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教育权威观及其教育意蕴
杨 科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 教育权威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具有的权力与威信。其中既可以指教师对于学生的权威,也可以指在教育活动中某种知识文化、原则、规律对于人的权威。在教育活动中反对对权威的绝对服从,那样会束缚理性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在教育活动中呼唤不断理性化的权威,并要求教育者通过理性化的教育方式来使受教育者变得不断理性,借助权威来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生成。
关键词: 教育权威;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一、教育权威的概念
权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对于个人以及社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权威具有诸多的形象,可以表现为:“或是作为运动的因素,或是地位的绝对标准,或是生命的冲动,或是传统的习惯,或是作为精神的权力”①。总之,正因为有了权威,个人才得以生存,文明才得以延续。权威多作为一种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进行探讨,但教育学意义上的权威概念如何界定?以及权威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如何引导权威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
1、哲学意义上的教育权威
在耶夫·西蒙看来,权威是一种使我们的行动得以统一的原则,在于“确保一个联合起来的群体的联合行动。一个旨在实现一种只能通过共同行动才可能得到实现的共同善的群体,其行动必须通过某个恒定的原则而被统一起来。这个原则正是我们所谓的权威”②。由此教育权威是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已达到培养人、促进共同成长的一种原则。
2、社会学意义上的教育权威
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约认为,教育行动在客观上是一种符号暴力,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专断文化。其中包括了正规的教育和不正规的教育,而这一教育行动的目标是再生产统治阶级或被统治阶级的文化专断。所以,他认为教育权威是一种表现为以合法强加的权利形式实施符号暴力的权力,而任何实施中的教育行动的建立都以教育权威为前提,所以施教者一下子就被认为有资格传授他们所传授的内容,而接受教育的人承认所施教的人的权威以及所传递信息的合法性。
3、教育学意义上的权威
综合哲学意义与社会学意义上的权威概念我们可以得知,一方面,权威意味着一种行动上的共同准则,另一方面,权威与权力又是不可分割的。但是需要特别注意区分教育中的强权与权威,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在于要使人服从,而权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从根本上拒绝外在的强制手段,一旦使用外在强制手段而不是依靠内在精神力量时,权威就沦为了强权。权威是权力与威信的二者结合,是包含了权力因素的使人信服的力量,在教育活动中反对强权,但不反对权力,教师对于学生教育权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只有权力而没有权威则是专制,这样只会导致权威的衰落,这样的教育活动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康成长。
没有权威便没有传承,而教育权威不仅有教育制度所赋予的合法性以及教育传统所赋予的合法性,更是教育作为一种包含“教”与“学”特殊关系的活动所提供的合法性基础。一方面,这种合法性基础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自然的非对称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专业地位与专业知识,具有权威性。在课程知识上,教育权威包含着权威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传统,学生通过学习从而自愿地服从权威。这种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体现于教育领域的,具有单向度控制性并使学生自愿服从的影响力,我们称之为教育权威。
二、雅斯贝尔斯教育权威观念及启示
存在主义哲学对众多思想领域都产生了极重大的影响,而雅斯贝尔斯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教育有着极大的关注与兴趣,他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系统完备地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他强调学生的个体性,将人的可能性作为教育目标,认为教育就是生成,反对教师对于学生的控制,强调学生的自由而非顺从。
1、教师要树立内在精神的权威
教育权威还意味着学生对于教师的敬畏和信任,但这种权威不仅仅是因为教师的知识渊博,或者是作为长者具有更多的生活经验,“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真正的教育权威在于教师对于教育的真正理解以及自身人格力量的强大,在于教师的独立见解,对于真理与终极价值的追求,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感染与激励作用。教师在培养一个人之前,自己就必须得造就自己,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而且教师的权威具有感染性,其他学生对一个教师的尊敬会使得另外的学生也会产生尊敬感,不过最让学生真心诚意地感到尊敬的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真正的关心和爱护了。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一个人的灵魂撼动另一个人的灵魂,而“当教师以种种人为的方法来保持学生对他的敬畏:保留一些东西不教给学生,或者要求树立个人的权威以及学生的盲从”,这时便是教育陷入危机之时,这时教育就沦为了技能的习得、知识的堆积与灌输。
雅思贝尔斯理想中的教育方式是苏格拉底式的,其中教师不是作为权威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教师对于学生拥有一定的权威,但是教师不应该过度以自己为权威,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而不能平等相待,以那种缺乏爱心的、机械的、冷冰冰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在教育过程之中,教师不能居于中心地位,而应由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暗示者的角色,只能说教师具有引导学生成长的权威,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权威从自身到对于精神的无限性以及对超越自身的责任感的敬畏上。
2、教育中的权威与自由
一方面,教育中的权威与自由相互对立,因为权威意味着服从,意味着自由的丧失,但是权威与自由并不是绝对对立、水火不容的,在教育活动之中师生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要求牺牲学生的部分自由,这种服从是出于学生自愿的,并没有使学生自己感到不自由,但是完全的服从则是不自由的,因为它使人终止了成为自己的可能性,正所谓“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在教育活动中也是如此,教育活动中反对的是那种要求完全服从而扼杀自由的权威,也就是专制。教育中自由与权威的关系在于,双方互为前提,失去了权威的自由会导致混乱无序,失去了自由的权威则是专制。
萍萍抬起脸来看着我,她的目光像是突然发现另一个丈夫似的,我赶紧向她摆手,我说:“萍萍,你别听他胡说八道,”
3、服从权威是为了自我生成
所以,卢梭主张将权力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天生的本能和经验来成为他自己的权威,让孩子自己学会判断、推理和预测。在这里指的是让孩子自己去亲自获取事物的观念及联系,养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而不至于别人说什么他就相信什么,“由于他不得不自己学习,因而他所使用的是他的理智而不是别人的理智;因为,为了不听信别人的偏见,就要不屈服于权威;我们所有的谬见,大部分都不是出于我们,而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其次,教育权威决定着什么是真正优秀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便是不断吸收和传承文化中的精髓,而教育权威在教育过程之中教给我们真正有价值的文化,但是,虽然教育权威决定着什么是优秀的教育内容但这最终是为了要促进学生的自我生成。真正的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使之自由地生成,启迪其自由的天性,教育是要通过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④,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⑤,所以我们服从于教育权威,不是为了占有,或者将自己归属依附于某个权威,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自我生成。
在喜姑未嫁过来之前,二狗伢在白家湾那真是一坨毒。他会唱山歌,而且常常自编自唱,现编现唱,一旦唱出来,会骂死人,也笑死咯人。一日,村人们在地里锄棉花,正在热渴难耐之际,路上有一少妇走过,少妇撑把洋伞,穿身蓝色布衣,风姿绰约的样子,二狗伢见了,眼珠突出,口水四溅,唱道:
按照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贯穿整个培养过程,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有效性;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重点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力争办成具有国内同类学校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特色专业。
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证实了诃子提取物可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外周血EPCs水平、神经功能学评分和梗死区域MVD,减小其脑梗死体积,对其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VEGF、VEGFR2、NO)的表达有关。本研究为藏药诃子防治脑缺血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后续本课题组将进一步探讨其具体药效成分,深入挖掘其作用机制,并开展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作为自然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卢梭,他的思想主张对于后世诸多的教育学家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尔》一书中对于教育权威也有较为清晰完整的表述,他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结为三点:反对个人成为权威,主张自然的权威;将权威让位于学生的自主性;以及让学生的理性作为自己的权威。
三、雅氏教育权威观与卢梭教育权威观的对比分析
为了传承,我们必须习得权威的内涵,但是权威不是绝对的,我们必须使权威服从于自己的成长,习得权威又打破权威,又建立新的权威,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即是生成,“生成来源于历史的积累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我们生活与权威之中,又必须不断打破以往的权威以此获得精神的进步,这就是自我生成的过程。
1、卢梭教育权威观的主要内容
一是要求自然的权威而非个人的权威。卢梭认为,人的一生要受三种教育: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在于以使三种教育和谐统一不起冲突,而其中又以自然的教育为核心目的,使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配合于自然的教育。所以,他主张在教育中反对他人的权威和某些事物的权威,而主张将自然作为权威,自然的权威就包括孩子生来就有的感知觉以及自然的规律等。在对爱弥儿进行教育时,他甚至反对自己变成爱弥儿的权威,并只在极其必要的时候才行使自己对于爱弥儿的权威来防止他走向堕落。
二是将权威让位于学生的自主性。首先,教育中的权威反对命令,总是听从于一个权威在发号施令的情况下,哪还会有学生的自主表达呢?教师说什么,他才做什么,心中的喜怒哀乐也不敢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当作为权威的教师总是替孩子着想,为学生做决定时,学生就会形成依赖而不会主动地去思考判断,这样的学生可能较少犯错,但是也意味着把他那灵活的心智给扼杀掉了。其次,教育中的权威反对束缚,一旦学生感觉到权威成为了束缚他自由的工具时,他那天生顽皮的心性是会想尽办法也要去逃避束缚的,这样不仅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导致他产生抵抗与反叛的心理。
研究组:手术方法及顺序同对照组基本一样,在行后踝显露时只需将拇长屈肌部分肌纤维钝性分开3~4 cm即可,拇长屈肌无需整体剥离牵开,术者通过插入一手指复位后踝骨折块,在套筒保护下在后踝骨折线近侧钻一骨孔,取一2~3孔的2.5 T型掌骨钢板,无需塑形,在其近侧第二孔中放入一合适长度螺钉加压拧入该骨孔,注意推开周围软组织,一次性完成骨折复位固定及钢板塑形,最后在套筒保护下完成近端第一孔螺钉固定即可,后踝骨折块上一般无需固定螺钉。
看来纪委或是检察院和她约好了日期,他感到脊背的寒意已涌遍全身,让他一阵阵寒颤,似乎听到了死神得意的狞笑。二十年牢狱生涯,耗尽了他的美好年华,对于一个如此光鲜的人来说,和死又有什么分别呢?
1047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 and cardioembolism acute ischemic stroke: a comparative study
首先,“对权威的信仰首先是教育的唯一来源和教育的实质”③。所以,教育权威在这里表现为一种虔敬之心,“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单个人是及其有限的,教育权威使人不断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无知与精神的无限,并激励着人不断自我生成与发展。
“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所以,必须尊重学生的自由,让他们自己明白学习的动机,让他们明白并非是处于外界或教师的权威而强迫学习,但同时教学过程中的纪律也是必要的,孩子天性懒散,纪律能让教学活动有序进行。教育中的权威是真实存在、必不可少的,但在权威面前,我们仍然要自由地成为我们自己。
在此次益阳学生杀老师事件中,该学生小罗成绩优秀,在所在的实验班名列前茅,而班主任鲍老师平时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这一切只在于教师罔顾了学生的自主追求,而以自己的权威之,教师真正的权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据反映鲍老师平时非常关心爱护学生,但是当教师依靠外在的强制手段强迫学生,而不是依靠激励与爱来引导学生成长时,这时教师的权威就沦为了强权,此时,学生就只能盲目地顺从或者起来反抗,沦为强权的权威,是无法建立起师生间内在精神交流的持久生活的,当师生间彼此不能相互理解之时,也就是矛盾产生之时。教育上的强权与强迫虽能暂时取得学生的顺从,但是可能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伤害。
2、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权威观是对卢梭教育权威观的继承与发展
卢梭心中的权威是顺应自然的、未受败坏的自然人性,由此他反对个人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偏见,要求还给学生自由让其发展自己的理性来进行思考判断,而雅斯贝尔斯的权威具有更多的社会文化属性,权威负载着真理但绝不是所谓的绝对真理,他要求权威与自我二者不断斗争、不断融合,达到一种平衡。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在于,对于学生自由的重视,反对教师的绝对权威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卢梭培养的既是自然人,同时又是自由人,卢梭的自由人是出于真正的需要才去做他的事情的,他的需求、欲望是未受偏见影响的,行为总是不超出自己的能力的,他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理智的,所以他是自由的。雅斯贝尔斯则强调自由与对权威的服从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人无法达到完全的自由,但我们有选择生成自我的基础的自由。卢梭拒绝带有偏见的权威,而雅斯贝尔斯认为权威带有偏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不断从不完全的权威走向那种完全的、更贴近真理的权威。卢梭基于自然主义教育的权威观念是富于启发的,但是有些不切实际的,更多是一种理想主义的假设,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权威观念具有更多的现实性,它给我们处理教育中的权威问题指引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五、雅斯贝尔斯教育权威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2017 年11 月12 日,湖南益阳阮江市一高三16 岁学生在与老师发生争执后持刀将老师刺死,事件发生后在网络上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和热议,近年来“杀老师”事件频发,并不只是单纯的偶然事件,我们应该从根源上试图去找出其中的原因。
1、教育方法上要避免强权与控制
三是让学生运用理性作为自己的权威。卢梭主张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发展自己的理性,让理性成为学生自己的权威,而不是以他人的意见作为权威。“这些手段不能是人的权威,因为大家都同我一样是人,一个人天生就知道的所有一切东西,我也是能够知道的,何况别人也象我一样会弄出错误哩;即使我相信他的话,其原因也不是由于那句话是他说的,而是由于他证明了他那句话是对的。因此,人的见证归根到底也只能是我自己的理性的见证”⑥。为此,他主张教师在陈述自己的意见时,不能以自己的意见作为权威,在陈述自己的意见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要让学生去衡量,让学生对一个原则做出自己的评断,让学生评断是好还是坏,也绝不能表现出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意见的样子,因为作为教师也不能确保自己的看法时不是偏见,当教师自以为是在传播真理,但实际上可能是在交给学生们偏见。其次,要防止学生迷信权威,要让孩子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智,不至于别人说什么他就相信什么,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性,这样才不会在各种思想与偏见的潮流中丧失了自己的判断。
2、教育目的上不能忽视学生的自由生成
在此案件中,小罗的老师及父母都期望他能考一个好大学,小罗的成绩也足够他上一所重点大学,但他对此并无太大的兴趣,他给不止一个同学讲,自己只想考取本市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只想过轻轻松松的生活”。当教师拼尽全力想要促成学生取得非凡成绩的时候,却忽略了学生本体的内心需求,单纯出自外部没有得到学生内心信服的权威无异于专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生命成长,教育权威的内涵乃是要促进人的自我生成,教师也不能代替学生为他自己的成长方向做出选择,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外在的强迫也只能由学生内化为自我强迫,那种用外在强迫取代内在强迫的方法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是及其有害的,从长远来看,或许学生取得了高考的成功,但扼杀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的生命活力。
注 释:
那回我一无所有浑身是伤地躺在冷硬的马路上,想到那次我和刘佳在田梗上睡着了,我妈满世界地找我,那是我第一次见她没拿铲子,慌张成那样。
①[德]雅斯贝雅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73,72,70,45,8,80,44,3,4,
②耶夫·西蒙.权威的性质与功能[M].吴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③布尔迪约13,29
④马克斯·韦伯.支配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20.
⑤范云霞.教育权威:危机与转向[J].教育导刊,2014(10):3-6.
⑥卢梭.爱弥儿:论教育[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8,9,311,472,228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508(2019)08-0087-03
收稿日期: 2019-05-19
作者简介: 杨科(1995-),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标签:教育权威论文;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