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北省面板数据和动态差分GMM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省论文,农业生产论文,效应论文,面板论文,模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随着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新型“绿色”农业的逐渐推进,农业保险在农业风险转移、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作用方式及其具体效应已成为政府、保险公司及农户关心的重点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关于农业保险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所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农业保险促进农业产出的研究。绝大多数学者表示农业保险促进了农业产出水平,如Orden(2001)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对农作物产出的提高幅度在0.28%~4.1%之间;Babcock & Hart(2000)、Colins & Glauber(2002)、庹国柱,李军(2001)、冯文丽(2004)、费友海(2005)、聂荣,王欣兰(2013)、吴雪平,梁芷铭(2014)、Xu & Liao(2014)、Dai et al(2015)等学者一致认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出水平。但有的学者对上述观点并不太赞同,如张跃华,史清华,顾海英(2006)认为理论上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业产出,但通过对上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却发现农业保险对当地水稻产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二,关于农业保险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的研究。目前对于该观点研究文献还不是很多,但观点较为一致。如Schultz(1964)指出农业保险具有分散农业风险的职能,能够稳定农业生产者的产出预期,促使他们选择风险性较大,但更具效率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对象,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陈锡文(2004)研究表明,20世纪90年代新疆和田地区利用农业保险在当地顺利推广了从东北引进的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优质玉米品种两项科技成果。Cai et al(2009)通过对中国贵州480个村随机分组的方法,研究发现农户参加能繁母猪保险有助于其扩大养殖规模。蔡洪滨(2010)通过关于能繁殖母猪保险的试验,发现参保率的上升显著地增加了农民饲养母猪的规模数量。第三,关于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的研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有些学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尝试,但研究视角和结论尚存一定差异。有些学者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如吴钰,蒋新慧(2013)、谢瑞武(2014)指出农业保险从风险保障、改善民生、吸收农村剩余人口、稳定农民收入等几个方面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唐瑾(2013)认为农业保险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农业现代化拉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如石晓军,郭金龙(2013)指出农业现代化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外,曹卫芳(2013)指出农业现代化是改善农业保险发展的基础,农业保险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要保障,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互动机制。 综上所述,关于农业保险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但以上成果大多是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的研究,时间序列数据通常样本点较少,同时往往还会由于存在自相关问题而使估计结果产生偏误。并且以前的研究成果均采用静态模型分析二者的关系,忽略了前期农业产出的多寡对其当期的惯性影响,而降低估计结果的精度。另外,以上研究视角多为全国或地区层面,针对河北省的研究还不多见。鉴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扩展:首先,就研究视角而言,基于河北省层面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效应。其次,就研究方法而言,本文选取河北省11个市2007-2013年面板数据,构建差分广义矩动态面板模型(Difference GMM)进行实证分析,这与采用时间序列的静态模型相比,不仅扩大了样本信息量,降低了变量之间的共线性,规避了自相关问题,而且动态面板考虑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对其当期值的影响,纠正了被解释变量滞后项的内生性问题所造成的估计偏误,提高了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就研究结论而言,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各地区的农业风险水平,其影响力度会随着农业风险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另外,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保险赔付率、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也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风险对农业生产具有负向影响。因此本文支持了既有文献对于农业保险促进农业生产的研究,研究结论对于制定与完善农业保险支农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以下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问题;第三部分为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第四部分为数据采集与处理;第五部分为河北省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效应进行的实证检验;最后一部分为论文的结论与政策启示。 二、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 (一)河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河北省农业保险的发展至今已有32年的发展历史,但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82年至1992年农业保险业务呈上升趋势,但承保比重相当低,农业保险的承保率不到5%。1993年至2006年,河北省农业保险基本呈下降趋势,到2006年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萎缩到只有4.09百万元。2007年8月河北省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业务,推出小麦、玉米、棉花、能繁母猪、奶牛等五个保险品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当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03.5百万元,较2006年增长25倍。2008年河北省出台《河北省种植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和《河北省养殖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试点。保费在参保农户承担20%的基础上,各级财政承担80%。2011年10月河北省政府下发《关于印发河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将24个蔬菜示范县(市)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河北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呈现逐年增加的良好势头,2013年农业保费收入已达1682.9百万元,赔付额为703.41百万元,赔付率为51.4%,在财产保险中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5.3%,已成为仅次于车险的第二大险种。 (二)河北省农业保险现存问题 虽然河北省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第一,农业保险赔付率波动较大。比如,2006年农业保险赔付率高达80%,而2011年赔付率只有25%,赔付率的巨大波动给保险公司的稳定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增加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难度。第二,赔付较低,难以弥补农户风险损失。河北省农业保险的主要品种,如小麦、玉米、棉花每亩保险金额分别为300元、260元、400元,保险金额还不到每亩平均收入的40%,即使农户遭受损失也得不到足够的补偿,严重挫伤了农户的参保积极性。第三,缺乏专业定损机构,赔付有失公平。发生农业风险后,对风险损失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估是公平理赔的前提,而且农业保险的风险定损较为复杂,既涉及到专业技术知识又涉及到道德因素。因此,要想对农业风险损失进行公平公正的定损,设立独立于保险合同双方的专门定损机构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目前河北省该类专业定损机构几乎还处于空白。第四,农业保险经营成本较高,道德风险严重。河北省目前的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生产为主,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的程度还不是很普遍。保险公司在展业、勘灾、定损、赔付等环节都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成本居高不下,使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大幅减少,挫伤了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另外,农业生产的分散经营模式,也增加了农户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在有些地区骗保行为时有发生,比如无灾报有灾、小灾报大灾等,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承保、理赔成本。上述存在的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保险促进农业生产的效果。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一)指标选取 1.农业生产水平(Y)。该指标代表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在模型中作为被解释变量。模型中用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来表示,其值等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再除以农林牧副渔从业人数。该指标较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不仅能反映农业对全社会所做的贡献,而且能反映农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可为改善农业生产提供依据。该指标是衡量农业生产水平的较好指标,其值越大说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越高,反之则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越低。 2.农业保险发展水平(Prem)。用农业保险密度,即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来表示,它是反映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指标,其值越大说明农业发展水平越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它与农业生产应该呈正相关关系,其值等于各市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除以农林牧副渔从业人数。由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功能是发生在投保之后,保费收取和保险功能的发挥具有一定时间差,因此,用保费收入的滞后1期来进行模型的参数估计。 3.农业风险水平(Risk)。农业风险是指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因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风险,如旱灾、水灾、冰雹灾、病虫灾、偷盗、投毒等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农业风险水平越高,农业生产损失越大,它与农业生产水平应该呈负向关系。代表农业风险的指标主要有受灾面积和农业保险赔付率,鉴于受灾面积仅能反映种植业面临的自然风险,而农业保险赔付率既能反映种植业风险又能反映养殖业风险,而且数据相对受灾面积更为准确。因此,本文采用农业保险赔付率来代表农业风险水平,其值等于农业保险赔付额与其保费收入之比。 4.农业保险赔付水平(Rate)。农业保险赔付水平常常用农业保险赔率来表示,赔付率越高,说明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风险补偿越大,越有利于受灾农户恢复农业生产,该指标与农业生产应该呈正向关系。但应该注意的是农户得到赔付之后,从恢复农业生产到有所收成,必然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在模型估计时用赔付率的滞后1期来表示农业保险赔付水平。 5.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Area)。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是影响人均农业产出的重要因素,在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越大,农业产值越大,增加值也越高,其值等于农作物播种总面积除以农林牧副渔从业人数。 6.人力资本(H)。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人力资本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农业生产水平应该呈正向关系。模型中用人均受教育年数作为人力资本指标,根据河北省教育制度和乡村从业人员文化程度统计口径,文盲和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将受教育年限分别定义为2、6、9、12、12、16年。以教育年限为权重,乘以抽查样本中各类文化水平的人数,得到受教育年限的加权和,再除以抽样总人数,即可得到人力资本指标值。因为人力资本转化成实际生产力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滞,因此用人力资本的滞后1期进行模型估计。 7.农业保险和农业风险交乘项(Prem×Rate)。为了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否依赖于农业风险水平,特构建农业保险和农业风险的交乘项指标。俗话说“没有风险就没有保险”,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农业风险存在的基础上,农业风险越大的地区,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转移、补偿的功能发挥的就越大,该指标应该和农业生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考虑保费收入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时滞性,也用交乘项的滞后1期进行模型估计。 (二)模型构建 本文参照Clarke,Xu & Zou(2006)、Beck,标签:农业保险论文; 赔付率论文; 保费收入论文; 政策性农业保险论文; 面板数据论文; 农业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种植业论文; 农村论文; 人力资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