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同志论邓小平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理论论文,江泽民同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全党全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掀起学习新高潮的时候,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有关邓小平理论的论述,对于推动这次学习向纵深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有关邓小平理论方面的论述内容十分丰富,撮其要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人们普遍认为好得很。但这个概念的提出,却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在一个时期内,国内外、党内外都有人认为,邓小平是一个政治家、革命家、外交家、改革家、实干家,不是一个理论家,因为他没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存在给他的理论命名的问题。更多的人则认为,邓小平不仅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杰出的理论家,他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给他的理论命名。至于命名什么,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叫“邓小平思想”,有的叫“邓小平的理论”,也有的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有的叫“邓小平特色理论”,诸如此类,五花八门。党的十三大以党的正式文件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勾画了这一理论的基本轮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更明确地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概念,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概括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贡献。这个概念虽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赞同,但也有一些同志认为这个概念太冗长,不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那样精练。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五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创立的理论,同时也对这个理论的命名进行了探索。在十五大报告中,终于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这个概念比之原来使用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为鲜明简洁,易懂易记,更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概念相协调,相对称。“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是江泽民同志集中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他对邓小平理论的一大贡献。这个科学概念将永留史册,永铭民心。
“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命名,并不是说这个理论是邓小平一个人独创的,而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果。但邓小平为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开拓性的贡献,因此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是正确的,这并不否认党的其他领导人对这个理论所作的贡献,就像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命名,并不否认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人所作的贡献一样。
2.阐明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国内外都有人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说什么我们树立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意味着丢掉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这些人看来,邓小平搞改革开放,意味着“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而改信资本主义”,“马列主义已经失去了市场,毛泽东思想更如秋扇敝屣之见弃了”。(注:金羽等主编:《海市人士心中的邓小平》,424页。)这种认识是没有根据的。在十五大报告中, 江泽民同志正确地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为什么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共同点得出清晰的认识。1 )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原始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社会主义一定取代资本主义,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这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共同远大理想。2)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这三种理论都是为人民求解放谋利益的思想武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创立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共同关注的问题。3)有一个共同的“精髓”。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共同的精髓,使三者一脉相承。4)有一个共同的“主题”。不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都把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为探索的主题,连续不断地探索了一百多年,取得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成果。5)有一个共同的学风。这三者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理论,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
3.规定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江泽民同志认为,邓小平理论不只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而且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就说明,邓小平理论不只是简单地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主要是发展。这就使马克思主义经过列宁主义阶段、毛泽东思想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理论阶段。这个新阶段之所以“新”,主要表现是: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江泽民同志概括的四个“新”,即“新境界”、“新水平”、“新判断”和“新体系”,归结为一“新”,就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新强大思想武器。这就给予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应有的崇高地位。
4.确定了以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旗帜。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问题本质上是党的指导思想、精神支柱问题,因而总是同方向道路问题、革命和建设问题、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紧密相联的。旗帜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旗帜是方向和形象的高度统一,党心和民心的高度统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继承和发展的高度统一。因此,一个党举什么旗帜,是一个根本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旗帜。这是党的第一面旗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又确定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党的第二面旗帜。198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首次提出“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引导我们继续前进的旗帜,之后,在十四大报告中,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报告中,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会的讲话中,在邓小平追悼大会的悼词中, 在1997年5月29日的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的讲话中, 都一再提出并全面论述了旗帜问题。而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更是开宗明义地宣布:这次大会的主题和灵魂,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十五大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从此,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第三面旗帜。江泽民认为:“这是我们党经过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注: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江泽民同志之所以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永远要高举的伟大旗帜,是因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个理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法宝,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正如他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5.肯定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江泽民同志在许多文章和报告中,对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作出了充分的而又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稍加概括,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邓小平领导全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平反了一系列冤假错案,使中国革命的航船重新回到了正确的航道。二是邓小平批判了“左”的两个“凡是”论和右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论,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捍卫了由毛泽东创立的毛泽东思想及毛泽东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三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并初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以邓小平理论为依据,为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了正确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方针以及一整套的政策,成功地开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四是邓小平形成了鲜明的崇高品质和革命风格,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风格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满清王朝;第二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历史巨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毛泽东在评价孙中山的功绩时指出,他“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3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邓小平在评价毛泽东时指出,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江泽民在评价邓小平时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注: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人民日报》,1997年2月26日。 )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的巨大贡献,使他获得了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和高度评价。
6.概括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对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概括,始于十三大,完成于十五大。十三大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方面的十二个观点上作了归纳。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又概括为十二条原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将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二条原则概括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科学阐述,把它的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即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并对这九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作了阐述。这个概括,明确而系统,使人们对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
从十四大到十五大,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在发展,科学技术在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发展,这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在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的同时,全面系统地概括了这个理论的内容,提出了我们前面已说到的四“新”。至此,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可见一斑。它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以“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为主题,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实际为基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是贯穿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在邓小平理论中,有许多内容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甚至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第一次”提出或首创的。例如:第一次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第一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第一次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论,第一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等等。这些光辉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
7.分析了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客观条件。邓小平理论是特定历史时期主客观条件的产物。在谈到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客观条件时,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里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时代背景。任何伟大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尖锐对立和斗争的时代。列宁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战争与和平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毛泽东思想产生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阵地对垒,革命与战争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邓小平理论则产生于两个阵营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既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又为中国调整对外政策提供了需要与可能,同时为我们借鉴和吸收国外有益文化提供了机会。这一切,都有利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是实践经验。江泽民同志指出:“一切科学的理论,总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样,毛泽东思想是这样,邓小平理论也是这样。”(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人民日报》,1998年2 月19日。)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新时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因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积累了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还因为国际共产主义中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丰富经验。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客观条件只为理论的产生提供可能,由可能变为现实,还需要主观条件。为什么这个理论是由邓小平同志创立而不是别的人创立,就是因为邓小平同志具备了创立这个理论的主观条件。在主观条件中,除了前面已谈到的邓小平的崇高品质和革命风格外,还有这样几点:
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曲折经历,既使他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也使他磨炼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他说得好,我的生命属于党,属于国家,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这种为国为民献身的精神,使他不倦地追求和探索真理。这是其一。
邓小平同志先后担任过党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中原局、华东局、西南局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改革开放后又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长期在高层工作,使他经验丰富,视野广阔,联系广泛,对国情、民情、党情很了解。这有利于他从总体上,从发展上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形成指导全党的思想。这是其二。
邓小平同志虽然长期身居要职,但他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他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时刻关注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政策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的理论植根于群众之中,具有取之不竭的源泉。这是其三。
伟大时代产生伟大人物和伟大思想,而伟大人物及其思想又开创伟大的时代。邓小平及其思想是我们时代的产物,又推动着时代向前发展。
8.强调了邓小平理论是发展的理论。同某些人鼓吹“顶峰论”和“凡是论”不同,江泽民同志在充分肯定邓小平理论的同时,反复强调这个理论是发展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就指出,邓小平理论“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在实践检验中继续丰富、完善和发展”(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13页。)。在十五大报告中又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十五大召开后不久,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时,他再次重申要以创造性态度对待邓小平理论。他指出,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但今后的路具体怎样走,要靠我们自己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总结新的经验,形成新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继承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也才能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注:参阅《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人民日报》,1998年2月19日。)
江泽民同志之所以反复强调要以创造性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注:《十五大报告》。)他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新的事业,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国家也没有干过。在开创新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只能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一切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至扭曲的认识,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坚决反对那些根本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注:参阅《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446~447页。)
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的基本思想是两条:一要坚持,基本原理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二要发展,搞教条主义没有出路。为此,他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即“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实践和新的发展”。这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
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保证。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在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上,江泽民同志为我们作出了光辉榜样,一方面,他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否定、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的右的倾向;另一方面,他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他坚持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补充、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纲领,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基本方针,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公有制实现形式,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经济目标,关于民主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关于科教兴国,关于两个转变,关于可持续发展,关于“64字”的创业精神和“24字”的抗洪精神,等等,都为邓小平理论增添了崭新的内容。江泽民同志真正做到了以创造性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我们要以江泽民同志为榜样,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排除各种错误倾向的干扰又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出新结论,把邓小平理论不断向前发展,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