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车城医院功能科064000
患者男,88岁。半年前因左眼上眼睑下垂,睁眼费力,于当地中医院行针灸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两个月前患者感觉腹部间断性隐痛,以右中下腹为著,近期腹痛有逐渐加重趋势,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患者神志清晰,精神欠佳,形体消瘦,无发热,二便正常;于双侧颈部、锁骨上、腋窝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左下颌处可触及几个约8mm-15mm的淋巴结,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可,无明显压痛;右中下腹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腹部无移动性浊音。门诊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采用飞利浦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的高频探头,空腹行腹部扫查,所见声像图为:腹腔内未见肠管扩张,肠系膜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回声及液性暗区,于右中下腹局部肠管肠壁不均匀增厚,非环状增厚,肠壁层次结构显示不清,局部黏膜面呈“拱桥样”改变,增厚肠壁内部回声明显减低,最厚处约5.7mm,(见图1),彩色显示于增厚的肠壁内可见红蓝相间的点状、短棒状血流信号(见图2),血流的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均在正常范围内,动态观察该处肠管蠕动差,管壁僵硬。超声提示:右中下腹局部肠管肠壁增厚、回声减低,血流信号较丰富,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于两天后行无痛肠镜检查,镜下可见于乙状结肠处可见一大小约0.8*0.7cm的似息肉样突起,回盲部可见局部肠壁粘膜面高低不平,色淡红,并可见几个大小约3-5mm的不规则溃疡,于此两个部位分别钳取若干组织块送病检。病理诊断报告单显示:1盲肠:灰白组织五块,直径约0.2cm,全;2、乙状结肠:息肉状组织一块,大小0.7*0.5*0.3cm,广基无蒂,全。病理诊断:1、(盲肠)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考虑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乙状结肠)管状腺瘤,基底净。CD20(+),CD3(散在+),CD5(散在+),CD79a(+),Ki-67(60%+)。
讨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大多以无痛性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为首见表现,但较霍奇金病(HD)少见,肿大淋巴结可引起相应压迫症状。NHL较HD更有结外侵犯倾向,结外累及胃肠道部位以小肠为多,回肠更为多见,小肠淋巴瘤是小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它是发生于淋巴结外的肠道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肠壁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一般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B淋巴细胞来源为主。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环境因素、炎性肠病、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等因素有关,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一般可见消瘦乏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大体病理分型有3型:(1)肿块型,表现为肠壁单个或几个肿块。(2)浸润型,表现为肠壁弥漫性增厚,肠壁僵硬,局部肠腔可见狭窄。(3)溃疡型,环状增厚的肠壁黏膜面可见溃疡凹陷。以上三型均可伴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超声表现可分为3类,分别为肿块型、肠壁增厚型、非特异性征象型。上述病例首发症状为眼睑下垂,考虑动眼神经受到肿大淋巴结的压迫,随之出现腹部隐痛,腹痛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突破点,当我们看到上述局部肠管肠壁的声像图特点时,我们应该能想到小肠淋巴瘤的可能性,该病例局部肠管的肠壁表现为非环状增厚,应与肠结核进行鉴别诊断,肠结核也好发于盲肠,病变部位肠腔相对狭窄,肠壁呈局限性不规则增厚,回声减低,肠管可粘连成团,肠蠕动明显减弱,肠系膜淋巴结可见肿大,单凭声像图表现二者鉴别较困难,需结合既往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另外小肠淋巴瘤还需要与Crohn病、慢性化脓性阑尾炎、女性部分妇科肿瘤进行鉴别。超声检查较其他检查性价比高,且无痛无创,可以全程观察病变肠管,准确测量增厚肠壁的厚度及肿块的大小,动态观察病变部位的血流分布及肠管的蠕动情况,对小肠淋巴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提供了重要价值,为临床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诊断信息,超声检查越来越成为临床重要的诊断手段。
+……+:测量肠壁厚度
图1、局部肠管纵断面肠壁不均匀增厚
图2、局部增厚的肠壁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论文作者:梁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7
标签:肠管论文; 淋巴瘤论文; 增厚论文; 淋巴结论文; 小肠论文; 局部论文; 超声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