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护理中心理认知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论文_彭小海

四川精神卫生中心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621002

【摘 要】目的 探究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实验组(常规护理+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0.509,P=0.612)。护理后,患者抑郁状态均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比对照组好,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抑郁症护理中行心理认知护理干预,显著改善抑郁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疗效明确,值得推荐。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认知护理;常规护理

目前,我国患有抑制症的患者逐年增高,引起临床众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抑郁症患者常伴有情感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部分严重抑郁症患者甚至还会产生自杀的倾向[2]。因此,本次研究以68例抑郁症患者为例,探究心理认知护理中心例认知护理干预对抑郁患者的护理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女性=15∶19;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4.21±2.65)岁;抑郁症种类:单向抑郁症18例,双向抑郁症16例。实验组,男性∶女性=16∶18;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3岁,平均年龄(43.94±2.54)岁;抑郁症种类:单向抑郁症19例,双向抑郁症15例。

纳入标准:(1)在我院确诊为抑郁症患者;(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抑郁症种类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排除标准:(1)含有精神病史的患者;(2)存在沟通和认知障碍的患者;(3)不配合治疗以及中途退出的患者;(4)研究人员认为不适合参与本次研究的其他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是使用抗抑郁类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按医嘱进行用药。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干预,即培养按时睡眠习惯,减少白天卧床时间,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患者焦虑等不良情绪。

1.2.2实验组

常规护理+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同对照组,心理护理如下:(1)定期开展抑郁症患者交流会;(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密切监测患者行为,若有不良行为,及时沟通,但在沟通时注意方式,不要直接触及患者病情;(3)制定适宜的运动、音乐疗法,放松患者身心,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常规治疗与上述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抑郁量表评定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状态,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总分≤7正常;7<总分≤17分可能有抑郁症;17<总分≤24肯定有抑郁症;总分>24分严重抑郁症。

采用我院制定的不记名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满分120分。⑴不满意0~80分;⑵满意81~100分;⑶非常满意101~120分。护理满意度=(⑵+⑶)/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2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抑郁评分比较

抑郁评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数据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t=0.509,P=0.612)。护理后,患者抑郁状态均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比对照组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抑郁评分比较(,分)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3(38.23%)例,满意15(44.12%)例,不满意6(16.75%)例,满意度为82.35%(28/34)。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26(76.47%)例,满意7(20.59%)例,不满意1(2.94%)例,满意度为97.06%(33/34)。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3.981,P=0.046)。

3讨论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患者会出现消极情绪,自卑抑郁,甚至出现自杀行为[3]。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与患者社会环境和心理等有关,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4]。临床上常使用抗抑郁类药物对患者治疗,但其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心理、情绪、认知变化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因此予以患者心理认知护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5]。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参加交流会,适宜的心理指导,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缓解消极自身情绪,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赖感。制造一个运动、音乐的氛围,放松患者身心,对抑郁症病情的改善是很有效的。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状态均有所改善,但实施心理认知护理的患者的比常规护理的患者抑郁症状态改善的明显,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中行心理认知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然而,心理认知护理虽在临床上疗效显著,但绝大多数患者都存在自卑感,不愿对他人提及病情。因此,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我科室会继续改善护理措施,期待更好的护理方式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罗兰芳.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护理中的实践经验[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7).

[2]陆文惠.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疗设备,2017(s01):308-308.

[3]李海虹,鞠福美.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护理中价值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56):217-221.

[4]张金荣.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35):157-158.

[5]徐英伟. 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1):184-185.

论文作者:彭小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  ;  ;  ;  ;  ;  ;  ;  

抑郁症护理中心理认知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论文_彭小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