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影响研究论文_张倩

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影响研究论文_张倩

张倩

(仁怀市人民医院 骨一科,贵州 5645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和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名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值。结果 本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8名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护理前焦虑值为46.29±9.38分,护理后焦虑值为30.17±9.26分。护理前抑郁值为45.82±11.03分,护理后抑郁值为31.23±10.23分。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值明显的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痛,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心理护理;效果

股骨头坏死是一个病理的演变过程,属于进展性疾病,并发的主要原因是股骨头出现的血运不良,造成骨细胞坏死病变,导致股骨头的塌陷[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股骨头坏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地恢复患者关节和肢体的稳定性,改善患者的病症。但术后患者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减轻术后化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先随机选取我院的48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给患者进行术后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做如下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5月到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8名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48名患者的年龄在45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55.1±1.2岁,男性患者32名,女性患者16名,患者病程在3到5年之间,平均病程3.9±0.6年。对患者做CT检查,显示双侧股骨头坏死Ⅳ期。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对48名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式。术后按照医生的嘱咐预防感染,注意卧床休息。术后采用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每天治疗两次,一次30分钟。

1.2.2本次研究的患者全部应用了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术前指导:(1)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他们更多的是关心置入假体的使用年限,不希望短时间内遭受再次进行翻修手术的痛苦。针对这类患者,我们把护理的重点放在讲解假体寿命的有关知识,强调假体寿命不仅和材料本身、手术技术有关,还和术后使用方法、体重、工作等有关,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术后的功能锻炼以及认真保养,可以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尽量打消患者的后顾之忧。(2)股骨坏死的多为老年人,合并有一种或者几种内科病,特别是 60岁以上老人,家属子女的过多担心,他们主要担心的不是假体的寿命,而是患者本身能否耐受手术、假体置换术后的并发症等问题。针对这些心理,我们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些基本数据和我们医院这些年的统计数据,同时让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还没有出院的患者现身说法,术前及时请麻醉科及相关内科会诊,向患者家属讲解内科病对手术的影响,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本身的安全性,以及我们降低并发症的措施,保证患者术中术后的安全,从根本上打消患者家属及本人的顾虑,以积极的心态走上手术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术后指导:(1)手术后手术切口的疼痛是导致患者心理出现不同变化的重要原因,及时有效地镇痛可以缓解术后的紧张焦虑情绪。术后康复计划的及时实施多为患者所关心,不同的患者我们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方案指导患者的术后康复。(2)对于身体条件好,骨质条件好的年轻患者,更多的是渴望早期下床活动,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这类患者不适宜早期下床活动,但可以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增加下肢肌肉力量,为下床活动准备条件。(3)少数患者术前期望值较高,对术后缓慢的恢复过程有时不太理解,产生抵触、不满、灰心等消极情绪,影响下一步的治疗,此时需要护理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特别心理护理,同时配合医生告知功能锻炼,对这类患者多思想交流,度过焦虑期,往往能够很好的配合护士指导,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较好。(4)患者术后要尽早进行坐起锻炼,逐渐适应后开始下床,主管护士在旁参与,和康复师一起完成首次下床的适应性行走,减轻患者下床时的恐惧心理,增加患者主动进行功能锻炼的信心,积极配合术后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

1.4 疗效判定标准

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由William WKZung 编制,各设20个项目,主要评定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当得分超过正常分界值(50分)时,认为病人有焦虑或抑郁状态存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进行测评,测量病人的焦虑、抑郁值。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一的分析,计量资料用方差±表示标准差用(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8名股骨头坏死患者,护理前焦虑值为46.29±9.38分,护理后焦虑值为30.17±9.26分。护理前抑郁值为45.82±11.03分,护理后抑郁值为31.23±10.23分。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值明显的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发病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基本的病理都是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并出现的修复反应,最终导致股骨头塌陷或者髋关节退行性关节炎[3-4]。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术后的疼痛让患者变得绝望、孤僻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及时康复,因此对患者实施术后的心理护理显得十分的重要。心理护理师从患者术前的心理辅导和术后沟通以及给予患者家庭的支持,消除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康复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的速度。在本次的研究中对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48名患者的护理前后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出现明显的下降,均恢复到正常的心理水平,说明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痛,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身体的快速恢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元庄,张敏,马滚韶等.动力髋螺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现代医院,2010,10(5):43-45.

[2]陈柳娟,古婉仪,刘洁杏等.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11):972-973.

[3]夏振兰,何冰,范梅霞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连续性护理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687-691.

[4]石华,孙启会,徐光等.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心理测试及护理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23):1653-1654.

论文作者:张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8

标签:;  ;  ;  ;  ;  ;  ;  ;  

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影响研究论文_张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