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舞台朗诵的情感表达论文

诗歌舞台朗诵的情感表达

□杨娜娜

摘要: 舞台朗诵一直是诗歌朗诵艺术当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情绪化、视觉化内容的接受与表达。朗诵艺术也需兼容并蓄,固本创新,在保持传统创作道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手段,逐渐提升朗诵的感染力与艺术性。本文将从舞台朗诵情感来源以及舞台朗诵情感表达传播符号两个方面来探讨诗歌舞台朗诵的情感表达,为诗歌舞台朗诵艺术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诗歌;舞台朗诵;情感表达

随着技术的发展,诗歌舞台朗诵的情感表达在技术的支撑下更具张力和感染力,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更加多样。艺术诉诸情感。朗诵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形式,在情感的来源及表达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方式及创作特点。

一、诗歌舞台朗诵的情感来源

分析诗歌舞台朗诵情感表达问题的首要一环是对诗歌有声语言表达情感来源的思考。朗诵表达的情感其依据是什么?换言之,朗诵表达的是谁的情感?是作者的、文本的还是朗诵者自己的?笔者认为,是三者的结合。在舞台朗诵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朗诵艺术家在演绎同一首诗歌作品时,其情感的流动及表达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位艺术家在不同语境下对同一首诗歌的情感表达也是不一样的。抛开时代性、政治性因素,这一现象更多体现的是朗诵者在进行二次创作时的自我理解与感受。

以牛汉作品《远去的帆影》为例,其中有一句是“大海不给我岸,大海根本不相信有岸”。首先,通过对作者背景、时代背景及诗歌文本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此句诗歌表达的是作者牛汉对现实社会充满黑暗、看不到希望的悲愤。对于“悲愤”这一情感的理解及表达,不同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许差别。我们再以最简单的情感表达为例,比如赢得比赛时的“激动”的情感,有些人会激动兴奋得站起身来高声欢呼,有些人激动到说不出话来,热泪盈眶。高声欢呼和说不出话都是对“激动”这一情感的外在表达,虽方式不一样,但在此情境下,都具有情感表达的合理性。

通过本实验很好的建立起了斑马鱼幼鱼的行为节律方法。无论是持续黑暗还是持续光照条件下,斑马鱼幼鱼均表现出明显的节律行为,并且周期均在24小时左右。另外利用正常光暗条件实验可以检测光照或黑暗时斑马鱼幼鱼的活动量差异。本研究为今后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生物钟行为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其著作《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出:“言语者为了陈述‘P’而提出一种可以批判检验的有效性要求,对此听众可以接受,也可以予以拒绝,从而构成表达的合理性。”那么对于有着大众传播属性的舞台诗歌朗诵来说,其表达的合理性及批判性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分析:朗诵者是否为了表达语言符号而进行了一种可以批判检验的合理性理解,这种表达是否和朗诵者理解的感情相一致。其次,这种理解及表达是否能够普遍引起受众的愉悦共鸣,引发受众审美感受。所以,朗诵者在进行现代白话文诗歌舞台朗诵时所进行的情感表达来源于对文本作者、文本情感的理解与分析,以及朗诵者自我的情感经验。而这种情感经验则来源于朗诵者多年来对于各种情感体验的积累,且这一表达应该具有能够普遍感染受众、引发共鸣的合理性。

二、诗歌舞台朗诵中的情感表达

(3)防治工程坡体岩体工程地质特征。强风化片麻岩黏聚力0 MPa,内摩擦角35°,容重21 kN/m3,承载力特征值为300 kPa。根据取样试验,强风化片麻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28.6~38.2 MPa,饱和抗压强度为19.1 MPa;中风化片麻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109.0~113.0 MPa,饱和抗压强度为92.3 MPa。

(一)语言符号的情感细腻化表达

张颂先生在谈及播音的降调问题时提到了三个方面:要做到无一字无依据、无一处无变化、无一言无对象。我们可以把这三个方面的把握借用到现代白话文诗歌有声语言的情感表达当中去。无论是朗诵还是说话,都离不开情、声、气这三个方面。情是统帅,是声音、气息变化的基础,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与流动当中的。我们在处理诗歌有声语言的情感时也要注意到这种变化与流动。“无一字无依据、无一处无变化、无一言无对象”就可以当作我们处理稿件情感的一个标准。而我们处理的细腻程度就取决于语言符号情感分析的单位是字、词还是句子。我们以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诗歌、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为例。其中有一处排比句:

“所谓语言符号,无非是指那些能够表达意思或传递信息的文字。播音员可凭据自己的‘口感’和对稿件的理解,来对将要播出的语言符号进行再创作。”而对语言符号进行再创作的主要方式就是有声语言。张颂先生将有声语言的功能归结为三个方面:信息共享、认知共识以及愉悦共鸣。新闻播报诉诸的是信息的共享传达,诗歌朗诵诉诸的则是情感的传递,引发受众情感共鸣。我们经常听到他人这样评价诗歌朗诵:“这篇朗诵听起来感觉朗诵者对情感的处理不够细腻。”那么什么是细腻,细腻的表达又从何而来,我们如何把握诗歌朗诵语言符号情感表达的细腻化?

张颂先生在《中国播音学》这本集大成的播音学著作当中提到,部分大众传播学家对各种符号的分类,大致分为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两类。张颂先生汲取了部分大众传播学的理论,在叙述播音相关内容时用的是三分法,把所传播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类语言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而这三类也基本涵盖了诗歌舞台朗诵的所有元素。

朗诵艺术家周保明(一舟)副教授在其博客当中分析道:“如果重音按常规都布置在‘多莲的’‘多菱的’‘多螃蟹’‘多湖的’上面,句子就很单调,没有了生气。所以在‘多莲的湖’‘多菱的的湖’‘多螃蟹的湖’这个短句中,有意拉长和加重了第三个‘湖’字,在最后一个短句中拉长和加重了‘江南’两字。同时在节拍上把‘多湖的’和‘江南’的顿间拉长,把‘江’和‘南’两个字音拉长、分开,使这个语段有了音乐感、有了变化和生气。”可以看出,周教授对此诗情感表达的分析是将情感处理落脚到字上的,注意到了每一个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及情感表达。而这样的理解与表达相对来说就非常细腻了。

每个桶内布设水位计自动记录地下水埋深变化;在距离土壤表面5 cm、15 cm、25 cm、35 cm处埋设TDR探头,用以观测土壤含水率变化。自分蘖期开始,每天按照设定渗漏强度(换算为排水重量)定期排水,即为日渗漏量。每次灌溉水量采用量筒精确计量,降雨等气象数据来自试验站内的自动气象站。在水稻生长期内,每隔5 d观测茎蘖、株高和叶面积(按长宽法测定,系数按0.75计)。在水稻收获时,测定各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最后测定产量。

这方面,感受颇多,仅举一例。由于杂文总体上是批评性文体,所以,有些人,尤其是自觉不自觉“对号入座”的人,不喜欢杂文,甚至给杂文抹黑泼污,说杂文批评多,不吉利,是“负能量”等等。而前两年,我读到一篇谈杂文的杂文,旗帜鲜明地批驳了这种荒谬看法,响亮提出“杂文也是正能量”。因为杂文的功能在于革故鼎新、激浊扬清、祛邪扶正,对人、对社会都有益而无害,当然是正能量。这观点、这见解,是第一次见到,感到新鲜,为之一振,又为杂文和杂文作者出了气、正了名,心里感到格外痛快。岂能不乐?

②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415.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二)类语言符号的情感辅助性表达

中国传媒大学叶家铮教授在其著作《传播学》一书中提到,同语言符号所对应的非语言符号大致可分为两类:体语和物件语言。具体说,体语是指身体的姿势和身体某一部分的动作,比如面部、四肢、头部及躯干的姿势或动作。而物件语言,考虑到文本的主题,则主要是指服饰、化妆及演播室的背景布置。随着技术的发展,朗诵的情感表达方式及其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浸入式场景的塑造在技术的支撑下也更加贴合新时代语境下的受众诉求。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创建40 周年庆典晚会上,崔玺与王艳颖合诵的《乡愁》在非语言符号表达上就有了很大的创新。首先是舞台空间的设计方面。两位朗诵者分开站在舞台两边,并且一位站于高台处,一位站于平地。一左一右,一高一低,在空间上给人塑造了强烈的距离感,对应了《乡愁》离别的主题。其次是肢体语言方面。两位朗诵者在进行朗诵时,肢体语言丰富,手的指向与语言的内容相切合,尤其是最后一句,两位朗诵者手臂伸向对方,眼神充满离愁,将诗歌情感的表达氛围更好地烘托出来,激发受众情绪,引起受众共鸣。再比如,青年朗诵艺术家胡乐民的朗诵作品《葬花吟》,他除了在肢体语言上有设计,还增加了道具的使用,通过道具、灯光、LED 屏幕画面等内容的设计,构建诗歌朗诵的艺术空间,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且具层次感。

(三)非语言符号的情感创新性表达

“类语言符号又称副语言,指的是人们讲话时的音型和功能性发声。属于音型的要素有音色、音质、音量、语调、速率和节拍等。而功能性发声则主要包括下述几种形式:笑语、哭腔、喘息、叹气以及习惯性的‘啊、嘿、嗯’等附加语。”作为语言符号的辅助表达,在诗歌朗诵中,恰当而又准确的类语言符号的运用将会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富有张力。如李白的《将进酒》,经常被许多朗诵者作为经典篇章在舞台上进行表达,朗诵时,许多朗诵者会选择在合适的位置插入笑声来表现李白的醉态与狂傲,不过由于理解不同及表达目的的不同,笑声的插入位置也有些许区别。首届“夏青杯”朗诵大赛金奖获得者、青年朗诵艺术家胡乐民是在“将进酒,杯莫停”后插入笑声,河南大学播音系路庆平副教授则是在全诗最后插入笑声。其中,笑声的插入将李白“斗酒诗百篇”醉酒诗仙的符号形象表现得更加突出,营造诗歌朗诵的形象空间,塑造朗诵场景,使观众通过浸入式体验获得更好的审美感受。

三、结语

随着央视现象级节目《朗读者》的持续性火爆,朗诵这一语言表达样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朗诵社团以及朗诵培训机构也逐渐兴起。但是人们在一开始容易走入一个模仿的误区,轻理解、重模仿成了初学者的“速成法宝”。其次,传统的朗诵思想也使专业的朗诵者容易受其禁锢,无法获得情感表达方面的突破。积累日常生活体验,将真实情感融入诗歌朗诵,关注情感表达的合理性,注意语言符号、类语言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的搭配使用,这才是诗歌舞台朗诵情感表达的恰当方式与正确路径。

当前,高校在实践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师资薄弱、教材单一、实训方式过于传统、考核与评价不够科学以及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注释: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曹卫东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③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417.

④张颂.情声和谐启蒙录——张颂自选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4-5.

⑤一舟.关于《春天,遂想起》朗诵的理解与艺术处理[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5abfd01017vab.html.

我之所以急着出院,是因为想到了吴小哥。我的手机在车祸时摔坏了,这么长时间,说不定吴小哥等躁了。我被撞的那一天,就有人报了警。不过,警察说,调查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这里是城郊,没有安装监控,而目击者又说不清楚,只是说肇事车是一辆无牌照的桑塔纳。

⑥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418.

⑦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4:419.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研究生)

标签:;  ;  ;  ;  

诗歌舞台朗诵的情感表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