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肝素(低分子)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论文_史艺

(淮安市淮安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并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PLT、PT、FIB、APTT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PLT、PT、FIB和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PT、FIB和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相比,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更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盐酸替罗非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93-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神经内科较为多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几年来其发生率不断增加,约占到所有脑血管疾病的(1~15)%[1]。由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发作较为频繁,风险性较高,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早期实施治疗有助于预防出现不可逆性的脑功能损伤。目前临床上对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方法各不相同,治疗药物种类较多,本文对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相关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1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中男性45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50~77)岁,平均年龄为(60.1±3.0)岁,平均病程时长为(33.8±2.5)h,平均发作次数为(4.1±0.3)次/d;研究组中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51~79)岁,平均年龄为(58.9.1±3.2)岁,平均病程时长为(32.6±2.9)h,平均发作次数为(3.9±0.6)次/d。两组患者上述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湖南亚大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1808)口服,每天1次,每次100mg,低分子肝素钙(天津红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0470)皮下注射,每次6000U,每天1次,持续使用7d。研究组患者采取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将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扬州一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165)溶解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夜,终浓度为50μg/ml,采用静脉输液,初期30min静脉滴注,速度为每分钟0.4μg/kg,随后以每分钟0.1μg/kg的速率进行维持滴注,持续36h,待病情稳定后停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次6000U,每天2次,持续使用7d。

1.3 临床效果评价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活酶时间(APTT)。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包括:(1)显效:经治疗3d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1个月内病情未见复发;(2)有效:经治疗3~7d病情得到改善,1个月内未见病情复发;(3)无效:经治疗10d病情未控制,1个月内病情反复发作。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PLT、PT、FIB、APTT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量和计数资料数据分别以(-x±s)和百分比进行表示,通过t和χ2对组间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PLT、PT、FIB和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PT、FIB和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两组患者仅发生恶心、呕吐和皮疹等轻微反应,未见黏膜、皮肤以及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是临床上一种因脊髓、脑、视网膜缺血引起的未并发急性脑梗死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2]。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一旦发病未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将进一步发展为脑卒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早期进行诊治十分必要。短暂性脑缺血疾病发病机制目前临床上尚不清楚,但研究发现脑血管痉挛、微栓塞、血液成分改变等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特别是微栓塞学说得到广大临床学者的认同。研究报道,PLT聚合物在微栓塞中具有重要地位,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发生不但和PLT聚集物密切相关,同时还与PLT聚集度或血液粘度增加有关。文献报道,短暂性脑缺血疾病患者接受抗凝和抗PLT时间与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相关性,当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行抗血栓治疗时间>24h时其脑血栓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增加[3]。因此如何在该病早期有效维持或降低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学者共同关注问题之一。

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血管再通代替药物,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的出血风险性。国外已经将其作为动脉内溶栓或机械取栓治疗的常见药物。研究报道,替罗非班是一种PLT糖蛋白IIb/IIIa受体抑制剂,能与PLT表面受体可逆性结合,有效抑制多个途径诱导的PLT聚集,进而一定程度的抑制PLT交联以及聚集。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LT、PT、FIB和APTT等指标和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比较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与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相比,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更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友云,马纯.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7):763-765.

[2]李全浩,代凤玲.强化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老年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微栓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202-203.

[3]谢行才,郑振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中国医刊,2013,48(8):47-48.

论文作者:史艺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盐酸替罗非班、肝素(低分子)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分析论文_史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