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障碍及其矫正_学习障碍论文

小学生学习障碍及其矫正_学习障碍论文

小学生学习障碍及其矫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生论文,障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生学习障碍是指由学生智力之外的原因所引起的,导致其听、说、读、写、推理、计算等基本学习技能受损的严重学习困难现象。一般认为,学习障碍学生存在两种基本表现:一是他们学习吃力,成绩较差。有的只有个别学科的成绩滞后,有的则各科成绩均不理想。二是他们的注意品质不良。有的学生因为注意广度受限,与正常儿童相比,在“看图说话”时,只能观察到零散的、局部的、缺乏系统性的信息;有的学生由于注意紧张度不够,听课时比正常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以至于常常被老师安排到靠近讲台的座位上,受到特殊的“盯梢”;还有的学生在注意分配上表现出明显困难,上课时不能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一边思考问题,跟不上教师的讲解进度。

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资料(注:李周.学校心理卫生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从总体上看,学习障碍儿童古我国儿童的8.19%。近年来虽未检索到此方面的新数据,但根据教育专家的预测和一线教师的反映,学习障碍儿童的检出率未见有下降趋势。教育实践表明,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如得不到及时的矫正,一方面必将导致他们的学业不良,致使其失去学习信心,甚至有放弃学业或辍学的危险;另一方面,还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后续学习及成年后的生活,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丧失发展优势。总之,学习障碍问题既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小学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我们在深入小学开展调查研究,在与小学生及其教师、家长座谈的基础上,拟对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及其教育对策进行初步的探析。

一、小学生学习障碍的类型

由于研究者们对学习障碍实质的界说尚存较大分歧,他们对学习障碍的分类也不尽一致。比如,在国外有人把学习障碍分为口头语言障碍、书面语言障碍和知觉行动障碍三个方面(注:郭靖.学习障碍儿童的视觉运动特征.中国特殊教育,2000);也有人将其分为阅读障碍、写字障碍和非言语障碍(注:静进.儿童学习障碍现状及其治疗教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我国学者刘翔平教授则把学习障碍分为拼音障碍、书写障碍、阅读障碍、计算障碍等几个方面(注:http://www.chinald.net)。我们认为,这些都是从智力表现的角度所进行的分类,虽有其合理之处,但仍不完整。实际上,小学生的学习障碍不仅仅表现在认知方面,还包括社会性发展,如在社会交往、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综合已有研究资料,我们认为,可将小学生的学习障碍归为五种主要类型:拼音障碍、书写障碍、阅读障碍、计算障碍和交往障碍。其中,前四种属于认知方面的障碍,后者属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障碍。

(一)拼音障碍

这是指小学生在认读或拼写汉语拼音字母时常常发生混淆,突出表现在对“镜像字母”的辨认上,比如容易把“b”当成“d”,或把“q”当成“p”。

(二)书写障碍

具有此障碍的小学生书写的汉字笔画生硬、字体难看,还经常把字写出线格,书写速度慢,比较费力或无法正确抄写文字,常常把某些字的偏旁部首写易位。

(三)计算障碍

某些小学生在算术学习中存在对位困难、学习加减法困难、数字记忆困难以及运算符号混淆等,算术运算能力较差,不善于分辨上下、左右等方位。

(四)阅读障碍

这类障碍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多低于正常水平,时常不能正确辨认字母、单词或者表现为逆向阅读。我们在调查访谈中发现,某些学生能流利地背诵《小壁虎找尾巴》的故事,但在阅读该课文时多次漏字、添字、跳行回读,且理解能力较差。

(五)交往障碍

教学观察表明,学习障碍小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很难主动与人交往。他们由于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之学习成绩不佳,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捉弄;他们的情绪容易激怒,爱发脾气,鲁莽冲动,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

二、小学生学习障碍的教育策略探析

矫正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高难度教育任务,它需要小学教师在摒弃偏见、倾情关注的前提下,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指导下,针对儿童的障碍类型与程度,给予科学、及时、有效的矫正性辅导。

(一)摒弃偏见,倾情关注学习障碍小学生

在与小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教师们普遍地对学习障碍学生存有不同程度的偏见。有的教师一味抱怨甚至夸大学习障碍学生不良行为的危害,指责他们做作业不认真,上课不听讲,扰乱课堂秩序,断言他们“令人头痛,不听话,无可救药”;有的甚至对学习障碍学生产生“鄙视”“冷落”“讽刺挖苦”等歧视的态度,动不动就对他们乱施惩罚。由于教师的种种错误认知、偏见和消极态度深深地刺伤了学习障碍学生的自尊心,致使他们对学校和老师产生紧张、厌恶、恐惧等心理,对学习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因此,要根治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首先应更新观念,摒弃偏见,他们应该相信,学习障碍学生并非无药可救,他们与正常儿童的唯一区别在于他们是“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只要教育矫治方法得当,他们完全能够达到正常儿童的发展水平。其次,教师应转变教育态度。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障碍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有关。因此,教师不能借口学生“笨”或“脑子有问题”就推掉教育矫正的责任,而应在遵循“因材施教”以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原则下,履行对包括学习障碍儿童在内的全体学生的教育义务。第三,教师应真诚关怀学习障碍学生。由于学习障碍学生是有多种“特殊需求”的教育对象,老师对他们应比对正常学生投入更多的教育时间、精力和情感,对他们尽量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斥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偏见;多几分耐心,少几分焦躁。教师应经常性地与这些学生展开真诚、深入的思想和情感沟通,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深切关爱,消除师生隔阂,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针对学生学习障碍的不同类型和程度,采取科学有效的个别化辅导策略

如果说教师优先关注学习障碍学生并为其提供一个平等、有利和受助的外部学习环境是矫治学习障碍的前提,那么,针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差异,教师制定科学、可行的个别化教育矫正方案,实施形式多样的教育训练,则是帮助学生摆脱学习障碍的根本。

1.制定科学可行的教育辅导方案

教师在为学习障碍儿童设计教育辅导方案时应注意下列事宜。(1)为增强教育辅导的针对性,教师应详细了解和记录学习障碍儿童的动态资料,把他们各科历次考试成绩以及过去和当前的学习困难(尤其是在认知、记忆、语言、推理、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重大的生活事件、发育史、受教育史、所接受的心理测试以及家庭情况等资料整理为一套齐全、真实的成长档案。(2)确定合理可行的辅导目标。针对辅导对象的障碍现状,确定其学习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所定目标成为学生借助他人的帮助和经过努力一定能够达到的水平和要求。为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教师所确定的辅导目标一定应有阶段目标和具体的辅导措施。(3)教师应根据学习障碍学生的障碍类型、程度及接受能力等,确定适合学生的教育指导任务和内容,明确教育指导要点,在考虑教育指导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同时,安排具体明确的辅导措施与方法。(4)注重对教育辅导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在做好辅导过程记录的基础上,每一次辅导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所定目标,对辅导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针对辅导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调整与完善。

2.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切实开展矫正性训练

(1)针对拼音和书写障碍的矫正性训练措施。由于这两种障碍均与视觉障碍有关,因此,要矫正它们,必须借助视觉训练,完善其视觉运动机能。一般说来,下列游戏或措施比较适合于拼音和书写障碍的矫正。

①视觉协调训练。教师可通过让学习障碍学生剪纸、着色、走迷津和拼图游戏等操作任务提高其视觉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当然,这几种游戏既可以通过图片或拼图卡片进行,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在另一种训练中,教师要求学生在逐渐缩短的时间内把一盘花生米用筷子夹到碗里去。若学生能熟练完成该项操作,则把花生米换成黄豆、绿豆,再换成玻璃珠子,逐渐增加操作难度,增强学生手腕和手指肌肉的灵活性来协调视觉运动。

②视觉追踪训练。“钟摆运动”和“追太阳”游戏旨在提高学生的视觉追踪能力。在钟摆运动游戏中,教师用小木棍吊着一只乒乓球,拿着木棍的末端,让乒乓球作钟摆运动,要求学生的眼睛追踪运动着乒乓球中心的红色商标。在做“追太阳”游戏时,教师用一面小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黑板上,产生光斑,晃动小镜子,让光斑作各种几何图形的运动,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用小镜子制造光斑去捕捉黑板上教师制造出的运动光斑。该游戏中的小镜子也可用手电筒或激光灯玩具代替。

③视觉记忆训练。该训练以提高学生视觉记忆和加工能力为目的。教师先让学生花1~3秒钟看一幅画,然后要求他们说出画上的内容,最后再要他画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出示图画时应逐次增加其复杂性,要求“学生在观察一幅有很多相似物品的图画之后,尽可能多地说出他所看到的事物。”(注:http://www.chinald.net)

(2)针对计算障碍的矫正性训练措施。教师可结合小学生计算教学的目标和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进行位数逐渐增加的加减乘除运算训练。有研究者报告(注:周平等.关于学习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指导的研究.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他们曾按此要求对学习障碍学生逐步进行乘法练习,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3)针对阅读障碍的矫正性训练措施。针对学生的阅读障碍特点,教师除了可借鉴前述视觉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扫视和追踪能力外,还需加强阅读训练指导。比如,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先要求他们用手指着文字逐行朗读课文,以减少其朗读中的漏字、添字、跨行等现象的频率。

(4)针对交往障碍的矫正性训练措施。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交往障碍特点,为其提供交往策略技巧的具体指导,给予模仿练习的机会,并采用行为塑造的强化方法,使其改变以前的交往方式,培养出新的认知反应和交往模式,并提高其对交往行为结果的预测能力。具体说来,教师应把握下列矫正环节。

①学会观察。让学习障碍儿童以其他学生为榜样,观察他们的交往行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他们的交往行为。

②模拟练习。教师结合具体的交往情境讲解人际交往规则和技巧,让学生模拟练习,并纠正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③交往实践与强化。首先,教师既要发动班内的同学关心、帮助学习障碍学生,并与他们交朋友,还要鼓励学习障碍学生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学会与之和睦相处。其次,教师应借助行为塑造技术对学生给予恰当的反馈和强化。教师可以与学习障碍学生订立交往训练协议,当学生在规定期限内达成交往训练的目标后,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反之,“当学生做出不适当的行为后,必须反复那些与不当行为相反的正确行为,以此消除干扰性行为的影响”(注:佟月华.学习障碍学生社会技能迁移及其干预.中国特殊教育,2001)。必要时教师还可取消某种奖励或收回一定数量的代币。

标签:;  

小学生学习障碍及其矫正_学习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