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_个人管理论文

我国经济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_个人管理论文

我国经济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科学管理论文,经济社会论文,以人为本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77(2008)09-0088-02

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普遍原则和新时期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理念。现代社会强调科学管理,其内涵也就包含着以人为本的本义。

一、科学理解以人为本努力做好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从人的要求与愿望出发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体现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人性化管理、运行模式,探索人的性情与心理活动规律,并在掌握这种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管理,这种模式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发挥人和作用,把管理工作及各项工作做到最好。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人”,这里的“人”到底指的是什么,这是怎样做到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关键。我认为,在这里,以人为本不是指单纯的个体,单独的个人,或者说,不是指具体的你、我、他,而是普遍意义上的普遍含义,它是作为人类本质而出现的,是处于社会联系之中的“人”,这个“人”具有社会性,是社会的人。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由此看来人具有群体性和合作性,人的力量来源于人的合作,撇开人的社会性单独来看,个人许多方面的能力不如动物,但人能战胜比自己凶猛得多的动物,成为万物之灵,利用一切存在物为人类服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能群。那么,以人为本就不能停留在对人和的狭隘理解上,也不是停留在对人的抽象理解上,人虽然是具体的,但不是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个人,试想,如果以人为本指的是单独的个人,那就陷入到事事以这个个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困境之中,最终导致不能以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最高追求,整个世界都会成为某个个人的附庸,其结果是不能真正“以人为本”,这就是以人为本中“人”的社会性。这是从整体的意义上来看待的,也是对以人为本的宽泛要求的阐释。

二、以人为本的历史演进和选择

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人在社会中生存,在社会中发展,社会发展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不论是在我国历史发展还是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并不是一开始就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的,考察整个历史进程,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出现并存在以非人为本的观念和做法,并且占居统治地位,这是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

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科学技术思想尚未确立,人们无法用科学的知识来回答自然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就把它归为神灵主宰,比如,在疾病治疗方面依靠神灵和巫医、巫术;在人的生活中崇尚神,认为命运都是由神来统治和左右的,一切归于神,做任何事情都要符合神的意志,把虚构出来的神作为自己崇尚的对象,这就是以神为本。

在历史上还出现过拜物教,就是把某种物当作神来崇拜,原始人由于对自然现象缺乏理解,也许在某种偶然的机遇中,某物起了很大的作用,就以为有些物有灵性,并赋予其神秘的、超自然的性质,并认为此物可以支配人的命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所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有些物很快被交换出去,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而有些物就不能换出去,这些能够容易换出去的物也就具有了一种神秘的力量,它控制着商品生产者,支配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生产者对某物进行膜拜。当金和银因其天然属性从商品世界中游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就决定于商品能否换成货币,商品的神秘性发展为货币的神秘性。当货币以纸币的形式来取代时,它的神秘力量便更加浓重,一张小小的纸片所起到的作用与它自身的作用差距甚远,于是就有了金钱万能的想法。以物为本持续的时间如此之长,以至到了今天为金钱而采取极端做法的也是大有人在。

资本主义的出现使个人主义发展到顶峰,形成了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私有制下商品经济关系的产物,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在资本主义以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个人还是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那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专制主义,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个人从狭隘的自然联系中摆脱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者。对个别生产者而言,社会关系或社会结合的方式只是实现他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利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社会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和。个人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蔓延,社会环境中形成了以我为本行为趋向,做任何事情都局限于以自我为圆心,以胳膊为半径所画的圆中,一切为了自我,一切围绕自我利益。这虽然促进了个性解放和个人意识的增强,但是它把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过分强调生物的个体,成了整个社会发展的羁绊,资本主义发展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洪流之中。

在社会大分工以后,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关系,等级制度的确立,使不同的人处于不同地位,当然也就享有不同的权利,高层地位的人能够支配低层地位人,低等级的人受高等级人的压制而没有人身自由。这样一来,一层管制一层,处于最上层的人可以随意所为,而处于底层的人则如同一般动物,不能享有同其他人一样的自然的恩惠。这种情况,从整体上来看,谁拥有权力,谁就拥有一切。在人治社会,皇帝的权力就是一切,于是就有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俗言,于是人们就以权为中心,开始了追权逐利的大竞赛,买官鬻爵现象层出不穷,形成了以权为本。

无论是以神为本、以物为本,还是以我为本、以权为本都有其片面性,都将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这种以非人为本的思想意识和现实做法必将被历史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人为本。马克思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人要解放自己,首先要取得平等的地位,这是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

在现代社会,人的地位更加突出,方法更加多样,涉及面更加广泛。这是由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的力量明显增大,创造的财富日益增多,但同时人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对人的消极影响也不断增长,以致在某些方面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思想界“谈人色变”,把以人为本看做是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在很多方面不能正确看待人、看待人的事情,影响了我国发展的进程。在长期反思中。我们逐步认识到,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以人为本的主体、客体及相互关系

以人为本到底是对谁的要求,谁在特有的情况下能够做到以人为本,为什么有些处于从属地位的人无法实施以人为本?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以人为本的主语是省略的,那到底谁要做到以人为本呢?当然不是指全体人,而是特指那些管理人、指挥人的人,也就是所谓的领导者和决策者。管理者能否以全体社会人为本,当然不能,因为,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和权限是一定的,管理者在实施其管理时,首先要做出某种决策,这种决策的制定是通过对所属单位的实际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它的适用性也仅仅是这个单位,而对以外的单位是毫不相干的,有时也可能是一种错误决断,会出现相反的结果,也就是说,某个管理者的决策不可能是普遍的,也不可能是万能的。由此,某个管理者管理的只能是被管理者中的一部分,而不能是全部。所以,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成为以人为本中的“人”也就具有了对象性,也就是特指的那些人。另一方面,人的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的人是由群体的人构成的,即使是管理权限很大的管理者,也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何况,管理者管理权限的界定决定了不可能管理整个大的群体,而是分级分类分部门进行管理,人类自身的生活居住特征也决定了以人为本中的“人”具有对象性。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既是以每个人为本,又不是仅仅为了某个个人,突出的是人的特性和人的类特征。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在以人为本的具体实施中,还要考虑到群体的人和单个的人。这种理念为执政者、各级管理者提供了行为选择的依据,既要探寻人的一般规律,尊重人的普遍特性,又要从本群体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好事情。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不能以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

四、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现实要求

以人为本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人尽其能。管理者要做到以人为本,第一、要认识到管理不是管制,不能用强制的方法,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用粗暴简单的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在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对人的关心,体现人的精神,研究人的规律,促进人的发展。第二,以人为本就要把管理和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管理真正成为对人的管理而不是对机器的管理。第三,以人为本要体现在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2002年,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到香港访问演出,带去邓朴方四句话,当主持人在香港大剧场宣读这四句话时,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四句话是:有一种爱是人间之爱,有一种情是手足之情,有一种力量是意志的力量,有一种精神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要把这种爱与情、力量与精神深深熔铸在残疾人艺术活动之中,更应当深深熔铸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之中。这是因为,管理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着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的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管理要重视情感因素。从思想认识到行为要求、行为实施、行为规范都应当融入情感。无论多么先进的管理手段都不能否定人性化的管理工作,都不能脱离人对人的管理,这就融入了交流、沟通、互动,无论现代传媒多么发达都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也都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巨大作用。强调情感作用,即沟通、传递、感染、分享的作用,这使得情感不仅成为生命需要最重要的标志,而且只有当情感本身得到发展提升,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成长才有最基本的保证。所以,我们现在提出要关心人,体贴人,帮助人,温暖人,提倡有人情味的管理。

标签:;  ;  

我国经济社会条件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_个人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