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在ICU患者护理过程中融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评价实施效果。方法:随机自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选取62例ICU患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组,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31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度96.77%、舒适度96.77%、焦虑情绪(3.52±0.72)分、治疗依从性96.77%、谵妄发生率6.45%均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护理过程中融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ICU;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实施效果
ICU属于封闭式护理环境,管理要求较高,患者不良情绪严重,包括孤独、绝望及无助等,对时间和场所均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可出现谵妄。谵妄作为意识障碍症候群可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恢复及心理健康[1],需为患者加强护理干预,体现人性关爱,体现人格尊重,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此次探究中选取了62例患者,分析了在ICU患者护理过程中融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临床诊断及治疗中选取62例ICU患者,选取时间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分组办法是抽签法,知情同意,均经过了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31例实验组患者年龄36岁至62岁,中位年龄48.2岁,男女比例20:11;31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7岁至61岁,中位年龄48.3岁,男女比例21:10。将2组患者入组数据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实施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药物指导及环境干预等。
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31例患者纳入实验组:(1)护士需在护理过程中融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热情接待患者并且保证态度温和,促使患者不良情绪明显减轻,包括焦虑情绪、恐惧情绪及紧张情绪等。(2)护士需根据患者术式及麻醉来合理选择舒适体位,促使患者体位舒适、心情舒适及环境舒适。(3)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及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4)护士需尽量降低报警音量及监护仪器噪音,在相邻床之间设置隔帘以便于患者获得良好休息,夜间,可尽量减少灯光影响。(5)待患者离开ICU病房时,需告知患者体征平稳、生命安全[2],转送期间使用平车,确保平稳轻柔,做好患者保暖工作,将各种管道妥善安置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可促进患者肠胃蠕动并促使患者病情康复。
1.3效果分析[3]
护理质量总满意度、焦虑情绪分别利用自拟调查问卷、模糊数字法进行精准判定。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使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行X2检验(率),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分析获知,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舒适度、焦虑情绪、治疗依从性、谵妄发生率均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ICU患者在临床上作为病情危重的患者较为受到临床重视及关注,需对ICU患者实施封闭性管理,护理期间,要求护士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监测,以利于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另外,护士在护理期间需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促使患者焦虑、孤独及绝望等情况明显缓解,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基于此,临床上提出了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对比常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受到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可。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可对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有效改变,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促使患者获得理想护理质量,促使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明显提升,可在改善患者焦虑情绪中发挥重要作用[4]。
临床实践证实,为ICU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护理期间,需为护士提供培训,促使护士培养人文关怀理念并掌握人文关怀护理流程。人文关怀能力在临床护理中较为重要,秉持人性而生,可融合智力、体力及情感等,将内在素养化为外在服务,是护士必备能力。护士需学会有效控制情绪[5],保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影响患者,促使患者情绪放松,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干预,为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对于ICU患者来说,若有效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因此,护士需评估患者病情并分析患者心理需求,有效调整护理计划,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计划制定及调整[6],虚心采纳患者提出的合理建议。给予存在听力障碍及失语症状的患者实施图片、手势、书写等有效沟通,利用CCFNI评估家属心理需求,对患者所处治疗环境进行优化,允许患者在床头适当摆放个人物品等,叮嘱患者利用眼罩来确保休息良好,待患者病情缓解后,可佩戴眼镜或者助听器来阅读书籍、听MP3等,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尽量减少患者暴露,遵循保密原则及知情同意原则,不得在患者面前谈论其病情。
ICU作为抢救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护士需要重点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抢救患者时,需将隔离帘拉上,或者将心理脆弱的患者转至其他病房,指派护士陪伴等。抢救结束后,护士需主动沟通患者,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必要时,可手握患者手掌来安抚患者,促使患者安全感明显增加。需要注意的是,护士需同时疏导患者家属心理情绪,为患者家属提供人文关怀,促使患者家属支持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
本组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舒适度、焦虑情绪、治疗依从性、谵妄发生率均明显更优。
综上,在ICU患者护理过程中融入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护理质量总满意度、舒适度、焦虑情绪、治疗依从性、谵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后续探讨中,可采取大样本实验,需对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促使护理措施更加贴合患者实际情况,增加本组研究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敬培,刘阳,刘艳. 分析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5(30):270-271.
[2]冯磊,韩银风.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 ICU 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57-58.
[3]王海燕,李冬英,谭辜钰. 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27-228.
[4]杨冬英. 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5):336-336.
[5]曹靖惠,武宝平. 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9).
[6]宁敏群,黄丽荣. 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0).
论文作者:陈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患者论文; 持续性论文; 人文论文; 护士论文; 理念论文; 实验组论文; 情绪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