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后钢管砼框架柱的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火灾后钢管砼框架柱的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霍静思[1]2005年在《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日益增多,深入研究其火灾后的力学性能和损伤规律显得愈来愈重要,但以往国内外对该方面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文研究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在火灾作用后的力学性能和实用计算方法,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进行了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轴压和纯弯构件的力学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分析了火灾后钢管混凝土轴压和纯弯构件荷载-变形全过程关系曲线,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总体上吻合较好。采用理论分析模型,对影响火灾后钢管混凝土轴压和抗弯承载力、轴压刚度和抗弯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轴压和抗弯承载力、轴压刚度和抗弯刚度实用计算方法。(2) 首次进行了一系列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在恒定轴压力和往复水平荷载作用下滞回性能的实验研究。试件的升温按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标准ISO-834和我国《GB9978-88 建筑构件耐火实验方法》所规定的建筑火灾标准升温曲线进行。通过实验,研究了常温下和火灾后、不同梁柱线刚度比和轴压比情况下、以及常温下与经修复后节点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3) 在确定了高温后钢材和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模型、以及结构构件截面温度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可计算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结构节点在单调和往复加载情况下荷载-位移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物理和几何双重非线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总体上吻合较好。(4) 利用所提出的理论分析模型,对影响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P-? 关系的影响因素,如长细比、截面尺寸、含钢率、梁柱线刚度比、梁柱弯矩比、轴压比和受火时间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火灾作用后节点的承载力,以及P-?恢复力模型的简化计算方法。

郑蝉蝉[2]2015年在《型钢混凝土约束柱耐火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结构在使用期内要保证遭遇火灾时结构的安全性,目前型钢混凝土结构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型钢混凝土框架柱是决定火灾下结构是否坍塌的关键因素,因此对这类构件进行抗火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学者对型钢混凝土框架柱耐火性能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根简支构件,而在实际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由于受到周围梁柱构件的约束作用,框架柱的实际受力状态为两端受约束柱。根据约束性质不同,柱端约束可分为轴向约束和转动约束。因此深入研究这类构件的耐火性能及抗火计算方法对保证建筑结构的火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开展了7根型钢混凝土端部约束柱的明火试验,考察了在火灾作用下不同荷载比、偏心率和含钢率对端部约束型钢混凝土柱变形及破坏的影响趋势。试验表明:在火灾下,由于轴向约束的作用,柱顶竖向位移呈现出先缓慢膨胀变形然后逐渐压缩变形的趋势;当荷载比较小(小于或等于0.5)且相同时,偏心率越大,柱的耐火极限会相应增大;含钢率的增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柱的耐火极限。2.利用ABAQUS,建立了热力耦合作用下型钢混凝土约束柱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得到了试验结果的验证。基于建立的ABAQUS模型,对型钢混凝土约束柱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及其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利用Python语言编制了后处理程序,详细考察了轴向约束刚度比、转动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偏心率、截面尺寸、含钢率、截面配筋率、钢材屈服强度、钢筋屈服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型钢混凝土约束柱受力、变形及破坏的影响规律。3.对影响型钢混凝土约束柱耐火极限的各种参数进行详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轴向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偏心率、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是影响约束柱耐火极限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计算给出了型钢混凝土约束柱耐火极限的实用抗火计算方法。4.对于等偏压的无侧移型钢混凝土简支柱而言,转动约束的存在使柱产生反弯点,明显降低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当无转动约束时柱长度范围内无反弯点,其计算长度系数等于1。轴向约束的存在会分担柱顶的竖向荷载,显着减小柱跨中的弯矩,提高柱的耐火极限。转动约束和轴向约束对型钢混凝土柱的受力和变形影响不可迭加。5.开展了ISO834标准升温曲线下轴向约束刚度比、转动约束刚度比、荷载比、偏心率、截面尺寸、含钢率、配筋率、钢材屈服强度、钢筋屈服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型钢混凝土约束柱计算长度系数和柱半高处弯矩增大系数影响规律的研究,通过研究以上多种因素对柱计算长度系数的影响规律发现,在耐火极限状态时,型钢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一直处于0.465-0.506之间变化;在高温作用下偏心率、轴向约束刚度比和截面尺寸对柱弯矩增大系数的影响较大,并建议给出在上述主要影响参数作用下型钢混凝土约束柱弯矩增大系数的实用抗火计算方法。

王娜[3]2003年在《火灾后钢管砼框架柱的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由于钢管混凝土构件具有良好的抗火和抗震性能,在实际的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钢管混凝土在常温下的力学性能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对其火灾后的抗震性能研究相对比较少,这使受火后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修复、加固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随着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研究火灾后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具有实际的工程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方形与矩形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为: 第1部分.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四面均匀受火的方形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温度场,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分析了截面尺寸、含钢率、防火涂料保护层厚度对方形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温度的影响,并比较了面积相同情况下方形和矩形钢管混凝土中心点的温度。研究表明,随着钢管混凝土截面尺寸的增大,截面内温度场降低;含钢率对钢管混凝土截面内温度场影响不是很大,如果方钢管混凝土核心混凝土的面积确定,则钢管壁厚对截面温度几乎没有影响;随着防火涂料保护层厚度的增大,截面内温度场大幅度降低;在截面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随着钢管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增大,中心点的温度逐渐减小;矩形钢管混凝土中心点的温度比方形钢管混凝土中心点的温度高;这主要是因为四面受火的矩形钢管混凝土短边方向传热途径较短,传热较快,从而导致其温度升高;随着钢管混凝土截面面积的增大,方形和矩形核心混凝土中心点的温度的差值也越来越大。 第2部分.选择了高温作用后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计算了钢管混凝土构件弯矩—曲率全过程曲线,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常温下矩形钢管混凝土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通过与常温下极限承载力的比较,得到了高温后裸方钢管混凝土、防火涂料保护层方钢管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方钢管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影响系数Ψ的公式以及混凝土保护层矩形钢管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影响系数Ψ的简化公式,通过模拟回归,得到了方钢管混凝土简化弯矩—曲率关系曲线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了受火后钢管混凝土抗弯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矩形钢管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随着长宽比的增大而增加,但要保证有足够的侧向支撑;火灾后裸钢管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影响系数Ψ只与截面尺寸、受火时间有关,加保护层(防火涂料或混凝土保护层)的钢管混凝土的抗弯承载力影响系数Ψ还与保护层厚度有关。 第3部分.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框架的水平地震作用,采用层间剪切模型作为所计算框架的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积分方法求解动力方程,并编制了相应的程序;给出了钢管混凝土柱P—Δ骨架曲线的简化公式,确定了其主要参数(弹性刚度、屈服荷载、屈服位移),以供地震反应计算时所用,采用双线性滞回模型;利用所编制的程序计算了叁个框架(8层、12层和16层)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表明:所给出的侧向力—位移简化公式所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良好,可以作为计算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的基本数据;所设计的叁个框架在火灾前后都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从叁个框架火灾前后的地震反应分析得到;在常温下,对于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薄弱层发生在轴压比较大的底部两层;受火后一般薄弱层在底部两层和受火层,对于容易发生火灾的层要加强防火设计,以保证结构在发生火灾后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从时程曲线中分析得到的薄弱层与极值响应图得到的薄弱层的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用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一种来判断薄弱层。 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火灾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以及震后的加固、修复提供依据,并为深入开展火灾后钢管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敬义[4]2009年在《钢骨—钢管砼柱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钢骨-钢管混凝土柱(circular steel tube composite columns filled with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作为一种新型结构,课题组已进行了6个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短柱的轴压、偏压试验研究。本文是在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构抗震性能研究,通过对不同轴压比和含骨率的五个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的试验研究,结合对实验结果的理论分析,着重研究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在前期理论准备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试验实施的思路,试件的制作过程、加载设备、加载方法以及数据采集过程,分析了试验破坏机理。由试验得到不同含骨率和不同轴压比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通过分析比较轴压比和含骨率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得出钢骨-钢管混凝土柱本身有很高的承载力,试件最终为压弯型破坏;无论控制因素如何变化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图形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曲线图形饱满成梭形,没有明显的捏缩现象出现,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由骨架曲线分析得含骨率对构件承载力有明显贡献,随着含骨率的增加,构件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另外,轴压比对骨架曲线及构件延性有很大影响,轴压比越高骨架曲线下降段越陡,相应的构件延性越差,轴压比越低则构件延性越好。通过分析比较轴压比和含骨率对构件耗能及延性的影响。得出钢骨-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良好,含骨率的增加和轴压比的减小都有利于试件承载力的提高;随着试验位移增大,试件累积耗能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都增大,表明试件耗能能力不断增大,如此就能有效的抵御地震作用的能量,而且试件轴压比越小,含骨率越大试件的耗能能力越强;含骨率的增大可以延缓试件的刚度退化,轴压比的减小对延缓刚度退化影响显着;即使在高轴压比下钢骨-钢管混凝土柱仍能满足规范对抗震极限位移角的要求,试件延性系数随含骨率增大而增大,随轴压比的增大而减小。

蒋翔[5]2017年在《耐火钢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组合梁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但钢材多为普通钢,也有学者对耐火钢构件和耐火钢-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进行了分析,而未曾有对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的研究。本文对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火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成果包括:在ISO-834标准升温条件下,对2个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和1个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抗火试验。研究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火灾下的承载特征和防火涂料厚度对其抗火性能的影响,对比同等条件下采用相同强度等级普通钢的组合梁的抗火性能,考察耐火钢替换普通钢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的提高和改善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取跨中挠度达到梁跨的1/30作为简支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达到耐火极限状态的界限。一定的火灾和荷载等条件下,采用相同强度等级耐火钢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比普通钢组合梁具有更好的抗火性能,可减小建筑物的防火涂层厚度。运用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的分析模型分别对采用防火涂料和防火板保护的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标准升温下的抗火性能进行模拟,分析荷载比,防火保护层,材料强度,截面尺寸,混凝土楼板中纵向钢筋等因素对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荷载比和防火保护层厚度是影响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当荷载比为0.5~0.7时,使用耐火钢替换普通钢后组合梁的耐火极限提高35%~400%,可以减小防火涂料厚度30%左右。采用我国规范(CECS200:2006)中的方法计算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耐火极限,荷载比较小时偏保守。基于舞钢耐火钢Q345-FR钢板高温力学性能试验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火性能进行高温稳态分析和瞬态分析,得到标准升温下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截面抗弯极限承载力-时间曲线和一定荷载比下组合梁的耐火极限。考察混凝土板尺寸、钢梁截面尺寸、涂料厚度、荷载比等参数对高温下组合梁承载力和耐火极限的影响。提出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高温下承载力和耐火极限计算公式,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非常吻合。将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规程CECS200:2006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规程方法偏于保守,受火时间越长,保守程度越大。本文发现,将腹板和下翼缘的温度分开计算更为合理,并依此提出了建议。分析单侧受火的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火性能和承载力,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单侧受火的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抗火性能的影响和叁面受火时类似。和叁面受火的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火性能进行比较,一定条件下,单侧受火时组合梁的耐火极限比叁面受火时提高1倍以上。耐火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火性能是本文的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还对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性能进行了一些基础试验,并研究了宽厚比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退化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对四组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试验:混凝土与冷弯钢管的粘结力的推出试验;冷弯钢管混凝土柱宽厚比试验;钢管混凝土梁受弯试验;钢管混凝土长柱轴压承载力试验。研究冷弯矩形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共同工作性能,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承载力和延性以及矩形钢管混凝土长柱的轴压承载力和稳定性。在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的基础上,分析宽厚比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屈曲后剩余承载力的影响。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不同宽厚比的矩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屈曲后的剩余承载力。结果表明,宽厚比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屈曲后的剩余承载力有较大影响,宽厚比为60ε时,矩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剩余承载力可能下降到极限承载力的0.65。因此本文建议,对于以轴压抵抗地震作用的钢管混凝土柱构件(例如作为支撑架弦杆的立柱),建议宽厚比限值更严格至50ε,同时控制套箍系数限值为1.5。

赵庆[6]2004年在《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方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应用较少,相关的理论还不完备,缺乏相应的规范、规程,使得方钢管混凝土结构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方钢管混凝土结构既有钢结构的强度高、自重轻、塑性变形能力强、延性好、抗震性能优良等特性,又克服了圆钢管混凝土结构由于截面形状特殊所带来的设计、施工及使用上的不便,成为住宅钢结构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本文首先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的静力性能,提出了一套基于数值分析和试验回归方法得到的方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参考了国内外现有相关规范内容,得出了使用简便且弥合精度好的实验相关公式。 本文还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研究了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试验中采用静力低周反复加载机制,试验结果证明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具有良好的延性,采用内隔板节点可达到设计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杆件的要求。 最后本文分析了多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经济性,应用钢结构设计软件(STS),分别对方钢管框架、方钢管框架-支撑、方钢管混凝土框架和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进行了结构计算和造价比较分析,得到方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体系为最经济多层住宅体系的结论,其结果可供实际工程参考。

王宁[7]2013年在《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静力与动力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管混凝土构件因其良好的受力性能已经非常广泛地应用于多、高层及大跨结构中。近年来,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抗火性能,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也开始逐渐应用到多、高层建筑中,但是对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常温下的静力性能与动力性能的研究尚不多,因此本文从理论分析、有限元模拟及试验验证叁个方面开展了对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常温下的静力性能与延性系数的研究。通过配筋钢管混凝土中各个部分材料的受力性能的研究,发现纵筋受力状态与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无异,提出了将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等效为增配箍筋的钢管混凝土与纵筋两部分迭加的方法。将增配箍筋的核心混凝土等效为具有同等强度的素混凝土,再按照钢管混凝土“统一理论”的方法计算等效钢管素混凝土的组合强度。利用迭加原理,将纵筋的轴压承载力与等效钢管素混凝土的轴压承载力迭加即得到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轴压承载力。通过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受弯承载力公式求得构件截面的中和轴的位置,然后计算出纵筋的抗弯承载力,再迭加等效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即可得到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公式。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参数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叁种试验参数,开展了13根配筋钢管混凝土短柱与4根配筋钢管混凝土长柱的轴压试验,其中包括钢管素混凝土短柱与长柱各一根。试验对比了配筋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与钢管素混凝土轴压构件受力性能与破坏形态的不同,分析了配筋率、钢筋强度与箍筋配筋率对配筋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与长柱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并且利用有限元模拟与试验值一同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合理性。根据瑞利-里兹法和极限平衡理论进行了配筋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分析,修正了钢管素混凝土压弯构件荷载-位移曲线的骨架曲线模型,并且计算了压弯构件的位移延性系数。

周洁[8]2017年在《复合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表明,钢-混凝土组合柱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明显优于钢筋混凝土柱,有利于在大震后进行快速修复,能够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大跨、高耸、重载的需要,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地下结构与桥梁。其中,复合钢管混凝土柱是在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内部设置圆钢管的柱,其特别适用于超高层结构底部楼层的框架柱。但目前国内外针对此类构件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复合钢管混凝土柱进行精细有限元分析,并通过SAP2000对复合钢管混凝土柱框架进行了静力非线性分析,研究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为其工程设计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分析钢管混凝土强度提高的机理,对复合钢管约束混凝土的套箍系数计算提出建议。基于已有的复合钢管混凝土柱试验,采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设计名义轴压比、径宽比、套箍系数等参数对复合钢管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的影响,得到了影响外层混凝土与核心混凝土之间轴力重分配和复合钢管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的关键参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反映各关键参数影响的复合钢管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的简化计算公式,为复合钢管混凝土柱设计中的延性计算提供参考。(2)为研究复合柱的变形能力,分析了各参数对复合柱极限位移角的影响规律,通过一般位移分析方法及数据回归分析,提出了复合柱的屈服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的计算公式,可供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一定参考。(3)通过SAP2000分别建立了 15层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和复合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到了结构自振周期、基底反力-顶点位移曲线、结构性能点等信息,从而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复合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和钢管混凝土柱框架结构的Pushover的分析结果,对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为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抗震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王鑫[9]2006年在《方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研究》文中提出方钢管混凝土结构除了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塑性好、耐疲劳、耐冲击等优越的力学性能外,还具有节点形式简单、建筑布局灵活、截面惯性矩大、稳定性能好、施工方便、易采用防火措施等优点,因而目前它在高层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目前对方钢管混凝土柱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试验结果不统一,有限元模型简单等。本文采用在钢管和混凝土之间加入粘接单元的方法,更接近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实际受力情况。 本文采用有限元程序ANSYS 8.0对所建立的16个方钢管混凝土柱试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考虑轴压比、钢管壁厚度、混凝土强度、柱长细比、钢材强度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影响,对方钢管混凝土柱在柱常轴力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变形特点、钢管的Mises应力分布和在钢管测点和路径上的Mises应力、混凝土开裂情况、混凝土轴向应力等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钢管壁厚度和柱长细比是方钢管混凝土柱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适用的角度来看,钢管壁厚度可加厚,但不宜太厚,太厚会使钢管底部应力集中严重,同时还要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不需提高太大,它对柱承载力影响较小,同时还会加大工程造价,造成浪费,也给施工造成不便。长细比可适当减小,柱长细比越大,柱承载力越低。钢管强度不需提高太大,它对柱承载力影响较小,太大会造成浪费,同时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要采用适当的壁厚、适当的钢材强度、合理的柱长细比、合理的混凝土标号,把柱的轴压比控制在0.5以内为佳,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在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底部和柱底角部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区域大约在柱高1/3范围内,因此对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底部应加大刚度,柱底角部应加强施焊。混凝土压碎破坏发生在柱底部,在管内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柱底浇注密实,确保工程质量。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今后方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再峰[10]2006年在《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滞回性能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的滞回性能进行了研究,具体进行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1)以截面形式(圆形和方形)和轴压比为参数,进行了8个钢管约束混凝土节点和2个钢管混凝土柱钢筋环绕式节点对比构件的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轴压比、节点连接形式和截面形式对于构件承载力、延性、刚度以及耗能性能的影响规律。(2)通过自编非线性数值计算程序对钢管约束混凝土节点荷载-位移骨架线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本文和他人的试验结果总体上吻合,说明程序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3)对影响钢管约束混凝土节点P-?骨架曲线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参数分析,变化的参数有:钢管混凝土柱含钢率、柱长细比、梁柱线刚度比、梁柱极限弯矩比和柱轴压比。确定了各个参数对节点P-?骨架曲线的影响规律。(4)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对钢管约束混凝土梁柱节点水平承载力的简化算法和简化骨架曲线模型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火灾作用后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力学性能研究[D]. 霍静思. 福州大学. 2005

[2]. 型钢混凝土约束柱耐火性能研究[D]. 郑蝉蝉.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5

[3]. 火灾后钢管砼框架柱的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D]. 王娜. 大庆石油学院. 2003

[4]. 钢骨—钢管砼柱抗震性能研究[D]. 赵敬义. 沈阳建筑大学. 2009

[5]. 耐火钢组合梁与钢管混凝土柱相关问题研究[D]. 蒋翔. 浙江大学. 2017

[6].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研究[D]. 赵庆. 天津大学. 2004

[7]. 配筋钢管混凝土构件静力与动力性能研究[D]. 王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8]. 复合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研究[D]. 周洁. 湖南大学. 2017

[9]. 方钢管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研究[D]. 王鑫. 西安科技大学. 2006

[10]. 钢管约束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滞回性能实验研究[D]. 王再峰. 福州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火灾后钢管砼框架柱的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