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玩”到“制”——自制玩具掀起玩具新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玩具论文,新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实生活中,一提起玩具,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买来的玩具。这些现成的玩具从何而来?当然是人制作出来的。玩具其实也是一种工具。如果将单纯的“玩”玩具,引导到让孩子参与“制”玩具,会怎样呢?
当前,国际上正在流行一种全新的玩具观,即由成人与孩子一起,利用各种生活材料或自然材料制作玩具。这一活动本身更有利于孩子开动脑筋,发展个性,充分发挥其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自制玩具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
1.“自制”是一个动脑、动手、调动孩子积极参与的过程。
从确定做什么,就要找材料、定计划、尝试制作,不断修改、补充,最后才能形成一个与最初想法较一致的“玩具”。这个过程,本来就是“玩”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创造“玩”的过程,它能使孩子主动参与及获得成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激励了孩子的创造与实践。
2.自制过程有利于孩子了解“玩具”。
自制的过程可以使孩子明白地了解玩具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认知能力会得到相应的发展。
3.自制玩具创造了多人参与的可能性。
自制玩具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共同参与。比如爸爸找材料,妈妈缝制,宝宝粘贴等;也可以由几个孩子各负其责,做一次漂亮的配合,在“制造”的过程中学习与不同的人合作。
4.自制玩具是创造性活动。
“自制”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设想添加、删减或改变,充满自主性与灵活性。
因地制宜创造自制玩具
1 收集废旧物,变废为宝。
纸类 可利用普通纸、包装纸、挂历纸等制成拼图、头饰、交通工具、花瓶、家具等。
线类 用毛线、绒线等编织小动物、包、头套、花等。
布类 可制作小布书、多用袋、娃娃、服饰、沙袋等。
橡胶、塑料制品 用旧轮胎、篮球、乒乓球、唱片、塑料包装盒等可制成秋千、话筒、小飞机、小汽车等。
瓶罐 用塑料饮料瓶、药瓶、易拉罐、食品罐等制作餐具、茶具及“娃娃家”的用品。
瓶盖 各种大小不一的瓶盖可制成转盘、拨浪鼓、棋、积木等。
吸管、雪糕棒 可制作木房子、运动器械、桌面玩具等。
利用技巧:
●家长在平时留心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废物,将其消毒,进行简单的归类,放置于一个大纸盒中,如需要可随时取得。
●制作的玩具,不宜脱离孩子的认知及生活范围。孩子很早就在用感官去看、去听、去说,去认识周围世界,所以自制玩具的内容要选择儿童经常看到的且喜爱的物体。如车辆、动物、房子、娃娃等,这样就能调动孩子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加入制作玩具的活动。
2 利用自然物,就地取材。
植物类 农作物、蔬菜、水果及其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动物类 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残留物,如贝壳、羽毛、蛋壳、骨骼、珊瑚等。
其他类 沙、石、冰、雪等。
利用思路:
●从材料自身的特点出发,考虑自制玩具的可能性——
体积:体表的外形像什么?怎样巧妙利用?
容积:内容是否有容积?怎样利用?
截面:其横截面、纵截面的形状和内层结构是否可以利用?
累加性: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累加或重叠组合后是否可以利用?
●从所需制作的玩具出发,考虑利用材料的可能性。
利用技巧:
1.根据材料的性质选用合适的辅助材料、工具及特殊的技法。
2.制作中保持自然素材自身原有的特色。
3.制作后的玩具应该美观安全,并尽可能保持材料原有生命力。有些自制物存在不安全因素,在制作中要排除。有些自然物是个生命体,制作成玩具后要设法保存其生命力。
俗话说“心灵手巧”,让孩子亲自参与玩具的制作,使他们感受制作的辛劳,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发现创造的奇妙,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小资料
美国的“自制玩具”博物馆
博物馆的展厅内有几十张工作台,上边摆满了磁铁、线圈、硬纸板、木块、电池、胶水、玻璃片、无害化学试剂、颜料等材料以及剪子、小刀、钳子等工具。前来一试身手的孩子从刚刚学会走路的幼儿到十几岁的少年都有。前来为孩子们当义务指导的不仅有中小学教师,退休工程师和玩具设计师,还有不少著名的科学家。
按照博物馆规定,家长可陪同尚年幼的孩子前来参与试验或制作。但大部分家长只是坐在一边,仔细地看着孩子进行操作,为的是让自己孩子有更多的“自己动手”的机会。
日本自制童书流行
一股自制儿童图书的热潮正在日本年轻母亲中兴起。目前,全日本共有40余个由二三十岁的年轻母亲组成的手工制作儿童图书的团体。这些母亲自制的作品题材十分广泛,有富有趣味性的童话传说、知识小品、家庭故事等。作品品种有图书、照片、剪报及自绘的一些简单图画。
这些年轻的妈妈每个月举行两次聚会,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她们认为,自己比外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更能针对自己孩子的需要而创作。同时通过创作更能有利于向孩子倾注深深的母爱,加深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让这些年轻妈妈感到自豪的是,她们在自制图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艺术天分,享受到寓教于乐的乐趣。不仅如此,她们的创作还得到日本官方的大力支持,一些地方政府出资举办自制图书专题讲座、自制图书评选大赛。有些自制图书被作为艺术作品而与其他艺术品公开展出。社会对年轻妈妈自制图书反响强烈,更加高涨了她们的创作热情。
(素材提供/“快乐天使”中日自制玩教具研讨会会议资料)
标签:玩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