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区住宅建筑设计论文_程鹏

浅议小区住宅建筑设计论文_程鹏

身份证号:41302919830113xxxx 武汉建工科研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小区建筑设计环节作为影响住户使用与开发商利益的关键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小区建筑的舒适性与技术经济合理性。在今后的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加强新结构技术、设备技术以及材料技术的应用,以提升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水平。

关键词: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1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思路

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住宅开发及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住宅的建筑形式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在多样的住宅建筑形式中。能够设计出经济适用、外形美观、又富有个性的住宅建筑。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户型布局、采光通风、节能保温等等。为了加强住宅设计管理。进一步提高住宅的设计水平,保证住宅的质量,同时也为了适应我围城市建设发展和人民群众牛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国家建设部提出,住宅设计应当贯彻适用、经济、安全、美观的建设方针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以现代家庭的居住行为方式为依据,合理组织室内空间,提高室内空间的利用率,努力完善住宅的使用功能。

2 住宅建设设计中套型设计不合理

2.1起居室设计问题

一是面积太大。现在,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在“家”中,卧室、厨房和卫牛间应该是最舒服和活动时间最多的空间。二是设计存在着起居厅的门洞数量过多。在起居厅设计中门的数量与功能作用成反比,有2~3个门的厅,对其功能影响不大,有4个门的厅,其交通面积增多,使用功能就会降低,有5个门以上的厅,作用很小,基本只起着过道的作用,门洞的数量与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三是餐厅与起居室结合。目前,相当一部分住宅起居室与餐厅结合,造成气氛和气味的相互干扰,很不协调。建议: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净高不应低于2.4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局部净高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时,其1/2使用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0m。

2.2卫生间设计问题

首先,卫生间的私密程度不够,卫生间的位置不宜正对房屋入口或者正对客厅,其窗户设计应该为宽扁的高窗等等,然而我国的房屋卫生间设计中有些条件还未满足。其次,卫生间与房屋内的其它用水点布置比较分散。第三,卫生间的通风环境不畅。第四,卫生间混合了各种功能。

2.3厨房设计问题

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L形及Π形柜式布置较合理,同时其开间不应小于1.8 m,进深取决于水池、煤气灶、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从厨房的实例调查中可以看出,现有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多数在4.0m2左右,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没有统一专用管道井,检修也十分困难。

3 提升住宅小区建设设计质量的解决措施

3.1 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住宅组合形式

对于高层的住宅小区建筑组合形式而言,分为短廊式(独立短廊式,组合短廊式)、长廊式(内廊式、外廊式)、跃廊式与跃层式等不同的组合形式,每种组合形式都有着自身的优缺点。如对于跃层式组合方式而言,住宅特点是一户占有两层或三层的房间,内部以小楼梯作层间联系。跃层式高层住宅每隔一层或二层设长走廊作为通道走廊可为内廊或外廊,这种住宅每户都可有好的朝向与通风,但不是所有的住宅形式都适合该种组合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决定组合形式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分析,从而提升选择组合形式的科学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重视空间的动感与灵活性

(1)注重室内空间效果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可以满足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心理需求。室内空间的高度、形状,不同空间在平面及竖向上的联系,开窗的位置及形式等在满足相应法规的同时,可根据居住者的爱好加入更多的个性化因素。

(2)空间的动感流畅,通透灵活也是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可通过对户内公共空间、私密空间、交通空间的巧妙布置,保证室内空间的通透流畅,使每个独立空间的空间感都得到延伸和扩展,营造小中见大的空间视觉效果。

(3)室内自然光照的综合设计,是产生高质量空间氛围的重要环节。以往室内设计多用人工光照渲染空间气氛,但相对来说还是自然光更加亲切自然,且易与建筑立面、形体密切结合,在创造丰富空间效果的同时,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通过开窗方式(如顶窗,侧窗,高窗,低窗,落地窗,转角窗等)和采光材料(如透明玻璃,磨砂玻璃,玻璃砖,百页等)的运用,形成光影丰富、多彩、明暗变化有致的室内空间。

3.3 注重住宅小区建筑外观风格设计

在建筑的外观处理过程中,应提倡简洁的线条与现代风格,并充分反映出建筑的个性特点。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力求设计出富含文化特色与现代化气息的建筑作品。而不应刻板追求欧式风格,与周边环境显得格外突兀。同时,还应确保整体尺度、比例以及色彩的协调统一,使住宅小区建设体现出体态美与线条美。

3.4 切实注重环境设计

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5 绿化设计

规划公共绿地分为居住区中心绿化、组团公共绿地、林荫路和道路绿化四部分。绿化设计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功能上净化与调节基地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音,改善小气候。形式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搭配树种,与小品、草坪、小径、建筑等形成优美整体的居住环境,提供居民良好的活动、娱乐天地,让家家户户都有良好的窗外景观。

3.6 提高结构设计质量

(1)对于新规范而言,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为此须加强对于该因素的重视。当结构高度超过B级高度时,应注重设计方法与处理措施的灵活选择。在现阶段的实际工程操作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于结构类型变更的重视。(2)注重结构的规则性问题。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应选择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严格遵循新规范开展设计工作,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带来不便。(3)注重嵌固端的设置问题。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多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与人防。在设计嵌固端时,可能会设置在地下室顶板或在人防顶板等位置。为此,对于结构设计师而言,应注重由嵌固端的设置所带来的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等问题,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埋下安全隐患。

4 结论

为了使住宅小区建筑的性能得到有效改善,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设计技术的科学性,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分析,加强新型设计技术、工艺以及材料的使用,提升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工作的技术经济合理性。同时,还应加强对新科技成果的使用,利用先进的住宅多功能调试技术与综合管理系统、防火系统,使住宅的设计与信息化社会需求相适应。此外,还应加强新型建筑构配件及产品、室内设备、器具及配件的使用,提升各个构件的综合性能。

参考文献

[1]汪洋,张京.关于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12):22.

[2]方炳煌.建筑生态住宅小区中规划设计问题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0,8(01S):58-60.

[3]张剑枫.节约型理念在建筑设计技术策略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1:45-46.

论文作者:程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  ;  ;  ;  ;  ;  ;  ;  

浅议小区住宅建筑设计论文_程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