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的目光看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论文,目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
据说,一位外国母亲在圣诞节时带着5岁的儿子去买礼物。大街上的橱窗里张灯结彩,乔装的小精灵载歌载舞;商店里五光十色的玩具应有尽有。母亲想,我儿子将以何等兴奋的目光观赏这绚丽的世界啊。然而她绝对没想到,儿子却拽着她的衣角,呜呜地哭个不停。
“我,我的鞋带儿松了……”
母亲不得不蹲下,为儿子系鞋带。她无意中抬起头来,啊?怎么什么都没有?没有迷人的橱窗,没有圣诞礼物,也没有丰盛的餐桌……它们,都太高了。落在眼里的,只有粗大的脚和妇人们的裙摆,它们在那儿互相磨擦、碰撞,过来往去。这位母亲第一次从5岁儿子目光的高度仰望世界,它是那样苍白枯燥,她为此而震惊,发誓今后再也不把以自己为基准的“快乐”强加给儿子。用孩子的目光看孩子,看孩子眼中的世界,才能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位母亲以切身体验认识到了这一点。
这位母亲是幸运的。可惜,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父母至今仍未得到这一“幸运”。下面几个情景是笔者耳闻目睹的,把它们写下来,希望能给已在职或即将就职的父母有所启示。
情景一 “六·一”节,某幼儿园举行游艺活动。其中有个游戏叫“瞎子打锣”,打着的奖励一把玩具手枪,另一个游戏是玩乒乓球,优胜者奖乒乓球一只。
一个小朋友不愿用布蒙眼睛当“瞎子”,而愿玩乒乓球。起初,他母亲耐心劝说,说手枪比乒乓球贵,无奈孩子硬是不肯。最后母亲失去了耐心,在孩子屁股上猛拍一掌,大声说:“这个不争气的东西,今天就不让你玩乒乓球。”说完,抱起孩子走了。
“六·一”本是儿童一年中最快乐的一天。老师创设以上两种游戏并给予奖品,目的是让孩子高兴,并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平衡力。孩子想玩什么就该让他轻松地玩,家长何必把世俗的眼光强加给孩子,强迫他玩不喜欢的游戏呢?
情景二 天快黑了,4岁的女儿已弹了二十分钟钢琴,不到规定的“半小时”。孩子央求说:“妈妈,我先去看一会儿蝌蚪行吗?”母亲拒绝道:“琴都没弹好,看什么蝌蚪!”
其实,孩子不过想看看蝌蚪的尾巴掉了没有,看它们的脚长出来没有。然而妈妈心里只有弹琴,她哪里想到,她或许能让女儿多弹十分钟钢琴,同时却在扼杀一个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情景三 母亲把一块黑不溜秋的石头扔进了垃圾桶,并对孩子说:“以后不准再把石头拿进来!”4岁的儿子瞪了一眼母亲,迅速地从垃圾桶里抱回了石头,然后把它洗干净,紧紧握在手里。
孩子最富想象力。在他们眼里,一块石头也许是他的城堡,或是饼干、面包……他辛苦地捡回来,母亲却毫不留情地扔掉它。母亲保全了家里的洁净,却遏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同情心。
情景四 女儿生日那天,母亲把一个漂亮的大洋娃娃放在女儿枕边,扔掉了脏兮兮的旧娃娃。5岁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却“发疯”般地寻找她的旧娃娃,泪流满面。
2岁以下的婴儿可能喜欢不断更换新玩具,但再大一点,他们即使拥有了“新的”,也不会扔掉或嫌弃“旧的”。母亲扔掉的那个旧娃娃,也许是她女儿的一切——她的姐妹,她的妈妈,她的宝宝,她在黑夜中的保护神。大人不能自作主张剥夺孩子的爱物,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她的情感。
情景五 4岁的孩子买了一瓶酱油,爬了好几层楼,终于到了家门口。敲门时,不小心将酱油瓶掉在地上,摔破了。父亲见了,大吼一声:“真没用,欠揍!”
孩子做错了事,心里也很难过。大人的严厉呵斥只会让孩子失去下次“买酱油”的勇气和兴趣。也许,他还会因此对学习及其他活动望而怯步,因为他本身的力量和信心就不够!做父母的,应鼓励孩子失败了再来!
情景六 爸爸笑着对儿子说:“你跟你妈说我是臭爸爸,对不对?”五岁的儿子低着头,脸红红的。事后,他对妈妈说:“妈妈,我让你不告诉爸爸的,你说话不算数,下次再也不对你讲真话了。”
小孩子和大人一样,心里有许多秘密,这种秘密在大人看来或许不屑一顾。可是孩子的秘密一旦被揭示,他们一样会很难为情,会有被“出卖”的感觉。要知道,他们需鼓起多大的勇气,下多大的决心,才选择一个他认为合适可靠的人说出他的秘密。而这位母亲却轻易地丢掉了这种殊荣。也许,真的,孩子不再会跟母亲讲心里话了。
情景七 爸爸妈妈围着3岁的儿子问:“你最喜欢谁?”孩子马上答:“爸爸,妈妈。”母亲不甘心,又问“你最喜欢谁?是妈妈还是爸爸?”孩子看看满脸慈爱的爸爸,又看看满面期待的妈妈,下定决心地说“妈妈”。母亲欢呼一声,抱起孩子亲了又亲,可孩子的眼睛却望着爸爸。
爸爸妈妈都是孩子的保护神,是他的全部。若是硬要作出取舍的选择,实在太难为他了。三位一体的家何必分出个彼此呢?这样下去,只能培养出一个八面玲珑的小滑头。
以上类似情况,生活中不胜枚举。希望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只有这样,那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图/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