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案例谈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_数学论文

从两个案例看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格论文,案例论文,两个论文,数学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校组织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开展赛课活动,笔者作为评委参与了这项活动,共听了9节数学课.随着时间的推移,多数课已遗忘殆尽,但其中有两节课至今记忆深刻,还时常在脑海中回荡.下面就对这两节课作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内容处理

案例1 这是一节试卷讲评课,该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教学设计

(1)考查的知识点;(2)得分分布情况;(3)存在问题类型;(4)总结回顾反思.

教学评价

从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本节课的着眼点放在对错误的纠正、疑难的解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上,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几个关键词展开,教师没有进行流水账式的教学,而是将问题串起来分析,能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注意解题规律的总结和解题经验的归纳,并着重研究了得分率较低的几道题,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教学片段

问题(1)略.对于问题(2),在由会做的学生给出正确的解答后,教师又进行了变式教学,对原题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和延伸,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了解恒成立不等式中参数范围问题的几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等价转化、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换元引参、分离参数等,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对于问题(3),教师进行了创新教学,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注意知识的承上启下、前后联系,不能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案例2 这是一节新授课,该课的题目是“反射变换”.

教学设计

(1)概念的形成和理解阶段;(2)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阶段;(3)推理论证能力的提高阶段.

教学评价

从听课中可以看出,本节课能很好地贯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新课改理念,能渗透启发式教学思想,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能立足于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几个中心问题,围绕这些中心问题再设计若干个有层次的子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教师直接讲授现成结论,变告诉为探索;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教师不是直接纠正,而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获得正确的认识,这符合建构主义理论.从整体上看,本节课显得很厚重.

教学片段

一开始,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认识了关于x轴、y轴、直线y=x、直线y=-x、坐标原点对称的几个坐标变换,并说人们把这样的变换都称之为反射变换,随即板书:反射变换.教师接着说:今天我们就学习反射变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给反射变换这一概念下一个定义呢?在定义给出后,教师又问学生:能用矩阵来刻画这些变换吗?经过一番探究,分别由5位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给出了这5个变换所对应的矩阵:.这些矩阵无疑都是正确的,教师作了及时的表扬,接着问:如何求以直线y=3x为轴的反射变换矩阵M呢?这本是水到渠成的事,但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有的学生思维开始拐弯了,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

一学生马上站起来说:从上可以发现,几个所求的反射变换矩阵都是具有对角形式的矩阵,因此,该矩阵也可能是对角形式的矩阵.又一位学生急不可待地站起来说:可以取一个特殊点,比如取点(1,0),再求出它关于直线y=3x对称的点,利用这两点我们就能求出该变换所对应的变换矩阵M来.这时下面窃窃私语,有的学生心存疑虑,有的学生不以为然.可以看出,这位学生的想法很幼稚,可能成绩不是很好.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教师没有轻易否定,而是因势利导,面带笑容地示意学生安静下来说:前一位同学通过观察和归纳猜想了矩阵M的形式,后一位同学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他们都能及时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非常好,值得大家学习!只是他们的看法对不对呢?请同学们按这个思路做做看!很快就有学生求出了点(1,0)关于直线y=3x的对称点的坐标为(),但在求矩阵M时遇到了麻烦,发现要求的矩阵只能写成(a,b为实数)的形式,它与前一位学生的想法不一样,也不符合后一位学生的期望.

教师及时作了总结:从特殊到一般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它可以用于科学发现.牛顿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但是,它所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还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论证.这位同学对问题的认识很深刻,值得赞赏!但前两位同学能大胆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也值得肯定,我看是虽败犹荣!

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了书上例3:求直线y=4x在矩阵对应的变换作用下所得的图形.在问题解决后,教师又说:从例3我们容易看出,矩阵把一条直线变换为关于直线y=x的对称直线,同学们能否把这一结论进行推广呢?经过讨论,同学们提出了猜想:一般地,二阶非零矩阵对应的变换把直线变为直线(或者点).教师随即问:这个猜想正确吗?学生说:不一定,还需要证明.紧接着新一轮的探索又开始了……

二、教学风格

观察两位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我们有这样的看法:

第一位教师性格开朗活泼,语言流畅,文辞优美,并伴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适度的肢体语言,进入状态时,情绪兴奋,语速渐快,声音洪亮,具有极强的爆发力,进入高潮时更有声震寰宇的气势,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用“激情四射”来描述.加上教学设计比较合理,题组教学,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紧逼,做到节奏快与慢相结合,声音高与低相结合,提问泛问与特问相结合,内容横向联系与纵向延伸相结合,学生被完全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思维异常活跃,个个争先恐后发言.就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一堂课听下来,无论是听课的教师还是班级的学生都感到收获很大,都有一种舒畅的心情.可以说这样的课是成功的,它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能力的优化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第二位教师性格沉稳内敛,思维严谨,讲话清晰,言简意赅,嗓音宽厚深沉,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能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处设问,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能把中心问题设计成引人入胜的悬念,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和思考;对问题的分析犹如抽丝剥茧,丝丝入扣,在关键时刻能隐忍不发,不动声色,吊足胃口,能让学生屏住呼吸,思维高速运转,能让学生心提到嗓子眼,充满期待,能选择最佳的时机进行合理点拨;对学生的见解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给予认真的保护.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的:“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无论是听课教师还是班级学生,都自始至终、心无旁骛地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和紧张的探索之中.一堂课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大家不仅没有疲倦的感觉,而且还有一种恋恋不舍的心情.可以说,这样的课,给听课的教师和学生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不难看出,这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风格迥异,但不妨碍他们都能上出十分精彩的课来(具有较高的情意、较高的参与和较高的认知,尽管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就启发我们,教师要能善于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大家知道,教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组织与控制能力等,而教师自身的优势就是指教师在以上某些方面比较擅长.这里我们仅就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谈点看法.

先看教学风格,什么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呢?所谓教学风格一般可以理解为教师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策略和教学倾向的总和.教师如何定位自己并形成具有个性特征的教学风格呢?

如果你性格外向、感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你应注意把自己情绪容易兴奋和肢体语言比较丰富等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时机并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寓情于教,营造热烈活泼的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和谐的场所.

如果你性格内向、理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你应注意利用好自己讲话深沉严谨和考虑问题深思熟虑等特点,可以多在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上下工夫,能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悬念,寓境于教,让课堂充满着紧张感、神秘感,用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如果你性格平和、中性,那么在课堂教学中,你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比如在轻松明快、幽默机智或清新脱俗上下工夫,也可以广泛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我们不奢望教师的每一节课都上得很精彩,都是精品课,但希望教师能用心去上每一节课.平时见到的平庸的课太多,情境、悬念、激情、深沉等难得一见,或虽有,但平淡无奇,泛不起涟漪.教师在课堂中大部分时间里的表现可以用面无表情、无精打采来形容,整个课堂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不冷不热的状态,让听课的人有一种昏昏欲睡、无所事事的感觉.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好的素材,但因教师态度问题或能力制约,没有能很好地被利用起来.这样的课没有什么艺术性可言,这样的教师很少有让人称道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不应该是催眠曲,而应该是催化剂.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教师要形成适合自己的好的教学风格,除了上面提到的要发挥好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必须在关注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的同时,关注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没有好的教学艺术就不会有好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与教学风格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要想使课堂成为美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无论哪一种性格类型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备课,除了要备教材、教法、学生、学法和作业外,还要备语言.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和发展能力的,好的教学语言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以及讲话时的语音、语调、语速、语流等都要认真思考、精心准备,力求做到用词准确、叙述精练、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用普通话,尽量做到不讲废话、方言、口头禅等.那些讲话啰唆、语调平淡、语言贫乏、中气不足、肢体动作匮乏、面部表情单一以及缺乏适度表演才能的教师是不受学生欢迎的.

标签:;  ;  

从两个案例谈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风格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