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重构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论文

儒家思想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重构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论文

儒家思想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重构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万 菊 1,2

(1.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0;2.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0)

摘 要: 儒家思想对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的培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现状的解读,并分析存在薄弱现状的原因,试图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培育模式来强化青年的责任意识,即提高青年责任意识的理性自觉、发挥家庭道德价值观的源头作用、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及鼓励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关键词: 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儒家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1]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培养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的高度重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2]《论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典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中关于道德及责任意识的论述影响远,并且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塑造具有丰富的价值。面对新时代青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时至今日它依然闪耀着古人智慧的光芒。

一、儒家思想在青年学生责任意识涵养中的价值解读

任何一个民族现有的文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和丰厚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在新时代,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在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都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正如有学者指出:“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命脉,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源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性’特质为两者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性。”[3]儒家精神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道德理念等,不仅为涵养青年的责任意识提供了指导,也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一)儒家思想是涵养青年学生自我责任感的支点

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孔子认为道德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有德行的人才能称之为君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论语·公治长》),这些儒家思想在告诫青年学生要经常反省自身的不足,向有德的人看齐;看到别人的不足时,也要思考自己是否缺乏“仁德”的品质。儒家思想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种社会与政治理想,然“修身”乃基点,人生的根本价值在于成就道德人格,德性为先、求知学文为后。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如果能按照儒家思想倡导的“修身”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就能锻造出较为理想和健全的人格。

2.2.3脱毒苗苹果脱毒苗是指已脱除目标病毒的苗木。栽植脱毒苗木,植株生长旺盛、分枝多、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良。脱毒苹果树与常规苹果树相比,脱毒苹果树生长势旺,生长整齐,果实光洁度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果品耐贮性强,并能够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二)儒家思想是培育青年学生家庭责任感的典范

儒家思想中的孝文化为涵养青年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供了一个基本遵循。开篇孔子将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作为“仁”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并列举了孝敬父母的标准:“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唯其疾之忧”“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儒家思想非常重视“孝”,主张以孝治天下,由孝顺亲人推及社会秩序的规范,从而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孝悌”文化为当时“礼”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思想指导,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对当代青年学生家庭责任感的涵养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示范价值。

(三)儒家思想是树立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润滑剂

儒家思想不仅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而且强调“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凸显一种家国情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强调个人应该时刻心系国家安危,个人的发展应该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情怀溢于言表。儒家精神中有一条鲜明的主线:即“个人—他人—社会—国家”,只有从关爱自己走向关爱他人、关心社会与国家,才能走向真正的“仁”。新时代之际,我们有必要传承儒家精神的优秀价值资源,激发青年学生潜意识里的家国情感、爱国情怀,使他们明白自己有义务且有能力担负起国家、民族及社会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打下良好基础。

(四)儒家思想是培养青年学生爱国情怀的强心剂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开篇《论语·学而》指出:“泛爱众,而亲仁”,教育青年学生要和所有人友爱相处,并亲近有仁爱之心的人。如果青年学生都能本着一颗仁爱之心与他人交往,那么他们的人际交往障碍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呼吁青年要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并且乐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告诫青年学生要懂得换位思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里仁》)均指出了人与人交往的相处原则。这些“仁者爱人、利己达人、崇尚和谐”的思想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并有利于培养其社会情怀、社会责任感。

二、儒家思想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重构的重要意义

当前,部分高校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与现实脱节的现象。具体而言:第一,重知识传授,轻人文教育。现今大部分高校为争创“双一流”大学,十分重视“应试教育”“应赛教育”,鼓励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所建树,对责任意识的培育有所忽视。第二,重思想教育形式,轻思想教育效果。纵观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仅存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忽视了教育的实效性,缺乏“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道德教育和养成。因此,如何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这一问题亟需提上重要日程,教育内容、方法亟待创新与提升。

(一)部分青年学生重个人理想,轻社会追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西方多元价值观念的涌现、不可否认部分青年学生出现了道德规范淡化、缺乏责任意识等不良现象。因当代青年学生属于“95后”新生代,他们是随着改革开放成果成长的一代,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给他们活跃的思想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外来文化的涌入导致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朝着多元化发展。同时,我国社会领域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新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拉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等,种种现象诱导使个别青年的价值理想受到质疑,责任意识迷失,继而出现了他人利益、社会责任让位于个人利益的错误思想。

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8]可见,传统道德文化在加强青年的道德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第一,青年学生首先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对其价值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心,在学习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的过程中提升自我的责任感。第二,青年学生要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素养,躬行践履,锻造品质,自觉在社会实践中培育责任意识。第三,青年学生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研读,萃取文化精华,提升道德认知,实现知行合一。

(二)部分青年学生重个人本位,轻社会利益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是思想解放的一代,他们身上凸显着个体性和独立性。现实中,个别青年学生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间往往偏向于满足前者,缺乏足够的责任与担当。例如,《就业蓝皮书:2018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透露:“个别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为了能在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在简历中大肆编造‘辉煌的经历’使得简历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欺骗用人单位。”[5]这种做法不仅严重丧失了诚信,而且影响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扰乱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破坏了社会风气,毫无社会责任感而言。虽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但也反映了部分青年学生严重缺乏责任意识的现象。

(三)部分青年学生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

7. 论文标题:石墨烯-离子液体修饰玻碳电极同时测定矿石中铅和镉;文献来源:冶金分析,2017,32(2):25-29;作者:李燕红,陈宗保,董洪霞;机构:上饶师范学院,江西省高等学校应用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部分青年学生注重追求具体、实惠,注重“自我实现”。一方面,部分青年学生对“自我实现”存在片面、错误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自我实现就是按个人的意愿做自己要做的一切,绝不委屈自己、压抑自己。在他们看来,“人要活的轻松自在,不必苛求自己,想干啥就干啥,这就是自我实现。”[6]于是在大学校园出现了一系列不良风气,如:大学生在宿舍打麻将、沉迷网络游戏、比吃比穿等。显然,个别青年学生扭曲了自我实现的本质含义,把“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变形为低水平上的自我挣扎和自我满足,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下,社会责任意识被直接忽略。另一方面,个别青年学生因缺乏一定的学业规划,在珍贵的大学时光里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心灵上的刺激和寄托,这种颓废倾向让青年学生迷失了人生方向,难以培育出责任与担当意识。

三、以儒家思想涵养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青年道德价值观的学习意识不强

当前,知行不一是青年责任意识欠缺的主要表现。部分青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不能从中汲取道德价值营养,甚至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还有,个别青年学生由于受到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价值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社会责任、爱国情怀;加之自身的道德学习与自律意识欠缺,在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阶段,缺乏新时代青年应该具备的责任意识。

(二)家庭教育缺位导致部分青年责任意识欠缺

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教育是塑造青年责任意识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在道德教育这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最浅显、最基础的教育都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然而,随着社会整体道德价值观的重构,有的父母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家风失范,甚至带头败坏社会公德,无法给当代青年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导致家庭教育的内涵不足,导致个别青年在责任意识方面欠缺榜样的力量。

(三)高校对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实效性不足

新时代,开启了新的篇章;新时代,也赋予了青年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总体而言,新时代青年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一个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群体。但社会现实中,不乏存在个别青年责任意识趋于淡薄,甚至在道德行为方面存在失范的现象。当今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亟需以儒家思想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泉来涵养和培育,儒家思想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的重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应当从当今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现状谈起:

(四)社会多元化思潮对青年学生责任意识产生重要影响

新时代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及多元化思潮的交融,使当代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发生了较大改变,青年所处的道德环境也显现新的特征。总体而言,大部分青年会把大学阶段视为增长才干、自我提高的重要时期,他们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积极规划自己未来的生活。但是,个别青年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与信念,容易迷失自我,道德品行出现一定偏差,具体而言:一些青年学生的努力奋斗往往表现出近景性和功利性的一面,他们较多地将个人努力和未来生活联系起来,而较少与社会的需求、国家的进步结合起来;较多地关注个人的收获与发展,而较少地考虑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正如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指出:“如今的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4]此言一出,语惊四座,但是不得不唤起了人们对新时代青年学生责任与担当的深刻研讨。

四、以儒家思想涵养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路径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根源、文化命脉,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宝贵涵养。”[7]因此,应该发挥各方面的合力,以青年自身、家庭、高校、社会为主体,构建“四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模式,将优秀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地全面渗透到青年责任意识的培育之中,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家里又添置了一台电视和一台电脑,全部分开使用,倒是相安无事,互不干扰了。冯一余家的生活从此风平浪静,虽不是天天欢声笑语,但这是大家所期盼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自我教育:提高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理性自觉

①“绿色的马克思”是一个生态主义的前卫术语,引自孙文亮、李安增、铁省林主编的《马克思在21世纪——晚期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最后就是对于网络环境对学生的综合性影响。对于高职生而言,不健康的网络环境不仅仅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甚至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扭曲错误的伦理判断,而对于网络环境的肃清问题上,我国显然还处于努力的阶段,尚且不能够保证给学生带来一个健康、稳定的网络环境。在这些特性的综合影响下,加之对于学生英美文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很容易导致学生逐渐出现思想滑坡、跑偏的现象,开展思政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英美文化的学习,以此来共同推动学生进步是非常关键且重要的。

(二)家庭教育:发挥家庭道德价值观的源头作用

习总书记强调:“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9]中国人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特别是门楣家风的教育和传承,因此家庭教育是青年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源头。第一,家长需要以身示范。家长首先自身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表示尊崇,对孝悌仁爱这些礼节以身示范,在家庭生活的潜移默化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输送给子女,使子女树立起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第二,秉承优秀传统塑造良好家风。家训、家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青年学生父母应该秉承这一优秀传统,塑造良好的家风来开展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如通过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引导青年学生躬行道德实践,塑造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第三,“修剪”青年学生的失范行为。家长应多关注子女的身心成长,帮助青年学生纠正错误、净化思想,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利用开发的航空发动机齿轮传动系统轴承受力发热一体化计算程序计算了某型航空发动机的某齿轮传动腔室中的轴承受力和发热量,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三)高校教育: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教学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各位教师、教辅人员以及各部门协调默契配合才能达到切实有效的结果。”[10]高校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应该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体系。首先,高校可开设《大学》《中庸》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选修课程,促使大学生研读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领悟其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其次,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增加启发性的引导。如,通过讲好古代圣贤之士的经典故事,启发当代青年学生对责任意识培育的理解和学习。

(四)社会教育: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习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11]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应该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社会责任教育实践载体,培育大学生服务社会和奉献爱心品牌的基地或载体。例如,鼓励青年学生“实践出真知”,利用“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公益性活动,在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科技支农、企业帮扶、法律援助等服务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各界组织的“志愿者”“下乡义务支教”等公益活动,潜移默化地在实践中培育出青年强烈的责任意识。

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肩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强化青年的责任意识,理应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加强青年的责任意识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使命与艰巨任务,积极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

[2][8][9][1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01).

[3]刘志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可行性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8,(5):42.

[4]金一斌.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16.

[5]王伯庆,马妍.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EB/OL]https://chassc.ssap.com.cn/c/2018-06-28/550719.shtml

[6]朱晨静.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24,25.

[7]张东刚.完善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N].人民日报,2014-04-11(7).

[10]梅雪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1):21.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469(2019)-05-0054-05

收稿日期: 2019-07-10

基金项目: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发展研究”(JBS14629)。

作者简介: 万菊(1985-),女,湖北孝感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福建江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代琴)

标签:;  ;  ;  ;  ;  ;  

儒家思想在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重构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