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几点思考论文_姜云国

“大数据”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几点思考论文_姜云国

姜云国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武备中学 266612

摘 要:随着义务教育均衡的推进,农村教育进入了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面对大数据的到来,农村教师需要认真应对。一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二是发展互助合作,建立新型合作团队;三是注重网络协同教研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素养 建立互助合作团队 网络教研能力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增大,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接入,大量的数字资源进入校园,农村教育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从专业化发展来看,作为农村教育执行者的农村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

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包括教师对信息处理技术的掌握与信息结果的应用两个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师未来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信息化”能力的人。当然,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素养是一种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简言之,就是教师不仅要自己具备信息技术素养,而且还要具备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实践知识的素养。作为农村的教师面对着日益发展的大数据,更需要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养”。

培养农村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前提是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师生的地位和角色,即地位平等化、角色明晰化。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传统教育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系统中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其次,“未来教室”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学生、家长对教室的印象。在这个教室里,所有的课程是以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电子终端设备与本校老师轻松互动,也可以与远在异地的老师互动。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教育媒介重新认识。尤其是互联网的介入,让传统的教学课程、课堂组织形式、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模式、课后辅导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二、建立教师之间横向发展的互助合作团队

“大数据”背景下,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与发布应用越来越需要团队合作,许多的教育信息技术问题可以说是“相依为命”,这就需要发挥农村教师群体的聪明才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局域狭隘的、封闭的、生怕别人得第一的教师文化必须被打破,大家需要拆开藩篱,打破利益层面和认知层面的局限,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教师文化。

“大数据”环境下,校内、校际间甚至更远的地区间的教师都能利用即时工具、QQ、微信等网络空间工具进行交流,进行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先分工后合作,由专门人放在指定的网络空间里供大家共享。这种教研文化,实现了教师个人自主性与集体性的有机结合,个人智慧得到了提升,集体智慧得到了发展,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有机融合。这样的合作发挥了教师个人的专长,实现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大数据”下,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分享、配合和演示教学成果。教育云资源系统是一个关键的技术整合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让他们获得更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育微信群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沟通、共同进步;还可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微信里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创建的微信群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可以更好地共同沟通交流,父母可以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且培养学生爱思考、勇于表现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注重教师间网络协同教研能力的培养

“大数据”的概念刚刚开始,作为城市的教师接受起来也需要时间,更何况我们偏远的农村地区,所以作为农村的教师要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执行者和修改者的角色转变。如果说职前培训使新入职教师了解了一节好课的标准,了解了如何去架构、组织、实施一节课,将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学生,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通过不断实践,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

“大数据”下,网络协同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分享教学资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先进的信息技术有利于优秀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教师很容易找到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资源,这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方便。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互联网下载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目了然,在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实是在扼杀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教师在自我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技术只是一个媒介,它为教研创造了新的条件和可能性,不是技术在改变教研,技术不是万能的,而是人在改变教研。因此,教师要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组织者、执行者的角色转变,在实践中,在互联网的协助下,结合自己的经验,提高其课程开发和执行能力以及相关技术能力,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大数据”下,为提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迫在眉睫,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建立横向团队,进行团队协作备课;注重网络协调教研能力的培养。其中不断学习提高信息技术素养是基础,团队与网络的协同是走得深、走得久的保障。

论文作者:姜云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1

标签:;  ;  ;  ;  ;  ;  ;  ;  

“大数据”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几点思考论文_姜云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