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论文

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论文

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

黄兴芹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摘 要: 心理亚健康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若不积极有效地进行干预,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各种不良影响,甚至出现一些过激行为。基于此,构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已十分必要。本文从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及其原因着手,就具体的应对策略展开探索,希望找到有效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构建,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亚健康的低迷状态,恢复健康心理。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社会角色转换的关键期,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深受社会关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普遍对生活、他人、社会持积极乐观、开放、通达的态度,在生活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上十分明确,且乐于不断学习新知识、吸收经验、获得成长,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和奉献精神。心理亚健康的大学生群体并不包含在心理疾病人群的范围内,但这种状态对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身心机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突出表现在学习、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较差,恋爱与情感受挫等方面,一旦得不到及时干预,很可能出现十分严重的后果,甚至出现心理疾患,有的更是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日趋显著,每年因此选择休学或被迫退学的大学生持续增多,极端行为也时有发生。可见,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成为适应性良好、心理健康的人,获得更好的未来发展。

一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主要表现

“亚健康”又称“次健康”“第三状态”,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主要是指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心理亚健康”就是其中的一种突出表现,主要是指一种偏常态心理状态,但这种心理状态并没有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由于每个人所受的刺激大小差异、压力强弱不同、个人心理素质差异以及对生活事件的主观认知不同,具体的心理亚健康的轻重表现也有所差异。大学生群体处于他们人生中的关键期,在意识、智力、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一些心理障碍,心理亚健康的表现较为明显。

其一,学习适应问题。在大学生中容易出现这种心理状态的大多是大一新生,面对环境的变化,他们之中有的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现象,不愿与外界接触,在学习方面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从而对其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二,情绪问题。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交往阅历,整体表现出情绪稳定性和控制力较差,有的还会对一些事无端生疑、猜忌,而一旦受挫又极易生气发火,情绪不稳定。其三,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渴望被人了解、被尊重,但自身存在的自我封闭现象又与此相矛盾,不想与人打交道,也不想向他人倾诉内心的话,心理上的逃避较为明显。其四,恋爱与就业问题。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有时会因爱情不顺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情绪并走向消极状态,同时高校扩招和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压力。由于缺乏必要的调节与干预,少数大学生可能因过于焦虑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相对重视大学生的成绩,常忽略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而大学生来到新的校园环境,离开了熟悉的父母与朋友,一时难以面对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活,一旦出现问题或困惑极易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焦躁等亚健康的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理问题。

(二)家庭原因

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多是独生子女,在之前的家庭生活中受尽父母的宠爱,物质条件较为充裕,因此表现出心理不成熟,有的也会形成孤僻的性格。另外,部分大学生的家庭贫困,这也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自卑、焦虑、紧张等情绪总是时刻围绕着他们,最终导致心理亚健康的问题。

(三)社会原因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学校必须未雨绸缪,把大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心理素质培养的首要环节。这是因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和放松疲惫的精神状态。比如,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借此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展个性,深化自我认识,并进一步形成团队协作、勇于拼博的精神品质。另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种健康活动,鼓励大学生通过正常渠道进行情绪宣泄,最大限度地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汽车电子与仿真测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基础理论跨学科,知识量大,内容复杂。学生需要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实践来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和基于仿真的汽车电子设计测试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讲授理论知识,实践环节设计不够,而且往往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这样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单向传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也不好。合理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通过多种活动,师生互动交流、共同探讨,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更多地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三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宽松愉悦的环境

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让整体的就业环境更显紧张,这给大学生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学生既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又要积极寻求工作机会,这时部分意志薄弱的大学生便抵抗不住压力开始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甚至出现扭曲的价值观,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也很容易导致心理疾患。

应对心理亚健康的有效方法就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强化自我调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课堂教学为依托,从大学生心理需要出发去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和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大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意识,获得一定的处理心理亚健康的能力。为了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机制十分关键。这是因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常常通过不良情绪表现出来,他们急切地需要情感与压力的宣泄来降低和消除心理亚健康状态。虽然健康的宣泄方式确实可以让不良情绪得到宣泄,但不健康的方式往往适得其反,不仅不会消除心理问题还会引发更深层次的不良情绪。在心理健康互助机制的构建上,学校可以对部分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让他们成为那些心理亚健康大学生的首选的倾诉对象,在平等、融洽的交流与引导中及时掌握这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并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机制

大家共同的感受是: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这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10.45%。到2010年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2012年,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德、日等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世界500强企业大部分进入中国。”在何黎明会长看来,这十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都在20%左右,物流也涌现了一批做大做强做优的企业。

(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全面追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而应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全面追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让大学生个体实现最大化的成长和发展。其一,逐级干预辅导。针对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学校的干预辅导工作应实现逐级干预,对已经筛查出存在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及时提供后续的辅导咨询服务,但应有所区别,如对有轻度问题的大学生开展团体和个性化辅导,对出现严重心理异常的大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转接和预后的追踪辅导。其二,开展发展性咨询。学校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多途径地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潜能,借助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自我认知、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其三,“对症下药”。心理辅导和干预应根据不同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提供不同的心理帮助。比如,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其个人心理状况;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疏导就业压力。

他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是制约自己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了提高文化科技水平,他在购买了电脑的基础上,始终坚持订阅《兵团农垦科技》《农村百事通》等报刊,一有空,他就走进连队的“职工书屋”查看有关种养殖方面的读本悉心研读,和他人交谈,边学习边实践。由于他肯钻研学习,种植管理技术年年提高,每年收入都在20万以上,他承包160亩沙枣林,每年收入1.6万元,成为团场闻名的致富大户。

四 结语

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先天与后天、主观与客观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大学生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是很正常的,也并不可怕。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对此引起重视,并正确审视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问题,找到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症下药,结合校园环境的创设、心理教育的落实和引导方式的丰富实现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成功构建,从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关爱大学生的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良心理素质、健康心理状态、积极乐观、富于朝气的当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董铭洺. 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J]. 科协论坛(下半月 ), 2013(4):85-86.

[2] 程欣慧, 孙光泽. 大学生心理问题干预体系浅析[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4(18): 93.

[3] 屈丽娟,邢晓轲.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J].教育现代化,2018,5(46):233-234.

[4] 高淑芳, 管凤仙, 张国栋, 等.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及干预工作的思考[J]. 中国林业教育, 2008(s1):121-123.

[5] 苏婵娟,刘利.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8):33-35.

[6] 李海燕, 孔南, 杨明茗. 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几点思考[J]. 武警学院学报, 2007, 23(7): 83-85.

本文引用格式: 黄兴芹.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J]. 教育现代化,2019,6(68):169-170.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8.058

作者简介: 黄兴芹,女,汉族,湖北宜昌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

标签:;  ;  ;  ;  

浅析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干预体系的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