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策略论文_陆建军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策略论文_陆建军

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中学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阶段的教学理念伴随着教改的持续推进而处于不断优化变革的过程之中,在此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学要以教改理念为基础进行相应的教学变革。当下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正处于改革与探索的关键时期,新一轮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全面推行之中,作为初中历史学科教学而言要立足新课改基本精神,通过创新教学着力构建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初中历史学科教育教学新模式,使历史学科成为初中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舞台,这是学科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初中历史教师作为个体实现专业成长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改 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封建帝王之一唐太宗的名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话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学习与感知历史的意义与重要性,无论是对于国家民族整体还是对于社会个体而言都是这样的,传统历史以文化中有丰富的可以吸取的养分是有助于当下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史料典籍的保存与挖掘,是一个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比较强烈的国家,我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高度重视对于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历史教育,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在历史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为我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众所周知,当下基础教育教学正处于重要的历史改革与变革期,历史蟹壳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时代语境下有了新的使命和更为重大的责任,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以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较大。本文以下紧密围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这一主题,具体阐述和探讨当下背景下学科创新教学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明确和强调学科的基本属性、学科价值及在新课改语境下学科教学的功能,这些层面的内容具有时空同一性。这是基础性的工作,同时也是关键性的工作。

当下时代背景下,包括初中历史学科在内各级各类学校各学科课堂教学都面临着构建学科核心素养语境下具体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命题,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明晰和再次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价值,这更多的涉及到的是知识层面的内容,与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没有直接关系,与具体课堂教法没有必然联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历史学科的属性和价值是什么?历史学科是通过介绍民族先辈们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感知和了解我国以往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的,对于国家民族而言是保证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的需要,同时由于历史学科在所有学校学科中是唯一的以历史纵向思维展开具体课堂教学的学科,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具有了核心素养语境下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构建历史意识、历史观念,具备一定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这既是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功能,同时也高度吻合当下新课程改革语境下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重点在优化课堂组织形式和精细化设计教学环节上实现突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及必要的历史主题演讲朗诵比赛、历史故事角色演绎等诸多方式实现优化教学。

实际而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式和途径是非常多元化的,只要一线教师在自身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会逐渐被挖掘出来。就当下而言,面对部分学生缺乏历史学习的兴趣、对历史学科没有好感等基本情况,教师要具体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这个过程中具体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实现路径有多种,如可以通过落实导学案教学模式持续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具体组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小组轮流发言等形式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另外同样可以通过举办主题性的演讲和朗诵比赛、历史小故事角色扮演诸多形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强化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与民族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这是新时期课堂教学中践行国家“文化自信”战略的需要,也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客观需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强化对于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这是有现实背景的,现实决定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以来,我国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思想观念在全球化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于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冷漠态度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因此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持续强化对于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在注重基本历史学科知识教授的同时要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对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温情与敬意”,这个说法是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首先从态度上要使学生进行转变,在此基础上历史知识的拓展才是有意义的。这方面我国屈辱的近代史是非常生动的教材,因此在近代史部分的课堂教学时要切实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在中国古代史部分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从而强化民族认同。我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从战略高度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文化自信”的口号,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要勇于承担、持续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资料:

1、田秀侠,浅谈初中历史课堂的趣味性教学,《学苑教育》,2016年21期。

2、徐晓枫,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实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新课程(中学)》,2015年08期。

3、徐宗伟,让德育之花在历史课堂上绽放——《改革开放》教学案例及反思,《内蒙古教育》,2015年21期

4、魏恤民,提炼初中历史教学关键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基础教育课程》,2016年11期。

5、张军艳,浅谈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速读》,2018年03期。

6、闫娜,乡土史教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成都历史》为例,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论文作者:陆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  ;  ;  ;  ;  ;  ;  ;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策略论文_陆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