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妄言》与南京地域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妄言论文,南京论文,地域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姑妄言》反映的文化地域以南京为中心,向东南通往闽浙,向西南通往滇黔,向北通往齐鲁燕赵,直射辽东。其中,尤其以对南京的反映最为广泛而深刻。
《姑妄言》作者和批点者都曾经长期生活于南京,他们对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风土人情极为熟悉;但他们又不是地道的南京人或南方人,他们自称是“三韩”人,“古营州”人,从他们的文字看,也似乎确实与辽东有某种联系,他们常常似乎以一个北方人的眼光来反观南方,又以一个生活在南方的人的眼光回观北方,这样,他们反而比纯粹的南方人更能看出南方文化的特点。他们的体验、看法,自觉不自觉地在他们的笔下记录下来,流露出来,他们的作品,不期然地成为以南京为中心的地域文化的载体,成为南北文化比较的试纸。
南京地当南北要冲,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长期的南北文化交融汇合,形成南京以南方文化为根基,兼容北方文化的特点。
《姑妄言》描写了南京侈靡的民风,一年四季不断有游乐的盛会,有上元赏灯,有春季观桃,有清明耍青,有端阳龙舟,……且看看第一回写的那到听观桃:
一日,听得各处桃花盛开,他在史家墩、小桃源、黑龙潭、虎踞关各处去看热闹。只见那些男男女女看花之人往来如织,别人都是三五成群,有揣着春盛的,也有抬着食盒的,或在酒棚内饮酒的,或在茶棚内吃茶的,丝竹管弦,长歌短调,其然热闹。①
第十九回写的上元灯市、端阳游船,更是繁华:
南京上元灯市中极其热闹,自初八日起,到十八止,卖灯者固多,而看灯者更[多]。两边楼上或是王孙公子,或是大家宅眷,都租了看灯,窗上悬了珠帘,檐外挂上各种异灯,饮酒作乐。有那一种中等人家内眷,又爱看灯并热闹,要租灯楼又无此力量,只得雇了轿抬着看灯。那市上灯光如昼,真是人山人海。……更有妙者,每逢端阳,秦淮河灯船龙舟不计其数,那两岸河房内,人俱租尽不消说得,而在河里坐船游顽者,也便如蚁。
官僚士绅之家的奢侈豪华更不必说,宦家的花园、阮家的戏班,贾家的酒杯,童家的厅堂,……但作者和批点者毕竟都不是豪华中人,写奢华未免隔膜,比起后出的《红楼梦》来,他们简直可以说是写风月繁华的门外汉,以至写江南大官宦之家,丫鬟竟像北方村姑一般,无事时会脱了衣服捉虱子。
《姑妄言》描写了南京人独特的性格。书中两次说到的“呆鹅头”就是既风趣、又深刻的例子。书中写到贾文物的岳丈半情半贿帮贾文物中举后,——
几个学霸老羞变怒,遂一唱百和起来,说某人是某宦儿子,某人是财主贤郎,都是买的举人,为头的虽不多几个,有好生事的秀才就跟上数百,同去文庙中哭庙,又蜂拥着打到主考公馆门首。那主考知道了,不胜大怒,传地方官擒拿。江南人称为呆鹅头,那鹅见人走着,他却伸着大长脖子来吓人,被人一脚踢去,他反吓的跑得老远。江南人就是这个样子,无事之时,一人首唱,就有许多人帮衬。及至弄出事来,一哄跑个干净。起先有几百秀才,戴着方巾,穿双红鞋,手中拿把扇子,口中“之乎者也”的乱嘈胡闹;后来听得拿人,这些人谁知都是属屁的,一唧就不见了,跑得一个皆无,只剩得为头的七八个。主考将这几个人交与地方官,他连夜上本,别话一概不题,只说恶衿不中,欺凌主考。这主考是魏珰门下,遣人预先贿通,不消说得。
这里的描写,是有哭庙案为生活来源的。第十九又一次提到呆鹅头:
宦萼闻知了详细,着实赞叹,上马而回。正走着,又见许多人在那里围住着,[林钝翁批语:江南风俗,街上勿论有大小事,即围上无限的人看,所以谓之呆鹅头也。]宦萼也打马挤了进去,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少年,满脸满身是血,口中道:“像我这待哥哥,也就够了,反这样不公平,倒下死手打我。”一个大汉一脸横肉,疙瘩麻子,黄须白眼,上身赤剥着,恶狠狠拍着胸膛道:“我打了不怕你,你只管去告。”一个老者背着脸向那大汉道:“你这奴才,这样凶恶,难道官府衙门都没有王法处治你的么?”那大汉道:“老叔不要偏心,都是你侄儿,不犯着抬一个灭一个,冷灶里一把,热灶里着一把,手掌看不见手背,劝你老人家将就些罢,不要太做绝了。”揸手舞脚,一跳八丈的。那老儿怒起来道:“你欺负兄弟罢了,难道敢打我叔叔么。”转过身来。
如果不是一概而论,这两个情节确实反映了部分南京人的特性:爱看热闹而怯于参与,勇于附和而怯于负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者,比北方要少得多。
作者、批点者以北方人的眼光,看到许多南方人习以为常但又表现了地方特点的风俗。童自大家门首,两扇黑漆油的大篱笆门关着,贴着一张“吏部候选州左堂”的红封皮,这反映了江南人的爱装门面,林钝翁以北方人淳朴的眼光看去,便觉可笑。旁边还贴着两张街道坊官禁止污秽的告条,上写道:“本厅司示谕一应闲杂人等,勿得在此污秽,如违拿究。”还加上朱笔大圈。林钝翁批道:“妙极。江南或监生,或财主,十家有七八贴此。”其实,那不过是如同今日“此处禁止大小便”的告示,本是为了卫生,林钝翁以于此不大讲究的北人眼光看去,也觉可笑。至于这样的事,也要“本厅司示谕”、朱笔大圈,又是江南人装门面吓人。
书中甚至比较了南北方城市的市内交通:
南京的轿夫论马头,一个马头上有十二名轿夫,一条街上一个马头,单做这一条街上的生意。他们在县中册上有名当差,他这十二名算有名正身。县册无名在马头上做生意者,谓之散班,月月帮贴些须与他,正身应当官差。南京城中共有八百个马头,这是历来旧例。
明清时代,南方经济相对发达,南方人又讲面子,有钱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和没钱而又要装门面的穷秀才、江湖医生等,构成庞大的乘轿群体,所以抬轿的行当特别兴时,这在北方大概不易看到。可是,还是有乘不起轿、又迈不动步的,于是雇驴的行当与抬轿业共存,宦萼出门,自己骑马,就让篾片邬合雇驴。批语道:“江南与北直相同,各巷口皆有雇驴者,颇觉便宜。”
书中还写到江南风俗的许多细节,江南奉承有钱人叫“老爷”(这反映了钱的魔力在江南比别处来得更早),江南给收生婆的酬谢是“二两一封谢资,两顶绉纱包头,两条大花布手巾,一块草纸,水氏只收了草纸。[林钝翁批语:这是江南收生婆的规矩。]”江南当票上别有一种字(反映了典当业的发达),江南人买江北丫头带小孩,且认为江北粗夯丫头其价甚廉(反映了江南高于江北的经济发展和江南崇尚纤巧、鄙视粗夯的民风)。
书中还记载了许多带有江南特色的方言土语,例如,形容显官叫“大亨儿八的显官”[林钝翁批语:此乃江南市井之语,“哼儿八”三字却不解何意。]形容给别人送的厚礼叫“短八厘的一分厚礼。”[林钝翁批语:的是江南口头语。]称呼武生为“跷脚鬼”(这反映了江南人重文轻武的风气)。
书中记载了不少富有江南特色的笑话,例如:第十六回林钝翁批语讲到一则笑话:
江南旧有一笑谈:一文一武两秀才同行,值一乡下人挑一担子,误将二人一撞。一个怒道:“你这狗骨头,如何撞我这一下?”那一个骂道:“你这忘八肏的。”乡下人忙歇下担子,赔罪道:“小人不知是文、武二位相公,失错该死。”二人喜道:“你怎么知道我们是文、武相公?”乡人道:“这位狗骨头是文相公,那位忘八肏的是武相公。”
这则笑话反映了人们对秀才的蔑视,同时也表现了这个乡下人的聪明和语言的敏捷。
官僚文化、士人文化、商人文化、妓女文化奇妙的共存和结合,是《姑妄言》反映的一个重要的地域文化特点。南京历来是东南重镇,有十朝古都之称,明初曾为都城,靖难之役后仍是明朝的南都,明末又成为南明都城。清代为两江总督驻地,又有江宁织造等机构驻扎。加之南京为山川形胜之地,风物繁华之邦,不但本地出生的官僚致仕后多回原籍,还有外地致仕官僚留居或移居,从而形成一个官僚群体。《姑妄言》中,我们看到,这里有现职官僚马士英、阮大铖、牛尚书、乐府尹,有退休的程国祥、关爵,童自大“原籍徽州府人氏。他高祖之上在元朝曾做到行省平章政事,挣下了一个偌大家私。因爱江南繁华,遂留寓于此,已经数代。到他祖父,虽不曾出仕,却善于经营,专于刻薄,所以做了有名财主”,出生湖广的荣公也在城郊土山置房买地流寓。马士英、阮大铖、牛尚书等贪赃误国,程国祥、关爵、钟情忠直清廉,构成官僚群体的两翼。
明末清初,江南成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明代末年,边患、内战频仍,自东北至西南,烽火不断,唯东南一隅,尚算安定。明清易代,江南亦经战乱,但毕竟不像北方那么旷日持久,加之天时、地利、人和的相对有利条件,清初江南经济文化恢复也较快。清政府占领江南后采取的对士人的笼络措施,也给文化的发展留下一块酵母。江南民风,向来重文轻武。清朝入主中原,满族贵族垄断政权,先被征服的北方士人也分得一杯羹,南方士人归附在后,仕途更其狭窄。幸有科举一途,虽说舞弊横生,毕竟尚可竞争,于是,大批江南子弟挤上读书仕进之路,这也促使士人阶层膨胀。据周腊生先生统计,明代后期共有29名状元,江苏9名,占31.03%。清代状元总数为114名。其中江苏49名,占42.98%;若以乾隆六十年为界,前期有状元63名,江浙两省便有51名,占80.95%。②
《姑妄言》中写到大批读书人,钟情、程国祥、关爵、干一、潘必显、梅生等,是正派士人,钟情等都曾入仕,而梅生则是隐逸的代表。马士英、阮大铖、王恩、多必达和前期的贾文物是被否定的士人。在下层,则有卜通、游混公和真佳训、广教官构成的两翼。作者、批点者称知程国祥甚详,他们对程国祥充满崇敬之情的描写,不乏乡土文化的情味。
书中的商人,有行商,有坐贾,有开铺子的,有摆摊子的。商人是流动的,自外地来南京落户经商的,有来自徽州的童自大、回回铁化父子等,出外经商的则有郗氏胞兄郗友,往湖广三年不归的利图等,外地来南京又转赴湖广的有辛同。对于这些商人,作者也写出其两翼:投机的奸商和正派商人。作者对商人经营之道的描写,也带有南方风味。让我们看看童自大买角先生的镜头:
童自大想道:“据我看起来,这个大的或者竟用得呢,若买了这个二号的去,要不中用,岂不白走一回?率性都买了去罢。”问道:“你这三件要几个钱?”[林钝翁批语:真是财主口角,钱这样贵重。]那人听他问这话,心中忖道:“原来是个大利巴。”[林钝翁批语:江南土话谓人不在行曰“利巴”。]我且烹他一烹,便道:“买这样东西,是论不得价的,只在尊意。若遇了出手的大老官,甚么十两五两,万不然照本钱,二两银子是一分少不得的了。”
童自大就是个精明的商人,这一回可是行家碰上了里手,店主比这位顾客更精,他看出童自大从不曾买过,不知价格,又不好争讲,且急于买回去讨好老婆,便狠狠烹了他一烹(犹如现在北方人说的蒙,蒙骗之意)。这里,把江南商人的善于察言观色,写得鲜活。
作者写了商人的贪婪、悭吝、狡猾、投机,但也没有埋没商人的另一面——正派商人的济困扶危、见义勇为、慷慨大方。乐府尹募捐,许多当铺、绸缎铺、金珠铺都是一两、二两的,开钱米铺的鲍信之独助银一百辆。改过后的童自大舍贵粮救饥民,是富商大贾参与社会救济的义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对童自大作出决定的一番心理描写:
却说那童自大一日有事出门,在街上走过,看见这些男妇携儿挈女,百结鹑衣,鸠形鹄面,都不似人形,又听得人说他们栖身无地,乞食无门的这些苦楚,他心下愀然凄惨,自己暗想道:“我家的富也算到极处了,我连年托天福庇,田上大收,各(珑)[砻]房内现堆着许多稻子,我一家也吃不了这许多,我的银子也够了,又不犯着去卖,不如做个好事,舍了救这万把饥民,也是一场义举。……前次我虽摆了那几日戏酒,破费了些银子,不过只算得不吝啬了,还恐有人背地说我臭的。我再要做了这件大事,一来报答了神恩,二来人不但不敢说我臭,还要夸我香呢。……我常听见人说,一个阴骘十年寿,我若救活了万数多人的命,一百个人保我过一岁,一万个人可不保我活一百岁了?这岂不妙?[林钝翁批语:念头虽贪,以天理人事论之,亦雅当然。]想定了主意,欣欣自得。……他听了一算,三万多担做得一万五六千担米,心中大喜,道:“够了,够了。”……
这里写出了童自大的恻隐之心,写出了他要博香名的积极性,写出了他的知足,特别是写出了他作出决定后精神上的满足。这些,已涉及至今还有巨大现实意义的问题:巨富怎么看待和使用自己的巨额财富。现代杰出企业家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超级企业家的经营目的已经不是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是聚敛财富传子传孙。他们的财富取之于民,也应当用之于民,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作出尽可能大的贡献,这就是他们人生的价值。童自大能够独办施粥赈饥,反映了江南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商人素质的提高。据《[乾隆]江宁新志》记载,康熙九年淮阳大浸,流莩载道,施粥赈饥活动中,聚数万饥民于一所,卒无拥挤颠蹶之虞,聚数十万饥民于一城,并无穿窬盗贼之患。其中,急公助赈,协力经营者有织造曹公(即曹玺),捐输为士民首倡者中,列于首位的就是一位姓佟(佟、童同音)的乡绅。③
与其他作品不同,《姑妄言》写下层小商小贩颇为细切。第十九、二十两回,写宦萼行善,其救济对象,除了穷书生以外就是小商小贩。作者多半以同情的笔调描写他们的艰难。
韩无俦穷得无比,父亲殁了,停了两三天,总弄不出个棺材来,要典儿子发送父亲,买卖艰难的棺材铺老板赊一半,现钱一半,还是照着本钱卖,体现了小商人的善良。
蔡绎生是个卖菜的,家中有个老爹,八十多岁了,病了一个多月,他在家守着服侍,不得出来卖菜,连两千文本钱都吃光了。老爹想个鸭子煮口汤喝,他把一件小袄脱下来,当了一百五十文钱,指望买与病人吃,谁知钱却打袄破处掉去了。
利图往湖广做买卖,三年没个音信。父母都老了,撂着老婆儿女五个,又没得穿,又没得吃,老儿以为儿子殁了,要媳妇带着儿女改嫁。媳妇不肯,那老儿终日吵吵闹闹,媳妇哭哭啼啼。利图满载而归,一家都疑是菩萨神道救他,倒焚香化纸,三牲五果的叩谢神恩。
巴寡妇的儿子穆富,在银匠铺里做徒弟,一年的工银只够娘儿两个吃穿,二十八岁了,定了的媳妇没有银子娶,向亲叔叔、亲舅舅告借,大家都一毛不拔。
一个小酒店的老板因没本钱,借了阮大铖十两银子做本,五分行利,月月不少,两年多利钱打过十几两。因生意迟些,利钱交不上,阮大铖就打发人要把他送到县里去处治,连本钱都要追。
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小本生意人的艰难处境,反映了社会的贫富不均。但也是他们,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供养着大群的官僚、士人、妓女,造就了江南繁华。
明清之际的秦淮妓馆,名播天下,它的兴废,连结着政治风云,经济起落,文化荣枯,关联着国运的盛衰,官僚的际遇,士人的穷通。妓女文化成为金陵文化特有的一大奇观。对此,余怀的《板桥杂记序》作了颇好的概括:
……金陵古称佳丽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白下青溪,桃叶团扇,其为艳冶也多矣。洪武初年,建十六楼以处官妓,淡烟、轻粉、重译、来宾,称一时之盛事。自时厥后,或废或存,迨至百年之久,而古迹浸湮,存者惟南市、珠市及旧院而已。……④
照余怀的说法,他的《板桥杂记》,寄寓着明清易代的盛衰感慨。孔尚任著名的传奇《桃花扇》也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姑妄言》比这两部著作稍晚,它对秦淮烟花的描写,与这两部著作在精神上是一致的。余怀原籍福建,但长期寓居南京,自称江宁余怀,白下余怀。他的著作,涉及明末清初的地方文化。《姑妄言》所写,有不少与余怀的著作相关,其中有的段落就直接抄自他的著作。如首卷关于秦淮旧院的描写,就抄自《板桥杂记·上卷·雅游》。⑤《姑妄言》一开头就写到秦淮妓馆之盛:
大中、上浮、下浮、[林钝翁批语:二桥乃船搭浮桥也。]珍珠、莲花、陡门、四象、笪桥等名,如飞虹横跨河上,将一条秦淮装点得十分富丽。十余里楼台夹岸,千百处树木参差,画舫飘游,从朝至暮,笙歌缭绕,以夜继日,天下相传为名胜之地,繁华之邦。凡过往绅衿、商贾、仆隶,无不买舟游赏。本处富贵的人不消说,虽贫穷屠贩,亦典衣弃物,必常常游鉴,倘有一人不至,众口咸称俗物。因此游人如蚁,往来络绎,故那两岸河房多居美妓,或隐约于珠帘之内,或徘徊于花柳之间,或品洞箫,或歌新词,或倚雕栏而献媚,或逞妙技以勾魂,或斜溜秋波,或嫣然独笑,引得这些游人浪子,无不魂迷色阵,骨醉神飞,日夜如狂,四时不息。这一段便是秦淮的佳话。后来明太祖升遐,太孙继立,燕王朱棣为恶秃姚广孝所蛊惑,自北平起兵篡夺了建文天下,[林钝翁批语:叙事中已把二人的罪案伏下,妙。]改元永乐,恨靖难诸公不肯臣附,遂大杀忠良,男子老幼尽(戳)[戮],妻女小大悉充官妓,于城里城外建造重译、石城、鹤鸣、醉仙、乐民、集贤、轻烟、淡粉、梅妍、柳翠、鼓腹、讴歌、南市、北市、清凉、来宾共十六楼以贮之,设教坊司掌管,隶于太常乐籍,[林钝翁批语:教坊司纱帽角带,圆领白菜补子,有衙署,有公座、朱笔、吏役、刑仗、签筒之类,俨然一官,但遇客不敢拱揖耳。]终岁敛一年之利,交于宫中金花库,为后妃脂粉之资。[林钝翁批语:丑极,以胯下得来之物,为后妃面饰,可笑。]美其名曰“金花银两”。……
这正是产生象钱贵这样的才貌双绝、身落烟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妓的文化环境。这种环境与宦萼所讲永平府旅店的热炕头适成鲜明对照。书中写钱贵被铁化梳笼后的忧伤愁苦,颇为感人。她的那些诗词,是有所本,还是作者拟作,尚不得而知,但是,它表现的妓女的哀愁,确实动人。书末写弘光贪淫误国,也颇得《桃花扇》之旨。
这四种文化的奇妙共存和融合,是《姑妄言》反映的南京地域文化的一个特点。钟情始而士,继而官,因他为官正直,致仕还乡,仍是一士。他是正派的书生,忠正廉洁的官员,却娶了瞽妓钱贵为妻。钱贵出身娼家,不但才貌双绝,且能识英雄于尘埃,矢贞不渝,终于得成比目。香姑出身名门,偏偏错嫁呆汉,以至身败名裂。童自大祖上作过高官,积下的家财让子孙成了富翁。童自大是个白丁,花钱便买得“候选州左堂”的资格。他跟贾文物结拜,便传染上酸气。贾文物没有才学,借富丈人之力当了进士,成为富翁而兼假名士。官僚、士人、商人、妓女,四种文化互为经纬,织就了江南文化这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注释:
①本文所引《姑妄言》原文及评语均出自俄罗斯藏抄本,本文作者整理。文中圆括号内表示应删文字,方括号内表示应增文字。
②周腊生《明代状元奇谈·明代状元谱》,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页。
③王弘祚《江南赈饥记》,[乾隆]江宁新志卷十二·艺文志上。
④[清]余怀《板桥杂记·序》,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⑤关于《姑妄言》与余怀等明末清初文人的经历、著作的关系,笔者另有专文论述,此处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