以期通过此挖掘中医药对人类更大的价值,找到其不足之处,为推动人民生活健康做出贡献。
一、中药材质量保证探索
中药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其制作与制作加工过程决定的,生长环境、培育方法在本质上决定了其质量的好坏,俗称:“一棵野灵芝,一生活神仙”,意味着野生生长的灵芝其功效不可估量,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冲击,各种商人为了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益,采用工业制作手段扩大中药产值,集中式田园化制作中药,降低了中药质量,因此,应该在现有技术手段条件下对中药材质量的保证体系进行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针对性的种植药材,重视中药的地理因素。中国的地理区域跨度宽广,地理环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尤其表现在土壤、气候等方面,从南至北夸多个气候带,且中国国内分布着广阔的:黄土、黑土、红土、粘土等多种地质土壤,不同的区域环境适合不同的药材种植,更在本质上影响药材质量,因此,历来中医学者非常重视药材的地理条件,即“道地药材”。我国历史上最早对药材的地理区域因素影响药材质量的相关介绍著作是《神农本草经》,书中也指出不同的地理区位制作出不同质量的药材,且在《序例》中更加强调药材的制作地对药材质量影响程度[1]。且在实际生活中不难看出,长白山的人参、宁夏的枸杞等珍贵药材,只有上述地区的药材质量最佳,药效最为明显,如人参,南方其它种植区域所制作的药效一般,且细而小。因此,现阶段应该注意药材种植应该适地理环境为主,这是保证中药质量的核心。
第二,中药材本质上也是一种农作物,因此,其具有明显的时节性,采收中药必须注意此因素,不能催收或晚收,因为制作时期直接决定了药材的药性与毒性,多长一分则增加其毒性,而少长一分则削减其药性。古有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已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顾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由此可见,古时医学大成者都非常重视药物采集的时节选择,要想获取最优药材,必须根据药材生长习性,明确了解药材生长周期与其药物机理制作本质,才能保证采取的药材质量最佳,药效最好[2]。
第三,中药初加工是影响药材的直接人工因素,合理的加工手段可以促进药材发挥其功效,而盲目加工则会破坏药效,甚至产生毒性。药材加工的本质是为了剔除药物杂质以及有毒部分,保证药材的质量。合理的加工方法对于药材制作而言非常重要,如针对芳香型的药材应该采取晾干的方式,而不是暴晒处理,才能保证其药效保存,而多汁型药物则应该采用暴晒的方式进行加工处理,此外,针对不同的药物所采取的药物加工手段也各不相同,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药材加工方法。
第四,根据药材特性进行炮制。中药经过加工后需要对其进行炮制,炮制的作用可以加强其药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药物的药性特征,甚至降解药物毒副作用,此外,经过炮制的药材便于仓储。中药的炮制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其药物的质量,对整个药物的疗效产生的影响不可言语,但是,如果采取不正确的炮制方法只会反其效而行,增加其毒性。如雄黄药材的本性带有一定的毒素,一般对其采用水飞法进行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便于储藏,但是如果对其采用截然不同的炮制方法,如火煅则会产生剧毒物质:砒霜,因此,针对不同的药物采用合理的炮制手法对于药物制作而言至关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五,不同的储藏手法对中药药效的影响也会有明显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科学的储藏手段不仅可以保证药物年久不败,而且可以长时间保留其药性。如考古工作中经常会挖掘出一些名贵药材,经过上千年其药效依存,且效果更佳。如果采用不当的储藏手段就会导致药物发霉,腐烂,轻则损坏其药理,重则直接让药物转化为毒药。如山药应该放置于通风、阴凉处处理。
二、中药不良反应因素分析
“是药三分毒”,任何中药作为一种单独的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因为药物对人身体的某些器官有良性作用,而会对其它器官有反作用,如果用之不当,尤其是某些药物混搭容易产生不良反应。一般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药物制作问题、药物质量问题、药物服用方式问题、药物搭配问题等,还存在一定的主观使用问题,具体表现如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药物治疗必须经过医师的严格诊断后根据病因与病情配置药物,医师下药也要严格遵守“对症下药”的原则,如果用药不当,不仅不利于病情好转,甚至会加重病情,适得其反。简单的感冒症状而言,其致病机理可以分为风寒与风热两种类型,因此针对其不同的反应与致病原因,采用的治疗手段也分为辛温与辛凉两种,如果两种治疗方式混淆,后者医前者,前者医后者就会火上浇油,加重患者病情[3]。此外,如果某些药物胡乱服用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毒副作用,产生不良的反应。
第二,药物的用量太大,或治疗周期拖延时间太长。中药制成没有太多的化学添加剂,因此理论上认为中药相比较西药而言毒副作用相对非常小,甚至没有,因此服药时不必严格控制量,某些患者或医生为了获得最快的疗效,加大用药量,甚至某些患者认为医生为了获得长时间效益,故意缩减用量,因此盲目大剂量服药,导致身体不适。如清热解毒类药剂虽然对身体几乎没有副作用,但如果大量服用就会导致腹泻,肠胃不适的问题。此外,某些中药的毒性作用是潜在的,经过上千年的用药经验也没有显现出来,但是如果药物的使用量太大,或使用周期拖延太长就会导致药物的毒性物质在身体内堆积,时间长久必然出现致命问题,如药物性致癌,药物性肾脏、肝脏损坏等问题。
第三,药物品种混淆。中药品种繁多,在全国范围内,有不少品种同名异物,名称相似的中草药互相代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品种多数种属不同,毒性的大小强弱也不同。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乱品种当作正品使用,引发不良反应。如山豆根有北豆根和广豆根之别,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而广豆根易致呕吐。有些地区把有毒的香加皮当作五加皮使用,就会发生洋地黄样中毒。
第四,药材质量因素影响。同一产地、相同基源的中药因栽培方式、地理环境、气候、生长期的长短、采收季节和采收时间等不同,毒性也不同。自然环境的污染,如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离子、放射性元素、微生物及其毒素等对中药的污染也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原药材在晾晒或储存过程中出现霉变,或者为了使药材易干或保证其色泽,使用一些有损于药材质量的方法晒制药材,甚至人为掺假,极易导致中毒[4]。
第五,炮制手法不当引起副作用。中药炮制后,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改变或缓和药性,提高疗效。如乌头经蒸、煮等法炮制后,剧毒的乌头碱被水解成毒性很小的乌头原碱而减小毒性。炮制不当,水解不完全,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第六,中药搭配不当,或中西药搭配不合理出现药物克制或化学反应,对身体起负向影响。除注意常规的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外,应避免一些不合理的配伍。如山豆根与大黄配伍可出现中毒症状;含朱砂的药物与溴化物、碘化物等同时服用可产生有毒的溴化汞和碘化汞,导致药源性肠炎;清开灵注射液与青霉素配伍应用也出现多种不良反应。
结论:综上所述,中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与劳动的结晶,其潜在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中药材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应该在中药制作过程中根据不同药材特性进行质量管理,且在临床应用上不断发现与总结某些药物潜在毒性,从而更好的推动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发展共同前行。
参考文献:
[1]常乙玲.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J]. 黑龙江医药,2014,06:1381-1383.
[2]唐洪梅,涂星,熊芬,王婷. 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 中国药师,2015,07:1144-1147.
[3]解家凤.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及防范对策探讨[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01:39-40.
[4]魏晓南.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及预防[J]. 海峡药学,2014,03:160-162.
论文作者:刘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药材论文; 中药论文; 药物论文; 质量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毒性论文; 药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