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麻兰镇芝坊小学 26670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想象——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新的理念,新的探索,让我们不断追求音乐课堂创新教学的新天地。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发掘其潜在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确定目标,主动探索音乐,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初步形成独立学习音乐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同时,更要关注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尤其要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在课改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音乐课堂的创新教学:
一、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感受、想象、创造音乐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视、听、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创设创新氛围,让学生大胆表演。对于音乐之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人听来,具体表现的内容各有不同。所以,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2.以歌曲为范本,创作歌词。有的音乐作品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歌词、曲调都比较简单,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培养学生的歌词创新能力,以达到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的目的。如一年级教材中的《小动物唱歌》这首歌,在学完新歌后,可以启发学生以丰富的想象力、以小组的形式继续创作歌词并设计动作表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即兴创作能力,同时寓教于乐,学生能在实践中掌握曲调特点和旋律特点,能提高学生快捷反应、临场发挥灵活多变的能力,音乐表演自然流畅、富有激情,并且使学生在创造和表演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3.在游戏中创造生活的音乐美。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节奏,教师可以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并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例如,低阶段的节奏很简单,主要通过形象的实践模仿,掌握其基本特点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具有情景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实物创造节奏。例如,请几位同学带上小动物头饰一起做游戏——《森林里的演唱会》,让每一位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由他们自己找出这些叫声的特点,教师归纳出小鸡叫×× ×,小鸭叫× ×,鹅叫×-,狮子叫× - - -等等,然后可以根据这些节奏做各种游戏。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和运用节奏。
让学生自己创造语言,不仅能解决问题,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从即兴创造进入创作。即兴创造与创作是音乐创造教学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小学的音乐创作活动,无论是音响探索、综合性创造活动还是音乐创作,都可以尽量多地采用即兴性活动。“多用即兴”的好处在于:首先,即兴创造活动不必依据事先设计好的乐谱和事先排练,较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性活动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则,即兴性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性活动没有事先准备(酝酿、设计、排练),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稚嫩、不成熟是难免的。但是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们对于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2.从内心听觉启发创造。在《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强调“听”,围绕倾听来进行。让孩子们从小多听、多想,不仅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而且更能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要注重在音乐创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启发学生想像自己的创造效果,先描述,再与实际音响对照,如此反复练习,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例如欣赏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先启发学生回忆听到的雷声、风声这些自然音响,在没有打击乐器的情况下,可以用什么来表现?学生发挥想象,讨论后得出:用跺脚表现雷,用拍手表现闪电,用嘴巴发出的“呜、呼”表现风,用抖动纸张表现雨点砸在地面上……然后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用乐队和打击乐器演奏的表现雷鸣电闪的音响效果,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刚才想到的表现方法,与乐队一起“合作”,完成整首音乐。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这里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在创设大自然的音响中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围绕“倾听音乐”来展开教学活动,启发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大自然的景象,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论文作者:窦翔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节奏论文; 启发论文; 听觉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