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减少人流不全的作用论文_杨林

(遂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减少人流不全的作用。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到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经负压吸引术治疗早孕人流患者中抽取例116例作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58)患者以益母草颗粒治疗为基础,同时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n=58)则单纯采取益母草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人流不全发生率以及阴道流血停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人流不全发生率是3.45%,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是(5.23±1.42)d;对照组患者术后人流不全发生率是15.52%,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是(7.37±2.25)d;2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减少人流不全有积极作用,且可早期改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症状,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关键词】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米非司酮;人流不全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40-02

目前,人流手术作为避孕失败后常规补救手段,早孕女性多采取人流负压吸引术治疗,效果肯定,可避免药物流产所致阴道大出血等不良现象,安全性较高。然而,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容易并发人流不全的病症。对此,传统临床上主要应用清宫术治疗,疗效尚可,但可为患者造成剧烈痛苦,不宜作为理想治疗方式。据报道[1],在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可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率,但缺乏足够实验依据支持。本研究旨在探讨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减少人流不全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6例行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治疗的患者均为2015年5月到2016年2月期间到医院就诊,排除合并肝肾心脏等功能不全者、神志不清者;存在高危人流手术因素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58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年龄为19~41岁,平均年龄为(26.24±3.21)岁;孕周是5~9周,平均孕周是(6.20±0.19)周;对照组患者年龄为19~40岁,平均年龄为(26.26±3.23)岁;孕周是6~9周,平均孕周是(6.20±0.16)周;两组患者之间平均年龄、孕周等基线资料的对比,结果提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人流负压吸引术治疗,其手术由同一组的医护人员实施,设定吸宫负压是53~67kPa,术中对有需求患者实施麻醉和镇痛处理。术后,对照组采取益母草颗粒(北京同仁堂天然药物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715)治疗,以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米非司酮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40911)治疗,每次25m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的人流不全发生率;(2)记录两组患者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数据资料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以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的组间率(%)对比使用χ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对比则实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人流不全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术后人流不全发生率是3.45%,对照组患者术后人流不全发生率是15.52%,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

表 两组患者术后人流不全发生率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阴道流血停止时间

治疗组患者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是(5.23±1.42)d,对照组患者的阴道流血停止时间是(7.37±2.25)d,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6,P=0.000)。

3.讨论

目前,人流负压吸引术在早孕人流中的应用频率较高,其操作简单,且患者出血量较少,对患者所致手术创伤不明显,安全有效。人流不全作为人流负压吸引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需在术后进一步实施刮宫手术,为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且宫腔感染、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2]。所以,临床医师应在人流负压吸引术后予以相应干预措施,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率。

现阶段,药物治疗是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的常见干预措施,有活血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流不全,但效果一般,需进一步用药治疗[3]。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拮抗剂之一,可通过与患者体内孕酮竞争受体,发挥阻断孕酮功效,从而削弱孕激素作用,同时抑制其滋养叶细胞增生,并促使滋养叶细胞凋亡,进而促进绒毛变性坏死、吸收,并排出患者子宫[4]。此外,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人流不全患者服用米非司酮后,其子宫内膜、子宫蜕膜前列腺素脱氢酶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内源性前列腺素浓度日益增加[5],中性粒细胞所释放宫颈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明显提升,加速宫颈胶原蛋白的降解,进而促使其软化、扩张,最终促使患者宫腔中坏死和脱落的物质排出。经本组研究结果提示,治疗组患者术后人流不全发生率是3.45%,对照组患者术后人流不全发生率是15.52%,P<0.05,充分证明了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减少人流不全的积极作用;同时,治疗组患者阴道出血停止时间短,可见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还可早期消除患者阴道流血症状,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军.探讨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减少人流不全的作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552-552.

[2]赵容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安全性评价[J].医药前沿,2015,5(32):20-21.

[3]张玉霞.未婚人工流产手术妇女术前焦虑抑郁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15(17):188.

[4]谭毅红.论去氧孕烯片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3(33):487-488.

[5]余文洁,张晓萍,莫潘艳,等.人流不全的原因与临床处理分析[J].现代医院,2014,14(1):155.

论文作者:杨林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8

标签:;  ;  ;  ;  ;  ;  ;  ;  

探讨早孕人流负压吸引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减少人流不全的作用论文_杨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