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例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涛

周涛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泰州 22550

【摘要】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 以回顾必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56例, 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肿瘤与贫血间的关系,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病灶大小不同与贫血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癌细胞分化程度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胃癌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大小、临床病理分期与胃癌贫血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胃癌患者贫血发生与胃癌患者病程呈正相关性.

【关键词】 胃癌; 肿瘤; 贫血;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05-01

胃是人类消化的主要器官,易因各种情况影响而发生病变引发胃癌,在世界范围来讲,它也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死亡率高,据相关资料显示排癌症死因的榜首[1].在我国也不例外,也位居第一.据统计,有约占50%的患者均存在贫血现象,临床的发病率极高,给患者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往往还会因此而出现生命特征的消失.因此,应该对其加大研究,并对其进行改善,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症状.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的患者156例,对其时行该方面的临床观察,了解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特征. 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确诊并进行入院治疗的患者156 例,对其时行该方面的临床观察,探讨肿瘤与贫血间的关系,了解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特征.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49岁到73岁,平均年龄为(53.68±18.33)岁.本次研究中,在选取病例时,排除原发性肝肾脾功能亢进、血液系统疾病、胃癌复发、输血及化疗等方面引发的贫血患者.

1.2 方法对于病历资料的搜集方面,主要是治疗前的血常规三个方面,分别是HB、RBC、HCT,以及胃癌发生的大小、部位、临床病理分期、癌细胞分化程度四项.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软件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病灶大小不同与贫血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癌细胞分化程度与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胃癌贫血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1所

3 讨论

胃癌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当贫血作为并发症在肿瘤患者身上出现的时候, 不但会给其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也会使其生命特征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一些变化,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改善癌症患者的肿瘤问题. 首先,需要对贫血及肿瘤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从而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 增加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对胃癌肿瘤患者的治愈进行进一步的探析与研究.从通常的临床表现及相关的癌性贫血发生原因来分析,归纳总结出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会对红细胞起到直接抑制的作用,妨碍其正常生成;二是会使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受到抑制;三是会让恶性肿瘤患者反应性降低,尤其是在红细胞生成素方面的反应性;四是会造成营养物质的缺乏性贫血症发生;五是抑制放、化疗方面的骨髓增长;六是会因失血、自身免疫性的降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2].从这些方面应该注意造成胃癌患者贫血性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所造成,并非是由于单一的营养缺乏所导致,如贲门胃底部、幽门部等往往会随之病情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出现不同的症,如梗阻等,此时,进食无法继续,各方面的营养吸收出现严重阻碍,而且由于隐性失血的存在,也会使胃癌性贫血出现,所以,应该认识到其中的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其差异性进行研究. 本次研究中,在胃癌患者的不同部位、不同分期都说明,这种肿瘤性质的贫血大多出现在胃癌晚期,而且,二者的密切程度可以得到证实.分析其中的可能性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类:一是病变会渐渐变迁发展,从而形成胃腔内的梗阻,从而影响进食,引发营养问题,其时,肿瘤的生长也会耗费体内的营养并引起缺乏性贫血,二者加剧,其贫血状况会变得更为严重;二是晚期胃癌也会更少量的生成红细胞生成素[3];三是肿瘤生成过程中,会引发各种干扰素,如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会使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增加,分泌也会相应增长,其最终结果是直接的或间接的使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从而使造血物质受到相应的损耗,经过癌性代谢产物的释放,即会使骨髓受损等;四是晚期胃癌所引起的急慢性失血现象易于发生,从这一现象可以初步判断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较为重要,应该加以关注.胃癌大小与胃癌患者的病程关系密切,尤其是在癌灶直径<5cm 时,其发生率明显高于≥5cm 时的发病率,所以,当其大时,引发贫血发生的可能性会更大,而且由于其面积的增大,其失血发病率也会随之而不断增加[4]. 综上所述,探讨肿瘤与贫血间的关系,了解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特征.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进行分析,如癌灶直径、病理分期、发病部位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胃癌的大小(癌灶直径>5cm 与直径<5cm)及胃癌临床病理分期与胃癌贫血的发生存在相关性,胃癌患者贫血发生与胃癌患者病程呈正相关性,据胃癌贫血发生的状况可初步估计胃癌的大小以及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参考文献[1] 陈飞云,邓钺涛,钟飞庄,等.胃癌肿瘤相关性贫血与胃癌病理的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2013,(5):413-416. [2] 余秋玲.胃癌患者贫血与胃癌病理间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4 (5):114-114. [3] 于健春,葛军娜,唐云等.胃、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贫血状况的多中心临床调查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1,49(1):53-56. [4] 朱辞.中国胃癌常用化疗方案诱导骨髓抑制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12(06):125—126.

论文作者:周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  ;  ;  ;  ;  ;  ;  ;  

156例胃癌患者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临床分析论文_周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