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美玲1 王春华2
1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4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 330006;2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昌 330003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病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甲钴胺、前列地尔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疗程为15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TCSS)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变。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症状、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注射能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疗效,方法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药熏洗;穴位注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图分类号] R9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2-152-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在10 %~96 %[1]。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按临床表现分为双则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以降糖、抗氧化、营养神经、对症治疗等为主,但疗效欠佳。虽然本病可出现四肢周围神经症状,但临床多以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多见,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运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40例,并与对照组40例比较分析,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均为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从2015年6 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住院或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19例,女21 例;年龄(59.27±6.10)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2.35±2.20)年,胰岛素治疗22 例,口服降糖药治疗18 例;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平均(4.32±1.18)年。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60.87 ±6.34)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1.27±3.72)年,胰岛素治疗20 例,口服降糖药治疗20 例;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平均(4.18±1.26)年。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原发病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第十八章《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型属阴虚火旺证和实热证者除外。西医诊断:诊断标准:①明确的糖尿病病史;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③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④有临床症状(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者,5项检查(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中任1项异常;无临床症状者,5项检查中任2项异常,临床诊断为DPN[2]。
1.2.1 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 岁或大于75 岁者;(2)合并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急性并发症,对本药过敏者;(3)有下肢皮肤破损或溃疡者;(4)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5)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严格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及控制血糖,给予甲钴铵(弥可保)注射液500μg 静脉注射,1/d 次、前列地尔(凯时)注射液5μg静脉注射,1/d 次。疗程为15天。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穴位注射。中药足浴方药物组成:生川乌10g、生草乌10g、全当归15g、透骨草30g、川芎12g、花椒10g、赤芍15g、白芥子6g、土鳖30g、鸡血藤30g等组成,用法:将中药加水5000 mL 煎至约2500 mL,置于专用恒温足浴箱内中,药液温度保持在35 ~ 38℃,药水浸泡至踝关节上12 cm,浸泡双足30 min,1 次/d,疗程为15 天。穴位注射选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药物:甲钴胺注射液。方法:每日交替选取其中1 个穴位(双侧),用5mL 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注射液,针刺穴位得气后注射药液,每侧穴位250μg,每日1 次。疗程为15天。
1.3.3 足部护理 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足浴的目的、作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过敏者应立即停止治疗,对症处理。患者日常要注意足部护理,注意足部保暖,选择柔软、宽松、透气的鞋袜;每日进行足部清洗、按摩,动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足部动脉的波动情况。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前后分别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评分(TCSS),评分项目:症状评分:评估患者下肢麻木、乏力、走路不平衡、针刺感、疼痛以及上肢类似症状,每个症状计1分,无0分,共6分。反射包括踝反射及膝反射,双侧分别计分,消失计2分,减弱计1分,正常计0分,共8分;感觉主要评估患者脚趾的感觉,包括轻触觉、针刺觉、振动觉、温度觉、关节位置觉,消失计1分,存在0分,共5分。总分为19分。
1.4.2 神经肌电图测定:使用上海海神NDI—092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治疗前后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1.5 疗效评定:显著:患者四肢麻木、乏力、走路不平衡、针刺感、疼痛不适感明显减轻,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消失,NCV 增加5m/s 以上;有效:患者四肢麻木、乏力、走路不平衡、针刺感、疼痛不适感明显减轻,自觉症状有一定好转,NCV增加2~5m/s;无效: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加重,NCV增加小于2m/s 或不增加。
1.6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CSS评分:两组患者TCSS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与治疗前比较有所下降,治疗组各项评分及总评分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DPN 是糖尿病最常见和危害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可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感觉缺失、疼痛、难治性溃疡、感染及创口难以愈合,甚则截肢,预后差,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痛苦,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消渴”范畴,而其神经系统并发症则属“痹证”、“血痹”、“痿证”范畴。消渴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消渴病日久,由虚致实,阴虚内热,耗气伤阴,煎灼津血,血液黏滞,血脉瘀阻而为血瘀。另一方面,消渴日久,损伤人体正气,元气虚损,气虚则运血无力,气虚则血行艰涩,而成久病入络、久虚入络之血瘀证。血脉瘀滞,阻滞于四肢脉络,四肢脉络失养,故发为本病。总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中医辨证多以气阴两虚为本,血脉瘀滞为标[3]。
根据中医“急则治标”,“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原则,我们采取外洗方熏蒸浸洗的方法,通过热蒸汽和药液对肢体的熏蒸和浸泡,使药物通过皮肤的浸透直达病所,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迅速缓解症状,且中药熏洗其不刺激胃肠道,可减轻肝肾的负担。方中川乌、草乌、花椒、白芥子能温通经络,祛风除湿;当归、赤芍、土鳖、川芎、透骨草、鸡血藤可补血活血通络,而且白芥子、透骨草外洗尚有引药透入经络血脉而活血止痛作用[4]。
穴位注射是一种将针刺作用和药物作用合二为一的治疗方式。一方面通过调节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另一方面通过经络传导刺激末梢神经,营养神经血管,使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功能逐渐恢复。在腧穴的刺激基础上再给予药物,既能延长腧穴的治疗作用,又能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本研究所选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穴,可调脾经之气,既可健脾统血、活血化瘀,又可健脾助运、化痰祛浊。因其为足三阴之交会穴,还通肝、肾二经之气,起到益后天、利先天之效,有助于滋补肾阴。另外,《针灸甲乙经》载:三阴交主治“足下热痛不能入坐,湿痹不能行。”《千金翼方》载:“脚疼,三阴交三百壮,神良。”“手足逆冷,灸三阴交各七壮,不差更七壮。”其中“足下热痛”、“脚疼”、“手足逆冷”等症状与由消渴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表现相似。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合治内腑”的理论,此穴可健脾胃,助运化,而《甲乙经》中又载:“阴气不足,热中,消谷善饥,肢热身烦,狂言,三里主之。”指出足三里穴可除胃中热,以治消渴之消谷善饥,并且可解肢热身烦,其中肢热与糖尿病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障碍相似,因此,此穴可从除燥热入手治疗消渴,又能健脾益气,以助消除痰浊瘀血。研究中所选甲钴胺注射液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为活性维生素B12,可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以及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与普通维生素B12相比,甲钴胺更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器中,刺激轴浆蛋白质合成,使轴突受损区再生。甲钴胺促进神经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从而促进DNA、RNA 的合成,且促使构成髓鞘的主要成分脂质卵磷脂合成,加快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组织传递及代谢障碍,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DPN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熏洗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等中医药外治法综合干预措施,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等综合干预方案明显提高DPN 的疗效,且操作简单,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3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3
[3]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2):119
[4]闫镛.糖痛外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4(2):58
作者简介:夏美玲,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4级硕士研究生 邮编330006;王春华,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论文作者:夏美玲1,王春华2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周围神经论文; 穴位论文; 糖尿病论文; 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中药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